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试题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练习试卷A卷(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备考试题备考试题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练习试卷学能力真题练习试卷 A A 卷(含答案)卷(含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8080 题)题)1、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答案】D 2、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规模较小,几百乘战车、几千人参加的战争已经算是大战。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动辄用兵十万甚至数十万,战争规模越来越大。导致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是()。A.诸侯国数量的增加 B.郡县制的逐渐推行 C.各国对统一的渴望 D.科技发展武器改进【答案】B 3、“二战”后建立的旨在稳定国际汇率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国际组织是()。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D.亚太经合组织【答案】A 4、容闳在西学东渐记中写道:“战争之起以此粗笨之农具,而能所向无敌,逐北追奔。如疾风扫秋叶恶根买种于满洲政府之政治。”他所说的“战争”指的是()。A.天理教起义 B.白莲教起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答案】C 5、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答案】A 6、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 年)一书中写道:“在向西北前进的路上,毛泽东于 1935 年初重新被推举上了中共领导地位,自那以后再没有更换。”下列与这一论述相关的史事是()。A.中共二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答案】D 7、晚清一位大臣针对列强在华攫取的某项特权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这项特权指的是()。A.领事裁判权 B.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开矿筑路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答案】D 8、1949 年 4 月签订的某条约规定:“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与该条约直接相关的是()。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关贸总协定 C.华沙条约组织 D.欧洲共同体【答案】A 9、20 世纪上半期的一份历史课程标准规定,历史课程要“叙述中华民族之演进,特别注意各支族间之融合与其相互依存之关系,以阐发全民族团结之历史的根据,而于历史上之光荣,以及近代所受列强之侵略与其原因,尤宜充分说明,以激发学生复兴民族之意志与决心”。据此判断,该文件颁行于()。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C 10、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 世纪初期国际社会最重大的事件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三国际成立 C.魏玛共和国成立 D.俄国十月革命【答案】D 11、1960 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 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答案】B 12、1900 年 6 月 21 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 月 26 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答案】B 13、据史料统计,18721890 年间,进口棉纱的价格下降了 14 以上,如以 1872 年的进口棉纱价格为基数,1886 年进口棉纱的价格仅为它的 669。这一变化引起的直接后果是()。A.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B.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D.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答案】C 14、1935 年,世界第一部彩色电影拍摄成功。这部电影是()。A.摩登时代 B.浮华世界 C.战争与和平 D.大独裁者【答案】B 15、“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演绎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诸侯国的出现。源于()。A.世袭制 B.郡县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答案】D 16、1935 年,世界第一部彩色电影拍摄成功。这部电影是()。A.摩登时代 B.浮华世界 C.战争与和平 D.大独裁者【答案】B 17、恩格斯曾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他所说的时代是指()。A.新航路的开辟 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C.文艺复兴时期 D.第一次工业变革【答案】C 18、19 世纪中期西方现实主义美术流派的代表人物是()。A.大卫 B.莫奈 C.梵高 D.米勒【答案】D 19、1919 年 5 月 2 日,北京晨报载文曰:“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这句话针对的是()。A.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B.日本强行租借胶州湾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受挫 D.九国公约的签订【答案】C 20、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B.C.D.【答案】A 21、中国历史上有多次赋役制度的改革,其中把税收并为单一的土地税的赋役制度是()。A.租庸调制 B.方田均税法 C.一条鞭法 D.推丁入亩【答案】C 22、“民国建设肇始,百凡待治。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依国民之愿望,蕲达国家于安全强固之域,俾五大民族同臻乐利。”袁世凯所谨守的是()。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案】D 23、1947 年通过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推动解放区农村土地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这次土地改革的意义在于()。A.为国家工业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B.推动农村民主政权建设 C.实现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D.改变土地的所有性质【答案】B 24、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成功塑造“智绝”“义绝”“奸绝”人物形象的是()。A.西游记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水浒传【答案】B 25、“乙未,中日战罢,公车数上书言事,声誉巍然冠其曹,且赞其师立保国会,后又与同志共于上海经营时务报。”材料中的“其”指的是()。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谭嗣同【答案】B 26、1921 年,苏俄以粮食税取代了余粮收集制()。A.使农民失去土地 B.增加了农民负担 C.只照顾了国家利益 D.兼顾国家与农民利益【答案】D 27、1972 年考古学者在一古墓中发掘出大批帛书,涉及古代哲学、历史和科技等许多方面,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资料。该墓是()。A.云梦睡虎地秦墓 B.江陵张家山汉墓 C.临沂银雀山汉墓 D.长沙马千堆汉墓【答案】D 28、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5 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A.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D.开放沿海 14 个城市【答案】D 29、某同学在设计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历史巨变网页时,设计了“思想解放的历程”“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国两制的成就”“农村的新变化”等几个并列的栏目。如果再增加一个栏目,最合适的应该是()。A.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中国举办博鳌论坛 D.2012 年上海世博会【答案】A 30、美国纽约是世界著名城市,在历史上其名称几经变化:1626 年之后叫新阿姆斯特丹1674 年之后叫纽约。这样变化是因为()。A.“无敌舰队”的覆灭 B.航海条例引发战争的结果 C.英法七年战争结束 D.美国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答案】B 31、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 B.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D.科学家直接参与生产【答案】B 32、魏源提出“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的历史背景是()。A.西学开始传人中国 B.英国使者觐见乾隆帝 C.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D.外国使者获得驻京权【答案】C 33、唐朝科举制度中最重要的两科是()。A.明经、进士 B.秀才、进士 C.明经、明法 D.明法、明书【答案】A 34、下面资料出自于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是()。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D 35、苏联真理报曾发表一位经济学家的文章计划、利润、奖金,建议削减命令性计划,实行工业企业的物质刺激。该文在当时引起了全国大讨论,并促进了一场持续十余年的经济实验。这场经济实验是()。A.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赫鲁晓夫的解决措施 C.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D.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答案】C 36、20 世纪后半期,我国决定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七个领域作为国家发展高科技的重点。这一科技发展规划是()。A.“七五计划”B.“985 工程”C.“211 工程”D.“863 计划”【答案】D 37、资治通鉴采用的体裁是()。A.纪传体 B.政书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答案】C 38、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答案】D 39、“乙未,中日战罢,公车数上书言事,声誉巍然冠其曹,且赞其师立保国会,后又与同志共于上海经营时务报。”材料中的“其”指的是()。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谭嗣同【答案】B 4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评论一位科学家时说,他“因为发现支配宇宙中的物体的定律而统治 17 世纪的科学”。这位 科学家指的是()。A.牛顿 B.门捷列夫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答案】A 41、全球通史中写道:“(西方的)入侵在各个领域都达到很大的规模,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文中所说的“重大的变革”指的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护国运动【答案】B 42、张学良在口述当年皇姑屯事件发生时,他正在看梅兰芳的演出。后经查实,看梅兰芳演出那天日本正攻占沈阳。这说明“口述历史”()。A.具有很大随意性,是不可信的 B.只有通过录音等技术记录后,才是可信的 C.史料价值不容置疑,绝对可信 D.受当事人个人因素的影响.不一定都正确【答案】D 43、下列属于史学理论著作的是()。A.史记 B.资治通鉴 C.通典 D.文史通义【答案】D 44、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这表明()。A.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 B.“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 C.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力 D.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答案】D 45、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B.C.D.【答案】A 46、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他的田庄()。A.主要从事商品生产 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答案】C 47、“二战”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美国决定推行马歇尔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