教育名家名师大讲堂心得体会(中小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举报
资源描述
教育名家名师大讲堂心得体会 2023年2月1日,我有幸收看了“教育名家名师大讲堂”,以下是我学习后的心得体会: 未来的课程教学从哪里来?程红兵校长说了五点:首先是从现实生活的感知当中来。第二是从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中来。第三是从对当下教育的深度批判中来。第四是从技术世界的颠覆性革命中来。第五是从对社会新知的学习掌握中来。 未来社会的三大趋势:不对称性、复杂性、不确定性。所以必须应对不确定性,教育要应对,老师要应对,校长要应对。在大变革的时代,我们的学校教育,我们的课程,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不是应该有所变化?学校的策略应该是什么?确定的策略今天已经达成基本共识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什么叫做核心素养?就是必备品格、关键能力,这已经成为基本共识。教师的策略是什么?实话实说在我们教师培养的过程当中,我们用了许多方式,当然听报告也是常用的方式。但最重要的策略不在于听报告。我们要有一颗爱心,除了爱心之外我们自己的学养非常重要,面对不确定性的世界,老师非常重要的策略就是提升你自己的学养,这是关键。 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多的是训练学生的常识性思维。单一的训练孩子的常识性思维,而忽略了反常识性思维的训练,这是很可怕的。创新的思维方式一定是反常识性思维,除了常识性思维是不是还应该让孩子有一些反常识性思维。想象力贫乏与教育有关吗?创造力的关键在于想象力,未来胜任力关键在于创造力,创造力关键在于想象力,在于思维能力。我们应该培养的是思想者、探究者,不要以单一的维度把孩子的思维完全禁锢起来,未来需要创新,创新需要想象,需要创造。 我们今天的学校教学,我们应该强化综合的学习、实践的学习、混合的学习这些弱项,但是完全排斥理论学习同样是错的,真正的学习至少跟社会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我们让孩子们走进现实生活,了解现实生活,去感知现实生活,需要记着的是我们想取得的不是知识,而是孩子的判断能力。 关于魅力课堂,曾军良校长解释道:魅力课堂是温暖的课堂,是思考的课堂,是分享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试想学生在学校里在课堂里,若缺乏老师或者家长的管制逼迫下学习,这样的学习很难焕发内在的动力,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喜欢,尤其是孩子天天学习的课堂,要成为他们最喜欢的地方。 课堂追求高效本身没有错,但一味地追求高效忽视生命本身的成长需要,久而久之孩子的灵性和阳光青春就会被打掉,因此为了保护孩子的天性,我们的课堂应该追求温暖、思考、分享、开放。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有更宽广的胸怀,有更渊博的知识,有更卓越的能力,才能最终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人才基础。善待教师自己,打造教师自己的魅力,才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和不掉的色彩。 普拉斯说过:“魅力有一种能使人开颜、消怒,并且悦人和迷人的神秘品质。它不像水龙头那样随开随关,突然迸发。它像根丝巧妙地编织在性格里,它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灭。”魅力与性格,人格,素养等因素密不可分,我们只有从平时多方面注重自己的修炼,才能用自己的魅力去成就吸引学生的魅力课堂。 现在的课堂要走向魅力课堂,教师就得先努力成为一位有魅力的教师。高尚的师德是构建教师魅力的前提;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打造魅力教师的保证;良好的师生情感是提升魅力教师的关键;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打造魅力教师的法宝。 现在的课堂要走向魅力课堂,不是设计好的“热闹”,而是课前针对上课流程的精心设计和策划,面对学生的临时提问和状况进行即兴的讨论和讲解,并且对学生追问新的问题,一环接一环地推进课堂,才能展现真正的人格魅力。 课堂上教师有魅力,需要教师拥有思想的魅力,让课堂成为学生放飞思想的精神天堂;需要教师拥有文化的魅力,让我们的课堂成为文化的殿堂;需要教师拥有个性的魅力,教师要耐心、公正、宽容,态度友善,尊重每一个学生,有好的教育方法和幽默感;教师要有情感的魅力,教师充满激情地来到课堂上,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也是教师提升自我的一条路径;教师要拥有艺术的魅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探寻问题,在探寻过程中,进行巧妙点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位极具创新精神的开拓者,提出了“魅力教育”新主张,他的“魅力教育”核心理念体现在四大方面:一、构造“一方池塘”,服务孩子“自然成长”;二、点燃“一束火焰”,启迪孩子“自己成长”;三、敲打“一块燧石”,引领孩子“自由成长”;四、推开“一扇大门”,促进孩子“自觉成长”。他最大的理想是“创造可复制的教育模式”,于是,“魅力教育”应运而生。他告诉我们,作为中小学校长,要想带出一个高品质的学校,应该这样做:一是在反思与调研中升华自我;二是系统提升魅力教育新主张;三是全方位立体展现教育魅力;四是创新培养高素质魅力人才。 魅力教师打造魅力课堂,应当把每一节课的教学当做是我们的作品,在这作品中承载了我们的梦想、勇气和力量。每一节课都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我们不能随便处置一堂课而怠慢我们的生命。因此,魅力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生,也是为了我们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教育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