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启动仪式心得体会(中小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举报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启动仪式心得体会 为了助力教育改革发展,帮助教师学习教育新政策、前瞻课改新动向、掌握教学新技能,2月1日,实验中学全体教师观看了“教育名家名师德州大讲堂”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启动仪式,程红兵以《面向未来的课程教学》为主讲课题,讲述了从未来世界变化特征对教育带来的影响,从学科前沿的广度和深度揭示了未来课程与课堂的新趋势、新实践。曾军良以《北京实验学校的“魅力教育”的丰硕实践》为主讲课题,通过问题导向、案例教学、服务实践向大家展现了以“魅力学校”为核心思想的现代学校管理模式与教育教学方法,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程校长谈到,面对复杂不确定的世界,未来的课程教学要从现实生活的感知当中来、从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中来、从对当下教育的深度批判中来、从技术世界的颠覆性革命中来、从对新生知识的学习掌握中来。他认为,学校的标准化教学导致学生思维的格式化,思维的格式化是想象力贫乏的关键所在。 讲座中,他着重指出未来的课程教学必将从社会新知的学习掌握中来,当下的社会正在重新定义知识、学习、教育与目标,要求学校和教师积极应对,他提出了三点策略:第一,基于知识新定义,重构课堂;第二,基于学习新概念,重构课堂;第三,基于教育新定义,重构课堂。报告结合大量课堂实例告诉老师们:“真实的学习”具有三层含义,即有世界、要致用、能做事。 “未来课程”其实早已不再是未来,在众多的成功实践中,我们应该看到,跨学科、重能力的教学是教育方式的大势所趋。知识对于学生,不再是换取分数的工具,而是培养能力的阶梯;知识对于老师,也不再是固定传输的模式,而是立德树人的基石。打破学科界限、加强教师合作、规划课题教学,这样的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采取,也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接受,更被越来越多的学生喜爱。何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要面对的不是学生,而是学生的人生。 作为教育者来说应该有意识地在学校建设包括课堂建设等方面,能够体现学生反常识性思维的培养,便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社会的建设者和支柱。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教育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