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流域内协调发展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举报
资源描述
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课标要求以某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1、了解流域的相关概念2、了解流域内协调发展发展的意义3、以黄河为例,理解如何进行流域内协调发展4、学会利用流域内协调发展原理,解决其他流域的相关问题学习目标内容索引目标1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目标2黄河的调沙减淤和水资源的调配课时对点练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01在下图中找出干流、支流(一级支流、二级支流)、分水岭、流域(一)流域是什么干流一级支流二级支流河口干流一级支流二级支流分水线流 域河口流域:一条河流的地面汇水(集水)区域水系:干流和支流等水体所构成的河流系统在下图中找出干流、支流(一级支流、二级支流)、分水岭、流域(一)流域是什么干 流支流分水岭分水岭分水岭二级一级水 系分水线支流支流河口干 流支流分水岭:流域之间的分水地带(一般为山岭或者河间高地)分水线:分水岭的最高连线为分水线,即集水区的边界线(一)流域是什么(二)流域内部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协作开发1、流域内部通过水流相互连接和影响,形成完整的、独立的自然区域,是一个研究整体。流域的整体性强、关联度高,需要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统筹管理。2、水资源拥有多种功能,对于流域内不同行政区域、不同行业和部门具有开放共享性。农业灌溉淡水养殖提供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发展航运水能发电生态保护旅游你知道的水资源的功能有哪些?你知道的水资源的功能有哪些?你知道的水资源的功能有哪些?你知道的水资源的功能有哪些?(二)流域内部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协作开发3、不同的利益主体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需求不同,导致地区之间,上下游之间、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在水资源利用、水质保护中出现利益冲突。(二)流域内部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协作开发上游大量排污,下游污染严重为了减小未来南水北调对汉江沿岸地区用水的影响,汉江上规划了诸多水利枢纽工程。沿下游往上,建成、在建和规划的水库将达到9级。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4月下旬以来,汉江下游最重要的分支河流东荆河流量不断降低,流量逐渐降至23立方米/秒,多处河道干涸,整个东荆河几近断流。(二)流域内部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协作开发长江跨越8个省。长江干流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共11个省级行政区(八省二市一区)。(三)流域内部如何进行水资源的协作开发怎么办?(三)流域内部如何进行水资源的协作开发我在长江的上游,我需要发展工业,需要发展农业我在长江的中游,我也需要发展工业,需要发展农业我在长江的下游,我也需要发展工业,需要发展农业上游地区:制定相关法律,实施水源地保护、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措施下游区域征收费用作为对上游生态保护的经济补偿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全流域进行水量的分配和调度、水利工程建设的布局规划、排污治污管理。(三)流域内部如何进行水资源的协作开发例如:河长制河长制就是其中一种流域管理机制,可以有效解决上游和下游、岸上和岸下的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等问题。(三)流域内部如何进行水资源的协作开发黄河的调沙减淤Sediment regulation and deposition reduction of the Yellow River02(一)黄河流域概况了解黄河自然概况,总结黄河流域主要面临的问题。(二)黄河流域主要面临的问题黄河之黄-含沙量大黄河之断-径流量小1、含沙量大-黄河的调沙减淤材料1:黄河最大年输沙量多达39.1亿吨,年平均输沙量为1600亿吨。最高含沙量为每立方米920千克,年平均含沙量达每立方米37.8公斤。是世界上含沙最多的河。思考?如何解决黄河的含沙量大的问题呢?为什么黄河的含沙量大呢?含沙量大会有什么危害呢?(二)黄河流域主要面临的问题(二)黄河流域主要面临的问题黄土质地疏松,多缝隙,遇水易崩塌,极易被流水冲蚀成沟谷。历史上这里曾有大片森林草原,由于滥垦乱伐等原因,自然植被遭到破坏,目前森林覆盖率仅为5。这里年降水量为500毫米500毫米,其中70以上集中在夏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往往一次暴雨即占全年降水量的15。黄河的含沙量大的原因:(二)黄河流域主要面临的问题含沙量大会有什么危害呢?易淤、易决、易徙(二)黄河流域主要面临的问题含沙量大地势低平河道变宽泥沙淤积下游下游地上河地上河流速减慢河床抬升(二)黄河流域主要面临的问题泛滥成灾泛滥成灾遇暴雨修建堤坝泥沙淤积河床抬升恶性循环!治标不治本!如何解决黄河的含沙量大的问题呢?减少入河泥沙量侵蚀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区)如何减少侵蚀区泥沙呢?水土保持(根本措施)(二)黄河流域主要面临的问题在黄土高原,由政府投资、补偿,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进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水土保持(根本措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工程措施目的保水保土减少泥沙流入河流(二)黄河流域主要面临的问题耕作措施收割农作物时,把茬子留得高一些,少耕地或不耕地,用农作物秸秆或从陡坡上割来的沙打旺等有机物覆盖地表,可以起到,拦蓄降水,减少蒸发,在留茬固定的覆盖物覆盖下,不产生尘暴,同时,腐烂的秸秆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养分,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农业得以持续发展,做到了以保水、保土。(二)黄河流域主要面临的问题留茬少耕、免耕耕作措施等高线耕作等高耕作,是指在坡面上沿等高方向所实施之耕犁、作畦及栽培等作业。形成等高沟垄和作物条垄,是保持水土、提高抗旱能力的保土耕作方法。(二)黄河流域主要面临的问题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工程措施(二)黄河流域主要面临的问题修建梯田和水平沟、打坝淤地、挖鱼鳞坑梯田 在缓坡上沿等高线修建的条状、断面呈阶梯状的田块,一般用于粮食的种植。淤坝地在多泥沙沟道中修建的建筑物,可以拦泥淤地、减少洪水、控制侵蚀,增加农田。水平沟在山坡上沿等高线每隔一定距离修建的截流、蓄水沟槽。适应于15-25的陡坡。谷坊在易受侵蚀的沟道中,修筑的土、石建筑物,可以巩固并抬高沟床,稳定沟坡。鱼鳞坑在坡面上修筑呈“品”字形排列的,类似于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坑穴,用于指数造林。(二)黄河流域主要面临的问题(二)黄河流域主要面临的问题案例:南小河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南小河沟是泾河支流蒲河左岸的一条支沟,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西南,是黄河高原地区的典型小区域。治理前,这里水土流失严重,每平方千米每年平均泥沙流失量达4300吨,最高可达1万吨。20世纪50年代,这里开始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根据土壤侵蚀的规律,实行了“保塬、护坡、固沟”的治理方针。请大家结合视频及课本63-64页案例内容,总结出南小河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有什么?案例:南小河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减少河道淤积堆积区利用水库对黄河调水调沙是一种有效的工程措施,其中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对遏止下游河道淤积具有重要作用。如何解决黄河的含沙量大的问题呢?(二)黄河流域主要面临的问题材料: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m,仅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居我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小于长江、珠江、松花江。黄河流域面积约是长江流域的40%,但年径流量约是长江的1/15。流域内人均水量593 m,为全国人均水量的25%;耕地亩均水量324 m,仅为全国耕地亩均水量的17%。再加上邻近地区的供水需求,水资源更为紧张。2、径流量少-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调配(二)黄河流域主要面临的问题2、径流量少-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调配(二)黄河流域主要面临的问题黄河为什么径流量小?(1)自然原因黄河流域降水少,季节和年际变化,降水补给少,晴天多,蒸发旺盛植被覆盖少,涵养水源能力差,地下水补给少黄河流域面积较小,集水面积小,获得水量少河流水补给主要类型雨水永久冰川融水季节性的积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知识补充: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黄河不同河流补给情况下游补给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河,使该段黄河不仅得不到两岸地下含水层的水源补给,反而要用河水下渗补给地下含水层,越是干旱越是下渗严重。黄河径流的补给主要靠降水,因此年内分配不均匀,且年际变化大。黄河水量主要来自于中上游地区。上中游补给黄河径流主要来自于上中游以降水补给为主的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流域内降水量的下降直接减少了径流的水源补给量。黄河不同河流补给情况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对环境的破坏也是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之一。水土流失严重历史上植被状况的恶化对黄河断流影响很大。水土流失量惊人,使得土地蓄水、保水性能很差。生态环境的恶化、森林的消失是造成黄河洪灾与断流并存的历史原因。(2)人文原因人口和经济迅速发展黄河流域人口、城乡密集,耕地数量多,人口、生产总值、粮食产量均占全国总量的10%左右,需水量大。黄河下游断流会对地理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主河道河道萎缩,降低了行洪能力,增加了汛期决口的风险干涸河道演变为沙带,曾加了土地沙化的可能性河流沿岸影响工业供水与城乡居民供水影响农田的灌溉用水,农田受旱面积增大水环境容量越来越小,加剧了黄河水污染沿岸大量开采地下水河口三角洲 海岸侵蚀后退,海水倒灌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渤海失去重要的饵料来源,影响海洋生物的繁衍黄河2015总用水量如图所示,其中,兰州到头道拐、三门峡到花园口两河段2015年分别从黄河取水153.03亿立方米、22.99亿立方米,用水结构见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图示两河段的用水结构与全流域的相比,各有什么特点?2、从提高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的角度,提出改善水资源利用的建议。79%10%7%4%黄河黄河2015年年总总用水量用水量农业灌溉+林木渔畜业用水 工业用水 生活用水 生态用水1、通过图示两河段的用水结构与全流域的相比,各有什么特点?a河段河水主要用于农业和林木渔畜业用水,工业用水较少。b河段河水用于农业和林木渔畜业用水比总用水量少,工业用水较多,生活用水较多。2、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的角度,提出改善水资源利用的建议。黄河用水量最大的为农业和林木渔畜业用水,所以提高该类用水的水资源利用率,及节水至关重要。不同河段由于情况不同水资源的利用方式也不同,应该针对不同河段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合理的调水,并且也要做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及节水技术。例如,农业可以利用滴灌喷灌技术,工业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水循环利用),生活用水方面,宣传节约用水。水资源统一调配体制的逐步建立和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基本保证了在严重枯水年份黄河下游不断流。材料1:自1850年起,随着莱茵河沿岸人口增长和工业化加速,越来越多有机和无机物排入河道,氯负荷迅速增加。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工业复苏和城市重建,莱茵河水质更加恶化。19731975年监测数据表明,每年大约47吨汞、400吨砷、130吨镉、1600吨铅、1500吨铜、1200吨锌、2600吨铬、1200万吨氯化物随河水流入下游荷兰境内。材料2:莱茵河水体污染主要以工业污染为主,尤其重金属负荷非常高。富营养化尤其是氮磷污染问题也很突出。此外,法国境内阿尔卑斯钾盐矿开采时有大量副产品一氯化钠被倾倒入河中,使水体氯化物含量超标、下游尤其荷兰土地严重盐渍化。补充:水污染问题也是影响流域发展的一项重大问题-以莱茵河流域水污染防控为例请大家结合材料和课本65页,回答下列问题:德国、法国要承担“谁污染、谁治理”的责任荷兰要承担“谁受益、谁付费”的责任2、莱茵河氯化物污染调查的结果显示。法国、德国是污染排放的主要国家。根据“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付费”的基本原则,荷兰、德国、法国分别承担什么责任?1、莱茵河流域内哪个国家最急于改善水质、治理污染?为什么?荷兰,荷兰位于莱茵河的下游,居民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都来自于莱茵河3、指出莱茵河水污染防控中应用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行政手段:1、建立莱茵河国际保护委员会2、签署莱茵河氯化物污染治理公约3、制定莱茵河行动计划经济手段:投入40亿美元修建污水处理厂技术手段:开发了“莱茵河预警系统”,治理和恢复生态的技术等等莱茵河水污染治理措施1.建立流域多国间高效合作机制2.树立一体化系统生态修复理念3.推进流域基础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