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1 估一估 测一测
◆教学内容
教科书1页、2页,比较铅笔和蜡笔的长度,测量课桌面的长度。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会用指定的物品作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描述测量的结果。
3.感受和同学合作学习的乐趣,了解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理解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出不同测量结果的原因,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难点:会用指定的物品作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描述测量的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铅笔、蜡笔、课件、直尺
学生准备:铅笔、蜡笔、文具盒、曲别针、橡皮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多媒体展示1只铅笔和1只蜡笔,并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铅笔和蜡笔。
解答问题:(1)铅笔和蜡笔,哪个长?那个短?
(2)估计一下,1只铅笔的长度等于几只蜡笔的长度?
2.小组合作,动手比一比,并解答上述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实际量一量。要让学生学会量的方法:
方法1:两支笔一端对齐,在铅笔上一根蜡笔长度的地方画上线,在移动蜡笔,接着量。
方法2:可以用几只蜡笔接着摆,看一看一支铅笔大约等于几只蜡笔的长度。
3.找同学来展示自己比一比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在这个过程中,要学生体会“大约”的意思是大概,差不多。)
(二)探究新知
发现问题:
1.指一指:哪个是课桌的长?
2.同桌合作,选用身边的物品作为测量的工具,实际测量一下,看看课桌的长是多少?(教师指导各组选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
3.汇报答案,交流各组使用的工具和测量的结果,并发现问题:为什么大家的结果都不一样呢?
4.讨论:为什么大家的测量结果会不一样呢?
解决问题:
1.查看学生指出课桌的长
2.请各组分别使用不同的工具来进行测量
3.汇报结果,发现,这一次结果都一样。
4.小组进行讨论后发现,选择的工具不同,不统一,测量结果也会不同。
得出结论:
要想得到同样的结果,就要用统一的测量单位。
(三)巩固新知
教材2页,试一试:同桌合作,用蜡笔测量课桌面的宽。
(四)达标反馈
教材2页1、2题
答案:第1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橡皮做工具测量同样的课本,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第2题,用相同的测量工具测量自己的学习用品,铅笔、蜡笔的结果是一样的,铅笔盒的测量结果可能不一样。
(五)课堂小结
1.谈谈自己的收获:在测量物体时,只有选择统一的工具进行测量,才会得到统一的结果。
(六)布置作业
1.估测时,大家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就( ),要使用( )的标准,这样才能准确得到物体的长度。
2.数学课本封面的长度大约是( )个橡皮的长。
3.你的书包的长度大约是( )个铅笔盒的长。
4.你的课桌的高度,大约是( )根铅笔的长。
5.数学课本封面的宽度大约是( )根蜡笔的长。
答案:1.不同 统一
2.3.4.5.答案不统一。
◆板书设计
估一估 测一测
要得到同样的结果,就要用统一的测量单位。
2 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
教科书3、4页,认识厘米并测量。
◆教学目标
1.经历体会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做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估测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组直尺和实际物品,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几厘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图钉
学生准备:直尺、橡皮、铅笔、图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回答问题:要想准确表示物体的长度,获得统一的结果,应该怎么办?
2.观察直尺,你都看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能用到数学知识,比如有这样的问题:我们想知道这支笔有多长?操场的跑道一圈有多长?拿笔时手离笔尖的距离有多长?……
2、像这样的问题你能说吗?试试
3、我们说了这么多问题,都和什么有关呢?对,都和长度有关,实际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树有多高?水有多深?房间有多宽?这些问题实际上也都是在说一个物体的长度呢。
4、你们想知道它们究竟有多长吗?该怎么解决呢?用什么量呢?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尺子:
你们都有吗?拿出来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
课件展示尺子刻度、数字、0刻度、cm
1厘米=1cm
师:厘米是一个表示长度的单位,是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认识厘米)
3、 认识1厘米的长度:
在国际上我们就规定从0到1之间这么长的距离为1厘米,仔细看这个长度,记住它!
4、在你自己的尺子中找一找从哪到哪也是1厘米?
你能用一句话概括的说从哪到哪就是一厘米?
看来你们已经发现了尺子中的秘密了。
用你的手在尺子上比划出一厘米的长,看一看,举起手来,这是多长?
闭上眼睛,用心体会一下,把这个长度记在脑子里!
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在身边或自己的身上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大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差不多)
大家用大约这个词用的很好,当我们量出的长度不是非常准确的时候,多一点,少一点的我们都要说大约是多少。
4、 认识几厘米
① 在我们的尺子上,大家能很快的找到了1厘米,那么除了1厘米,你还能找到几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反馈:你找的是几厘米,谁愿意到前面来指着说一说。
别的同学找出的2厘米在哪呢?-------不管是从1—2还是从3—5,这些都是2厘米长。
② 我来说几个,请你看一看这是几厘米:0—3、0—5、0—6,这么快,你们是一厘米1厘米数出来的吗?那用什么好方法?
③ 这就是尺子上标有数字的目的,0刻度是起跑线,从0开始,跑到几就是几厘米。(真是一个好方法)
三、展示点拨
如果给你一个物品,你能准确的量出它的长度吗?试一试。
学生测量自己的橡皮有多长
师巡视
有多长,你是怎么量的?(投影演示)
反馈:你们看她量的好吗?好在哪?你们量的这么准,这么快,是因为你们找到了一个好的测量起点。
小结:看来,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我们首先都要找到一个便于我们测量的起点。
看来你们已经能运用尺子准确的测量出线段的长度了,学生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
汇报结果,并展示自己是怎么测量的。
(三)巩固新知
教材4页,练一练1、2、3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
(四)达标反馈
习题:1.要准确表示物品的长度,就要使用统一的( )测量。
2.生活中有很多长度为1厘米的物体,比如( )、( )。
3.1厘米1厘米的数,数( )次是5厘米。
4.你的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 )。
5.量物体的长度,如果物体的一端对着直尺的1厘米处,另一端对着8厘米处,那么,这个物体的长度是( )厘米。
答案:1.长度单位
2.橡皮的厚度、图钉的长度。(答案不唯一)
3. 5
4. 1厘米
5. 7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1厘米是多长?
那么2厘米,3厘米,4厘米呢?
如何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知识的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布置作业
1. 计算
13厘米-9厘米=( )厘米
38厘米-7厘米=( )厘米
20厘米+9厘米=( )厘米
15厘米+8厘米=( )厘米
2.先估算,再测量
数学书厚约( )厘米,实际厚是( )厘米。
你的手掌宽约( )厘米,实际宽是( )厘米。
3.判断
一块橡皮的厚度是10厘米。( )
一张桌子的高度是16厘米( )
4.解决问题
一条彩带长26厘米,第一次用去4厘米,第二次用去14厘米,一共用去多少厘米?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1厘米 1cm
3 用直尺测量、画线段
◆教学内容
教科书5、6页,线段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直观认识、测量和画线段的过程。
2.初步认识线段,能用直尺准确的测量出线段的长度。
3.在用直尺测量纸条、毛线、线段等学习活动中,经历由线形物品到线段物品的抽象过程,体会线段的特征。
◆重点、难点
重点:毛线和线段的测量以及画一定长度的线段。
难点:由拉直的毛线抽象出线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毛线、直尺,彩色纸条
学生准备:直尺、铅笔、毛线、彩色纸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通过游戏回顾上课知识,小竞赛,看谁速度快。
一人发一张彩色纸条,比赛量纸条的长度,看看谁量的又快又准。
2.宣布比赛结果,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
(二)探究新知
测量弯曲毛线的长度:
1. 给出一段弯曲的毛线,怎么准确的测量毛线的长度呢?
2. 学生交流后发言,给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
(测量毛线的长度时,要先把毛线拉直)
学生主要说出是怎样测量的。
认识线段
师讲解:毛线被拉直后,可以看做一条线段。
出示线段
学生感知,自己描述线段是什么样的。
画线段
1. 教师教授,利用直尺还可以画出一定的长度。
2.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才能画出一定长度的线段呢?
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如何画出一条线段。发表各自见解。
师:小组派一个代表来说一下你们组的见解。
学生可能回答:比着尺子从一个点画到另外一个点。
或者回答:先找到两个点,然后用尺子把两个点连起来。
3. 鼓励学生尝试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学生交流画法。
4. 老师在黑板上演示,通过找点,连线完成一个线段。教师示范正确的线段画法,并画出一条一定长度的线段。
5. 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纸上画出一条6厘米的线段,教师查看学生的画线段情况,并逐个指导。
(三)巩固新知
教材6页1、2、3、4题
(四)达标反馈
习题:画一画
1.用直尺画一条2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8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5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4.画一个长方形,使长边为4厘米,短边为2厘米。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线段,以及如何画线段。谁能来说一说,画线段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六)布置作业
1.画一条10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10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3.一条线段长40厘米,另一条线段长8厘米,两条线段首尾相接的连接在一起后是多少厘米?
4.一根绳子对折后是10厘米,这根绳子长多少厘米?这根绳子剪去2厘米后,还剩多少厘米?
◆板书设计
用直尺测量、画线段
线段
4 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7、8页,认识米并测量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米”以及米和厘米之间关系的过程。
2.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利用米尺认识米和厘米关系并进行测量的活动中,体会测量工具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难点:在利用米尺认识米和厘米关系并进行测量的活动中,体会测量工具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折尺、铅笔、三角板、卷尺
学生准备:铅笔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直接提出问题:如何测量黑板的长?
提供测量工具,供学生自行选择:直尺、三角板、米尺、折尺、卷尺……
2.挑选学生上来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3.通过观察几位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