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体系】2022年双重预防控制体系(简洁版)

举报
资源描述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手册 相关部门 项目名称 相关单位 目录 第一章 风险隐患双重预防相关知识 6 1.1目的意义 6 1.2适用范围 6 1.3总体目标 6 1.4规范性引用文件 7 1.5术语和定义 7 1.6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应形成以下文件 9 1.7基本原则 10 第二章 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构建与运行 12 2.1策划和准备 14 2.1.1工作机构 14 2.1.2人员培训 14 2.1.3资料收集 15 2.2风险辨识分级 15 2.2.1风险点划分原则 15 2.2.2危险源辨识 16 2.2.3危险源辨识方法 19 2.2.4发生事故后危险源的重新辨识 19 2.2.5重大危险源辨识 20 2.3风险分级管控 23 2.3.1风险分级管控原则 23 2.3.2风险管控 25 2.4隐患排查 25 2.4.1具体要求 25 2.4.2制定隐患排查计划 26 2.4.3实施隐患排查 26 2.5隐患治理及验收 27 2.5.1隐患治理 27 2.5.2隐患治理验收 28 2.5.3隐患排查信息管理 28 2.6有效运行与持续改进 29 第三章 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主要文件示例 30 3.1安全生产责任制示例 30 3.2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示例 31 3.3企业风险清单 36 3.4企业风险管控措施 38 3.5重大风险告知栏 40 3.6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 42 3.7企业风险分级四色平面图 44 3.8企业岗位作业风险比较图 45 3.9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示例 45 3.10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台账示例 48 3.11重大隐患治理方案 49 3.12岗位事故应急处置卡 50 附件: 51 附件1:作业危害分析法(JHA) 52 附件2:安全检查表法(SCL) 54 附件3:风险矩阵法(LS) 56 附件4:作业条件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法(LEC) 58 附件5:部分行业领域企业危险源辨识建议清单(示例) 60 附件6: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中可能用到的相关表格 114 第一章 风险隐患双重预防相关知识 1.1目的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XX省深化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行动方案》,依据《XX省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导则(试行)》制定本实施指导手册。 1.2适用范围 本实施指导手册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充分借鉴吸收国内外安全管理先进适用经验方法,结合XX省实际情况编制。 本《手册》规定了XX省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简称“双重预防”)的基本方法,适用于XX省行政区域内各行业领域企业开展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各行业领域也可结合本行业领域特点,研究制定本行业或领域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导手册。 1.3总体目标 指导企业建立先进适用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通过实施工艺严防、设备严控、人员严管和过程严治,实现企业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一体化闭环管理;确保企业能够有效控制风险、及时治理隐患,最大限度避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实现企业双重预防的法治化、常态化、标准化、清单化和信息化,实现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的本质提升,从根本上取得事故防范的主动权。 1.4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导手册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指导手册。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T 23694 风险管理 术语 GB/T 24353 风险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 GB/T 27921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 GB/T 2800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要求 GB/T 33000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AQ/T 3046 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 1.5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导手册。 (1)风险 事故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2)风险点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3)可接受风险 指预期的风险事故的最大损失程度在单位或个人经济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最大限度之内。 (4)重大风险 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5)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和(或)环境破坏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6)风险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分布和风险特性的过程。 (7)风险分析 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性进行分析,理解风险性质,确定风险等级的过程。 (8)风险评价(删除) 对比风险分析结果和风险准则,以确定风险等级的过程。风险评价的过程也是风险分级的过程。 (9)风险评估 包括风险(危险源)辨识、分析分析、风险分级和风险评价的全过程。 (10)风险分级 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风险分级的目的是确定风险管控的优先顺序。 (11)风险分级管控 根据风险不同级别、所需控制资源、控制能力及控制措施复杂和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控制层级的风险控制方式。 (12)隐患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 1.6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应形成以下文件 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应至少形成以下工作文件: (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2)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3)建立风险清单和数据库; (4)制定风险管控措施; (5)设置风险公告栏; (6)制作风险应知应会卡; (7)制作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 (8)绘制风险四色分布图; (9)绘制作业风险比较图; (10)建立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和管理制度; (11)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台账和数据库; (12)制定重大隐患治理实施方案。 (13)制定事故应急处理卡 1.7基本原则 (1)“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覆盖”原则 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工作,应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全面彻底排查、科学严谨管控各类风险,精准治理事故隐患,构筑起管控源头风险、消除事故隐患的双重安全防线,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2)建立与运行并重原则 企业应依据本手册的规定,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坚持建立与运行并重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持续安全生产工作,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3) “控制风险、治理隐患”有效性原则 双重预防体系是将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排查治理之前,实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企业创建中应确保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健康,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 (4)风险隐患双预防持续改进原则 企业应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PDCA”动态循环模式,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实现双预防体系闭环管理。 第二章 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构建与运行 双重预防体系构建工作程序主要包括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人员培训,划分和确定风险点、风险辨识、风险分级、编制风险隐患清单、风险分级管控措施、排查治理隐患、闭环管理、持续改进等内容。双重预防体系工作程序见下图1 建立健全工作机构 人员培训 资料收集 策划和准备 确定风险点和风险辨识范围 风险辨识 风险评估 后果严重程度分析 可能性分析 风险辨识分级 风险公告警示 确定风险等级 绘制风险四色图 建立风险清单 风险分级管理 制定风险控制方案 动态评估、持续改进 风险管控 制定隐患排查计划 实施隐患排查 隐患治理 隐患治理验收 隐患排查治理 图1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基本程序 2.1策划和准备 2.1.1工作机构 企业应在现有的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专门或合署成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机构,负责制定完善本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相关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机构的组成人员应至少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主要技术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和一名熟悉风险评估工作的人员。企业也可以聘请安全专家或注册安全工程师协助开展双重预防体系的建设工作。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制度应明确目标、责任人员及其责任范围、工作程序、分级标准、资金投入、建档监控、考核标准等。考核标准应将各部门、各岗位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落实情况纳入安全绩效奖惩。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应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责任部门、保障措施、工作进度和工作要求等相关内容。企业各部门应根据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制定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层层分解、落实责任。 2.1.2人员培训 企业应对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所需的相关知识开展分层次、有针对性的人员培训。 企业应明确人员培训的责任部门、目标、内容、对象、时间,细化保障措施。 企业应强化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专业技术人员具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所需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能够对企业员工进行内部培训并带领员工以正确的方法开展工作。 企业应组织对全体员工开展关于风险管理理论、风险辨识评估方法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技巧与方法等内容的培训,使全体员工掌握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相关知识,尤其是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能力。 2.1.3资料收集 开展危险源辨识前应准备的基础资料: ——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安全管理方面,如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责任制、应急预案、各类作业票证等 ——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和产品的理化特性; ——区域位置图、总图、工艺布置图等相关图纸; ——作业现场和周边条件(水文地质、气象条件、周边环境等); ——详细的工艺、装置设备说明书和流程图; ——相关工艺、设施的安全分析报告; ——主要设备清单及其布置; ——设备试运行方案、操作规程、维修措施及应急处置; ——设备运行、检修、试验及故障记录; ——本企业及相关行业事故案例; ——相关风险管理资料。 2.2风险辨识分级 2.2.1风险点划分原则 (1)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2)操作及作业活动 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2.2.2危险源辨识 应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划分范围和对象,辨识危险源,分析和确定可能发生事故类别。 为方便危险源辨识,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生产功能明确、管理责任和空间界限清晰的原则,将本单位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划分出辨识范围和对象。 危险源辨识应从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生产系统等方面查找本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方式并予以准确描述。常见能量源、能量载体及事故类别见下表1。 表1 常见的能量源、能量载体及事故类型 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园艺/花卉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