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第一章 常识判断 3第一节 备考指南 3第二节 地理国情常识 4一、考点精讲 4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11第三节 政治常识 13一、考点精讲 13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21第四节 法律常识 23一、考点精讲 23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26第五节 经济常识 30一、考点精讲 30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36第六节 人文历史常识 38一、考点精讲 38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55第七节 自然科技常识 58一、考点精讲 58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64第二章 言语理解与表达 68第一节 备考指南 68第二节 逻辑填空 68一、考点精讲 68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79第三节 片段阅读 87一、考点精讲 87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97第四节 语句表达 104一、考点精讲 104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110第三章 数量关系 117第一节 备考指南 117第二节 解题策略 117一、考点精讲 117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121第三节 数与代数 126一、考点精讲 126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136第四节 图形与几何 141一、考点精讲 141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147第五节 组合与概率 153一、考点精讲 153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157第六节 应用与综合 161一、考点精讲 161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173第七节 数字推理 181一、考点精讲 181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186第四章 判断推理 190第一节 备考指南 190第二节 图形推理 190一、考点精讲 190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200第三节 定义判断 207一、考点精讲 207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210第四节 逻辑判断 217一、考点精讲 217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227第五节 类比推理 236一、考点精讲 236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243第五章 资料分析 248第一节 备考指南 248第二节 解题策略 249一、考点精讲 249二、典型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261第三节 文字型资料 270一、考点精讲 270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272第四节 图形型资料 280一、考点精讲 280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282第五节 表格型资料 291一、考点精讲 291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294第六节 混合型资料 303一、考点精讲 303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305第一章 常识判断第一节 备考指南一、考查内容(一)考查内容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省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人文、科技、省情等方面。
二)题目特点1.组合型题目增多 随着公务员考试的逐渐成熟,组合型题目越来越多,题目难度系数不断增大完成了由考查单一知识点向考查系列知识串的转变,对考生知识结构和素质素养的纵深考查日益显现2.考查知识点日趋增多并且细致 相较于单一题目来说,同样数目的组合题考查的知识点必然成倍数增长从广度上来说,围绕的主题,涉及古今中外从深度上来说,题目可围绕一种现象或者某一事件、某一新生事物,穷尽考查的知识点这种考查方 式要求考生在平时备考时注意同类型知识点的专题式总结和体系性梳理3.选非题增多 常识判断题目,带有“不正确,不对,不属于,不符合,不能体现,无关”字样的选非题占比增大考生在考试时一定要审好题目,看清楚是选非题还是选是题不要在看到熟悉知识点时放松警惕,犯非知识性错误二、考情分析(一)题型题量分析 常识判断的题型均为单项选择题,常识判断题一般为两种:一种是题干给出一个常识性的现象,备选项提供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四种原因,要求考生选出最合理的一项;另一种是单纯性的知识测试,要求考生对题目涉及的 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从备选项中找出正确答案该模块的题量一般为 20 道,占整套试卷题量的 17%左右二)重要考点分析 近年来考查内容的变化趋势为时事政治相对较少,比较偏重人文历史、科技生活常识;其次,经济、法律的比重一直较重。
其余涉及政治、地理、国情、管理常识1.地理常识中,多与国情结合考查由于西藏的特殊性,青藏高原容易考查2.政治常识中,民族关系是一个重点3.法律常识中,行政法和宪法是考试的重点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许可考查比例尤高也会涉及到 对新法的考查4.经济常识中,通货膨胀、通货紧缩、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都是常规考点5.人文历史模块的知识点多且杂,多来自于中学语文、历史教材6.科技常识中,多考查涉及重大科技成就以及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化学、医学等知识三、备考策略(一)复习备考 考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对于基础性的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以及历史人文常识要能够巩固掌握,对于社会中的新鲜事物、科技领域的新进展,可以通过多看报纸、电视、网络等 途径了解熟悉二)临场解题技巧1.排除法考生根据自己平时所掌握的知识,将最不适合题意的选项排除掉如果选项中有自相矛盾的,立即排除一个有些题考生即使不能直接通过排除得出答案,也可以首先排除个别干扰项,减小试题的难度,从而提高答题的正 确率2.去同存异法 在阅读完试题题干和所有选项后,如果发现存在内容或者特征大致相同的选项,可以将其排除掉,保留差别较大的选择项,将剩余的选项进行比较、判断,最终确定符合题意的答案。
3.比较法 将各个选项同题目要求进行比较,根据各自同题意要求差异的大小来确定是否为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4.大胆猜测法 当考生运用其他方法均不能找到试题的正确答案时才可使用虽然这种方法主要靠运气,但也有一定的命中率第二节 地理国情常识一、考点精讲(一)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1.资源(1)从资源总量看,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资源种类丰富,一些重要资源拥有量位居世界前列2)从人均资源占有量看,我国又是一个“资源小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疆域陆地领土面积约为 960 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位3.领土中国领土东西横跨 62 个经度,约 5500 千米南北纵跨 49 个纬度,约 5000 千米表 1-1 中国领土四端中国领土四端具体位置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最南端曾母暗沙,位于南沙群岛南端(北纬 3°58′,东经 112°17′)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以西的帕米尔高原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4.邻国我国的陆地边界全长约 2.28 万千米,有 14 个陆上邻国,自东按逆时针方向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 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5.临海(1)主要海域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2)海岸线中国拥有近 300 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与 32000 公里长的海岸线,其中大陆岸线为 18000 公里北部起始点为鸭 绿江口,南方终点为北仑河口3)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①东面:韩国、日本;②东南面:菲律宾;③南面: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6.行政区划我国共有 34 个省级行政区23 个省:辽(辽宁)、吉(吉林)、黑(黑龙江)、蒙(内蒙古)、冀(河北)、晋(山西)、陕(陕西)、鲁(山 东)、皖(安徽)、苏(江苏)、浙(浙江)、豫(河南)、鄂(湖北)、湘(湖南)、赣(江西)、闽(福建)、滇(云 南)、琼(海南)、川(四川)、黔(贵州)、粤(广东)、甘(甘肃)、青(青海)4 个直辖市: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和天津市5 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2 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二)我国的地形地势1.我国的地形(1)我国主要的地形特征①地形类型多种多样有高原、山岭、平原、丘陵、盆地 5 种基本地形类型②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通常是指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2/3。
2)我国的地形种类①四大高原表 1-2 我国四大高原名称内容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位置分布西南部北部中部偏北西南部边界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 拉雅山大兴安岭-祁连 山-长城祁连山-太行山-长城-秦岭贵州全部、云南东部、广西西北 部特点我国面积最大、 世界海拔最高的 高原,平均海拔 4000~5000 米,有“世界屋脊” 和“第三极”之 称地势平坦,戈壁、 沙漠广布,我国 第二大高原,海 拔 1000~1400米世界上黄土覆盖 面积最大的高 原,海拔多在 1000 米以上地 貌特点千沟万 壑、支离破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崎岖不平, 高原中多山间盆 地(当地人称“坝 子”)典型的喀 斯特地形,石灰 岩广布②四大盆地表 1-3 我国四大盆地名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外围 山脉天山山脉和 昆仑山脉之 间阿尔泰山与 天山之间被昆仑山脉、祁连山 脉与阿尔金 山脉所环抱西缘邛崃山,西北边缘龙门山,东北 边缘大巴山,西南边缘大凉山,东南 边缘相望于武陵山所在省区新疆南部新疆北部青海西北部四川东部特点中国面积最 大的内陆盆 地中国第二大 的内陆盆地我国四大盆地之中,地 势最高的盆 地。
有“聚中国最大的外流盆地,是全国紫色土 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向有“紫色盆地” 的美称宝盆”的美称③三大平原表 1-4 我国三大平原名称范围所在省区主要河流特点东北平原为大、小兴安 岭,长白山环 绕,南临渤海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的一 部分黑龙江,松花江及其支 流嫩江,乌 苏里江,辽 河我国最大的平 原,海拔在 200 米以下,地势 坦荡华北平原燕山以南,淮 河以北,太行 山以东,东临 渤海,黄海河南省、河北省、天津市、北 京市的绝大部分、山东省西 部、江苏省及安徽省北部黄河,淮河, 海河我国第二大平原,海拔在 50 米以下,平原 开阔完整,地 面平坦长江中下 游平原长江中下游沿 岸,四川盆地 以东,西起巫 山,东抵海滨沿长江跨湖北省、湖南省、江 西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 省、上海市黄河,淮河, 海河东面狭长,宽 窄不一,地势 地平,河湖密 布,呈水乡景 观2.我国的地势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 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 33%山脉多呈东西和 东北—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