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自然资源部海洋咨询中心公开招考应届毕业生强化练习卷(带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下载须知:本试题主要涉及行测知识类,供100个单选题+答案解析】 1、单选题采用议论法撰写公文,对观点的要求是_____。 A: 正确、鲜明 B: 深刻、深远 C: 明确、含蓄 D: 鲜明、充分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解析】采用议论法撰写公文,对观点的要求是正确、鲜明。故选A。 第1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2、单选题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主体,限于_____。 A: 国务院 B: 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 C: 国务院及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 D: 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及较大市的人民政府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来源:2008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97题【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九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可以“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立法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宪法》第90条规定:“各部、各委员会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发布命令、指示和规章。”由此可见,国务院有行政法规制定权,其下属各部委有发布规章的权力。故正确答案为A。本题相关知识点:行政法规调整的对象一般是行政管理领域带有普遍性、全局性、原则性以及意义重大的问题。行政规章的调整对象则限定在行政管理领域中某些特殊的、局部的、具体的问题。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我国的中央政府,而行政规章的制定主体或是中央政府的组成部分,或是地方政府。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行政规章。行政法规可以直接依据宪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尤其是其中的行政法),对一般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行政管理领域的权利义务作出具体规定;对于各种行政违法行为的处罚,可以在符合宪法、法律的前提下,作出带有创制性的规定;并且可以在不违背宪法、法律的情况下,对某些尚未受到法律调整的社会生活作出行政法规的调整。考点:宪法 第2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3、判断题社会发展犹如列车前行,需要正能量的驱动,而正能量的积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微贡献”。这告诉我们的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对社会和人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答案】N。解析:这告诉我们社会是个人组成的社会,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的付出。故本题判断错误。 第3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4、单选题综合办公部门或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对需要办理的公文提出建议性处理意见的参谋性活动,称为公文的_____。 A: 拟办 B: 承办 C: 批办 D: 催办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本题是对公文拟办含义的考查,公文拟办指由综合办公部门或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对需要办理的公文提出建议性处理意见的参谋性活动。故本题答案为A。 第4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5、单选题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下列不是孔子名言的是_____。 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 小不忍则乱大谋 D: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解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 第5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6、单选题—位心理学研究者通过对网络成瘾者的调查发现,一般来说,他们对别人的攻击性要比那些没有网瘾的人更强。这位心理学研究者由此得出结论,那些通常喜欢攻击他人的人更容易患上网瘾。以下哪项如果正确,最能削弱该研究者的结论?_____ A: —些没有网络成瘾的人比网络成瘾的人更喜欢攻击他人 B: 容易患上网络成瘾的人会表现出异常行为,但并不是经常攻击他人 C: 一些网络成瘾者是在患上网瘾后,将虚拟世界里的攻击行为迁移到现实生活中 D: 网络成瘾的人进入戒网所后,通常会通过攻击他人来发泄心中不爽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题干结论是通常喜欢攻击他人的人更容易患上网瘾。C项如果为真则说明题干犯了“因果倒置”的问题,有力地削弱了题干论证。故答案选C。 第6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7、多选题社会监督的主体有_____。 A: 政协 B: 各民主党派 C: 社会团体 D: 新闻机构 参考答案: ABCD 本题解释:【答案】ABCD。解析:社会监督包括:(1)各政党的监督:主要为执政的共产党的监督和参政的各民主党派的监督。(2)社会组织的监督:指人民政协、社会团体的监督。(3)社会舆论的监督:指社会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采取多种形式,表达和传鲁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以实现对政治权力运行中偏差行为的矫正和制约。(4)公众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故本题答案选ABCD。 第7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8、判断题广义的合法行为是指法律所不禁止的一切行为。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答案】Y。 第8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9、单选题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_____。 A: 压制知识分子 B: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 完善法律机制 D: 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解析]秦朝的“焚书坑儒”与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根本上都是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后者更是从此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故本题应选B。 第9题所属考点-《人文历史》 10、单选题下列重要的国际组织与相应总部设置地点对应有误的是_____。 A: 联合国——美国 B: 世界贸易组织——瑞士 C: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瑞士 D: 欧盟——法国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欧盟的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故D项错误。 第10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1、公文写作【材料】2010年7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署名文章称,日前,由上海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成的课题组,对上海社会诚信问题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有44.2%的受访者认为,人与人之间诚信状况下降了,诚实守信在一部分人心目中成为“无用的别名”,甚至有90.2%的受访者认为诚实守信在不同程度上会吃亏。这个调査虽是在上海一地进行,但它反映的社会问题却并非个案,不容小视。在一些地方,老实排队的经济适用房申购者望眼欲穿,有人却能用虚假申报材料轻松拿到房子钥匙;少数把学籍“巧取”改到外省的高考考生,比坚守原籍的考生获得了更好的升学机会;掺杂做假的不法商家,比本分守法的经营者获利更多;客观真实的电视节目受到冷落,炒作造假的低俗节目一时却大受欢迎……这种种不正常的现象,暴露了社会信用体系存在的许多问题。一个让诚信者吃亏的社会注定要在各方面受到惩罚,而支付“罚单”往往需要全社会付出高昂代价。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必须重建社会信用体系。请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不超过1000字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参考答案: 【参考例文】内存善良之心外践诚信之行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诚实守信,关于诚信的事例不胜枚举。古有季布一诺千金,曾参诚信教子;今有邓颖超冒雨赴约,什邡被埋男子腕上写遗嘱“我欠王老大3000元”。千百年来,诚信已成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正常交往的重要道德规范。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是支撑社会道德的支点。2010年7月16日,由上海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成的课題组,对上海社会诚信问題展开了调查,结果显示有90.2%的受访者认为诚实守信在不同程度上会吃亏,这折射出当今社会的信用根基遭到严重侵蚀。近年来,虚假学历、文凭,虚假申报材料,假冒伪劣产品,炒作造假节目等有悖信用的现象,业已成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毒瘤”,如不根治,必将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然诚信之道,需要个人、社会、国家共同践行。诚信乃个人立身处事之本。墨子曾说:“言不信者,行不果。”对于个人而言,诚信度的好坏,是一个人名声好坏的写照。倘若在生活之中,总是失信于人,夸夸其谈,势必要被人鄙薄不齿,甚至是众叛亲离。而真诚则是打开人们心灵的神奇钥匙,在人际交往中,只有真诚待人,才能与人建立和保持友好的关系;只有诚信,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因此,重信守义是个人生存最基本的道理。诚信乃企业成功之道。韩非子曰:“巧诈不如拙诚。”三虎企业因不讲诚信而宣布倒闭,达芙规因质量问題二次被亮黄牌,这些案例启示人们:诚信乃市场的试金石,是企业的一张金盾名片。诚信虽然需要付出代价,短期内会使成本提高,但诚信之花终将结出丰收硕果,因为真正主动负责任、诚信经营的企业终将赢得消费者和社会的更多信赖和支持。诚信乃国家执政之基。《左传》云:‘‘信,国之宝也。”诚信是治国的根本法宝。唐太宗是个深请诚信精後之人,其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民族的拥戴,被北方各族尊称为“天可汗”。相反,日本作为二战发起国,战敗后不思悔改,不守信用,军国思想死灰复燃,令亚洲人民悲愤失望不已,这必将无益于其民族的长远发展,因为没有哪一个国家愿意跟一个没诚信的伙伴开展合作。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富,政无信不威。从现在起,人人存善良之心于内,践信用之行于外,诚信为人,诚信做事,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具有崭新精神风貌和强大道德力量的中国,必将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屹立于世界东方。 第11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2、单选题某甲与某乙有仇,遂寻机报复。一天某甲酒后壮胆,便身带柴刀向乙家走去,途中不慎摔伤,便返回家中。某甲的行为属于_____。 A: 犯罪中止 B: 犯罪预备 C: 犯意表示 D: 犯罪实行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刑法》第22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题中甲已经为了犯罪准备了工具,制造了条件,但是还没有处于犯罪过程之中,由于其他不可抗力的因素导致其停止犯罪,应当属于犯罪预备。故本题答案选B。 第12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3、多选题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说明_____。 A: 新生产关系的出现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B: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因素 C: 社会形态的存在有其阶段的必然性 D: 生产关系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 参考答案: ABC 本题解释:【答案】ABC。解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产生和灭亡都取决于物质条件:第一,一定的物质生产力决定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决定一定的社会形态;第二,生产力在质的方面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因此,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相适应也是有阶段性的;第三,无论是新的制度的产生,还是旧的制度的灭亡,都取决于物质条件是否充分。故本题答案选ABC。 第13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4、多选题下列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有:_____ A: 税务局 B: 妇联 C: 公安民警 D: 交通协管员 E: 卫生防疫站 参考答案: CDE 本题解释:【答案】CDE。解析: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实施行政活动的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作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务员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