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诗词思想感情与形象(古诗词)【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中考语文一轮(系统)复习

举报
资源描述
第第13讲:讲:诗词思想感情与形象诗词思想感情与形象(古诗词曲)(古诗词曲)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系统)复习精品课堂01概念解说02题型分析03答题技巧04总结反思CONTENTS目 录01 感情类题目输入详细的文字介绍信息和简介,表达图表的含义123本诗表达本诗表达了诗人怎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样的思想感情?感情?这首诗反映了怎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样的社会现实?某一句(某一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感情类题目设问方式5(2022河南河南中考真题)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例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怎样的情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怎样的情感?答案:赞美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誓死报国的决心)。(意思对即可)解析: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诗歌。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地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首句写景又写事,最后一句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从诗人对战斗场面以及对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的刻画可看出诗人对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的赞美之情。62这首诗中的这首诗中的“秋色秋色”应该理解为绚烂的景象还是肃杀的应该理解为绚烂的景象还是肃杀的景象?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景象?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示例一:肃杀的景象。从本诗中“霜重鼓寒声不起”一句看,此时天气已非常寒冷,可以想见当时的边塞应是草木凋零、一片萧条的肃杀景象。示例二:绚烂的景象。本诗多处使用描绘色彩的词语,形成一种浓墨重彩、雄浑悲壮的美,秋色的绚烂可与整首诗画面风格一致。示例三:两种理解都可以。无论哪种理解都有助于表现战争的悲壮惨烈,绚烂的景象可与之形成强烈反差,肃杀的景象则可以从正面烘托。第一步,看题材,明倾向。人们常把古代诗歌分成若干题材,同类题材诗歌的思想内容大致相同。可审读诗歌的题目、诗中的典型意象、注释中的典故,来确定诗歌题材,初步断定诗歌的思想情感倾向。第二步,看背景,定基调。知人论世是了解诗歌思想情感的捷径。看作者,看时代,看创作缘由,这些背景信息能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或诗歌的思想情感的基调。第三步,看语句,析情感。根据诗歌中的有关诗句来具体分析,进一步明确诗歌的思想情感,并用一两个词语准确概括。鉴赏“三步走三步走”010304托物明志诗描写某种客观事物,表现其特征,借以抒发思想感情。如苏轼的 画眉鸟,借画眉鸟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压抑人性的封建制度的责。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作者借梅花冷落孤傲的形象,抒发自己寂寞愁苦的内心。山水田园诗通过描写山水田园风光来表达思想感情,有对自然山水的热爱,有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还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等感情。其特点是意境冲淡平和,对质朴自然的生活充满陶醉。我们比较熟悉的李白、王维、孟浩然等人都有不少这类作品。如王维的过香积寺,就是通过描写去香积寺沿途所见景物,表现出他晚年沉佛意的恬静心境。边塞诗通过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有的表现出戍边的艰辛,有的表现出对战争的厌恶,有的表现出建功立业的豪情,有的表现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如王之涣的凉州词就委婉蕴藉地表达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边塞诗的风格或悲壮或凄苦或豪迈,蔚为大观。唐代边塞诗四大家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顾都创作过不少传世之作,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该诗之所以是盛唐边塞诗的不朽代表,就在于其风格悲而不苦,悲壮豪迈;它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但结尾并未落人嗟叹归家无日的俗套,而是抒发将士建功立业的心声信心十足,有大唐气象。叙述登临凭吊之事,描写所见所闻所想,常常运用今昔对比手法,表达出物是人非的怅沧海桑田的感慨,追慕前贤建功立业的雄心,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伦等等感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借燕昭王悬赏千金求士的古事,抒发自己空怀才学、未遇贤君的苦闷。02吊古伤今诗诗歌情感分类010304送别诗“赌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它们多抒写离情别绪,抒发别离的孤苦,表达对朋友或亲人或爱人的依恋,对人间种种美好情感的珍惜;有的同病相怜,互相勉励;有的还借机表明心志。我们来看一首郑的准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卢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该诗通过景物描写,托烘染离愁,表达对朋友行将天各一方的痛心之情。思乡怀人诗思乡,指客居在外的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怀人,指怀念异地的亲朋好友;这是古典诗词最常见的主题之一。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客行悲故乡)等不少名篇都是思乡之作。这类诗中还应包括思妇思念丈的闺怨诗。有的是对出门在外为商为官的丈的思念,关的生活和事业状况,感叹自己虚掷韶光,青春易逝;有的是对戍边和征战的丈夫的思念,关心对方安危,或者怨恨兵役和战争的残酷。如白居易的长相思,就是写月明之夜,女子登楼望远,对漂泊在外的爱人的思念。爱情诗爱情诗在诗经 中已很常见,之后更是为大观。它们有表达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上邪,有表达思念爱人之情的夜雨寄北,有抒发想见伊人之苦的题都城南庄,有悼念亡人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等等。此中有一类诗作我们需特别注意,它们表面是写男女之情,实则另有所指;理解这种诗歌时,我们一定不能被其表象迷惑,以免隔靴痒。朱庆馀的闺意:“洞房昨夜停红,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该诗字面上是一位新妇在拜见公婆前向丈夫问,自己的妆打扮是不是很时?实际这是诗人向张籍委婉地询问自己的才学如何。诗人多有一腔炽热的爱情怀,他们优愁国事,感伤时局,鞭挞黑暗,呼唤光明,同情弱者,抨击奸邪,带有非常明显的批判现实味道。此类中比较典型的诗作有杜牧的泊:“水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该诗名为谴责商女,实是谴责达官贵人,它抨击了统治阶级醉生梦死、荒淫无耻的腐化生活,对时局的优虑不言而喻。02忧国伤时诗诗歌情感分类10月山草堂四咏月山草堂四咏明明汤显祖汤显祖(一)(一)楼转松风韵紫虚,眠云夜冷昼芙蕖。山中所有应如此,直是江南陶隐居。楼转松风韵紫虚,眠云夜冷昼芙蕖。山中所有应如此,直是江南陶隐居。(二)(二)风露涓涓浣竹林,月窗秋影夜来深。不知丛桂山中客,长听潇湘云水音。风露涓涓浣竹林,月窗秋影夜来深。不知丛桂山中客,长听潇湘云水音。(三)(三)君子山前放午街,湿烟青竹弄云霞。烧将玉井峰前水,来试桃溪雨后茶。君子山前放午街,湿烟青竹弄云霞。烧将玉井峰前水,来试桃溪雨后茶。(四)(四)酒是金盘露滴成,花如素女步轻盈。西风暮雨何辞醉,便向池亭卧亦清。酒是金盘露滴成,花如素女步轻盈。西风暮雨何辞醉,便向池亭卧亦清。【注释】【注释】选自汤显祖诗文集。月山,在遂昌县城西。选自汤显祖诗文集。月山,在遂昌县城西。例一(2022浙江丽水中考真题)116下列是四首诗歌的标题,请将诗歌序号分别填到对应的标题后面。下列是四首诗歌的标题,请将诗歌序号分别填到对应的标题后面。松屋卧云松屋卧云()竹院烹茶竹院烹茶()荷亭酌酒荷亭酌酒()竹窗延月竹窗延月()答案:(一)(三)(四)(二)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标题的补充。标题“松屋卧云”对应了第一首诗的“楼转松风韵紫虚,眠云夜冷昼芙蕖”中的“松”“眠云”,因此“松屋卧云”是第一首诗歌的标题。标题“竹院烹茶”对应了第三首诗的“湿烟青竹弄云霞”“烧将玉井峰前水,来试桃溪雨后茶”中的“青竹”“烧”“茶”,因此“竹院烹茶”是第三首诗歌的标题。标题“荷亭酌酒”对应了第四首诗歌的“酒是金盘露滴成,花如素女步轻盈”“便向池亭卧亦清”中的“酒”“花”“池亭”,因此“荷亭酌酒”是第四首诗歌的标题。标题“竹窗延月”对应了第二首诗歌的“风露涓涓浣竹林,月窗秋影夜来深”中的“竹林”“月窗”,因此“竹窗延月”是第二首诗歌的标题。127你从这组诗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结合诗歌你从这组诗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内容分析。答案:答案:诗人在月山草堂听松赏荷、观竹品月,沉浸于清丽雅致的自然景物,追诗人在月山草堂听松赏荷、观竹品月,沉浸于清丽雅致的自然景物,追求高洁的君子之风。诗人在月山草堂取水烹茶、酌酒酣卧,享受着幽居生活,求高洁的君子之风。诗人在月山草堂取水烹茶、酌酒酣卧,享受着幽居生活,追求闲适的自在人生。追求闲适的自在人生。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主题。在松屋卧云中,我们看到一位诗人在听松赏荷,感叹此处如同陶渊明的居所;在竹窗延月中我们看到一位诗人站在窗前赏窗前明月,听竹子摇摆之声。诗人在月山草堂中听松赏荷、观竹品月,将月山草堂比作江南陶渊明的居所,沉醉于这山中清丽雅致的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高洁的人生志趣,追求高洁的君子之风。在竹院烹茶中,我们读到一位放松心情的诗人,趁着午休的时刻,赏景品茶,超然物外,悠雅闲适。在荷亭酌酒中,我们看到诗人在荷亭中小酌,似醉非醉,似醒非醒,西风暮雨来临之时,也不须归,可以亭中静卧,尽享清静自然。诗人在月山草堂取水烹茶、酌酒酣卧,表现了诗人享受着幽居生活,追求闲适自得的人生。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题目。下面题目。诉衷情陆游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时易失,志难成,鬓丝生。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注】作于诗人抗金失败后闲居山阴时。蜡封:用蜡固封以利保密的文书。幽并:幽州和并州,这里指金国占领地区。平章:品评。弹压:描绘。1.说说说说“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一句有什么作用?一句有什么作用?例二写出了诗人当年不分昼夜奋力抗金的情形,透露出无比振奋的心情。与下阙中的闲居生活形成对比以助抒情。142.本词末尾三句与辛弃疾本词末尾三句与辛弃疾永遇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最后三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中最后三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相比,情感类似,手法却不同。请结合词句赏析它们手法的不同之处。饭否?)相比,情感类似,手法却不同。请结合词句赏析它们手法的不同之处。2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词的前两句写早年的政治生活。唐宋时九品官服色青,陆游以九品官入京,结识同辈多词的前两句写早年的政治生活。唐宋时九品官服色青,陆游以九品官入京,结识同辈多为一时俊彦,颇有意气风发之感。为一时俊彦,颇有意气风发之感。B.“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写出了诗人当年不分昼夜奋力抗金的情形写出了诗人当年不分昼夜奋力抗金的情形,暗讽了南宋朝廷暗讽了南宋朝廷在后方安逸享乐,无所作为。在后方安逸享乐,无所作为。C.下片前三句既是词意的转折,接连三个三字句如走丸而下,表现出感慨百端的心情,也反下片前三句既是词意的转折,接连三个三字句如走丸而下,表现出感慨百端的心情,也反映了他的政治经历的转折。映了他的政治经历的转折。D.全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片回忆词人早年的政治、军事生活,下片实写词人闲居的全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片回忆词人早年的政治、军事生活,下片实写词人闲居的现状,表现了词人晚年闲居生活的悠闲自在。现状,表现了词人晚年闲居生活的悠闲自在。E.全词率意而写,不假雕琢,语明而情真,体现了陆游晚年质朴而深沉的创作风格。全词率意而写,不假雕琢,语明而情真,体现了陆游晚年质朴而深沉的创作风格。陆词:反语。陆游写自己品评风月,描绘山川,建立另外一种“功名”,这是用反语来自我解嘲,借以表现自己壮志难酬的无奈和激愤之情。辛词:用典。辛弃疾用廉颇的典故表现自己虽仍有抗金杀敌的决心和能力,但没有机会施展才能的无奈之情。BD。B项“暗讽了南宋朝廷在后方安逸享乐,无所作为”于原文无据。D项,“表现了词人晚年闲居生活的悠闲自在”错,应是表现了词人的激愤之情。154.请结合全词分析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词分析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