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九年级上册期末物理专项突破练习题库(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九年级上册期末物理专项突破 练习题库 【原卷 1 题】 知识点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现象,液化的概念和现象,升华与凝华的概念和现象,汽化的概念和现象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冰凌是由水遇冷凝固形成的冰块,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1(基础) 我们常在衣柜里放樟脑丸用来预防虫蛀,在樟脑丸逐渐变小直至消失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 【正确答案】 D 1-2(基础) 花上露,叶上霜,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贤哥提醒您,霜降到了,注意添衣保暖,愿您霜降快乐,天天好心情!关于霜说法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是液化 B.霜的形成是凝华 C.霜的形成要吸热 D.霜的形成是汽化 【正确答案】 B 1-3(巩固) 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其中由丙到甲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升华 C.熔化 D.液化 【正确答案】 A 1-4(巩固) 医务人员所戴的护目镜上经常起一层水雾,影响视线。这些水雾的产生属于(  ) A.升华 B.凝华 C.液化 D.汽化 【正确答案】 C 1-5(巩固)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其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A.洒水降尘 B.冰雕作品 C.公路撒盐融雪保畅通 D.人工降雨 【正确答案】 B 1-6(提升) 冬季,在家里洗澡时会发现浴室墙壁上的镜子很快模糊起来,洗澡结束一段时间后,镜子又变得清晰。这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液化,镜面上水滴的汽化 B.热水的蒸发,水滴在附近空气中的汽化,镜面上水滴的汽化 C.热水的蒸发,水液滴在镜面上的凝固,镜面上冰晶的熔化 D.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液化,镜面上水滴凝固 【正确答案】 A 【原卷 2 题】 知识点 液化的概念和现象,汽化的概念和现象,升华与凝华的吸放热及其应用,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是吸热过程。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使气温降低,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落到地面形成雨。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基础) 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树叶上的霜——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古剑山上的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C.綦江河面的雾——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桂花树上的露珠——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正确答案】 C 2-2(巩固) 天宫课堂上,王亚平老师将一个液体球“变”成了固体球。这一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 A.熔化 吸热 B.凝固 放热 C.液化 吸热 D.凝华 放热 【正确答案】 B 2-3(巩固) 炎炎夏日,暑热难耐。红霞同学从冰柜里拿出一块冰,放在盘子里。一会儿,冰变成了一盘水,又过一段时间,发现水干了。在这两个过程中,涉及的两个物态变化,以及对应的吸、放热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B.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 C.熔化吸热和汽化吸热 D.熔化放热和汽化放热 【正确答案】 C 2-4(巩固) 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图,在装有冰块的易拉罐中加入适量的盐,底部产生白霜﹣﹣﹣﹣凝华放热 B.乙图,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汽化吸热 C.丙图,使用铁水浇筑工件﹣﹣﹣﹣凝固放热 D.丁图,夏天的清晨,蜻蜓身上的露珠﹣﹣﹣﹣液化吸热 【正确答案】 D 2-5(巩固) 生活中关于热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A.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B.严冬,玻璃窗外壁结了一层冰花,这些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需要放热 C.打开冰箱门,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正确答案】 B 2-6(提升) 夏天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倒入常温的水中水面上会产生固体(如图),这固体产生的原因是(  ) A.液态水放热升华 B.液态水放热凝固 C.液态氮吸热凝固 D.液态氮放热凝华 【正确答案】 B 【原卷 3 题】 知识点 汽油机的构造与工作过程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气门都关闭,火花塞工作且活塞向下运动,该冲程为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1(基础) 如图所示,甲、乙表示四冲程内燃机的两个冲程,从气门的开闭和活塞的运动可以判定( ) A.甲是吸气冲程,乙是压缩冲程 B.甲是吸气冲程,乙是做功冲程 C.甲是排气冲程,乙是做功冲程 D.甲是排气冲程,乙是压缩冲程 【正确答案】 D 3-2(基础) 如图是表示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的示意图,一个工作循环的正确顺序为(  ) A.丁、甲、丙、乙 B.乙、甲、丁、丙 C.丙、甲、丁、乙 D.甲、乙、丙、丁 【正确答案】 A 3-3(巩固) 如图所示,这是某个四冲程内燃机在工作过程中的—个冲程,由图中情况,可判定这个冲程(  ) A.是排气冲程 B.是做功冲程 C.正在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不是依靠飞轮的惯性完成 【正确答案】 C 3-4(巩固) 如图是四冲程内燃机的一个冲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示吸气冲程,依靠飞轮等部件的惯性完成 B.表示吸气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在该冲程中吸入的气体相同 C.表示排气冲程,活塞在汽缸内向下运动 D.表示排气冲程,该冲程两个气门都要打开,便于气体流通 【正确答案】 A 3-5(巩固) 在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箭头表示活塞运动方向),其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 A. 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正确答案】 B 3-6(巩固) 如图所示为某汽油机的四冲程内燃机工作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丁冲程是做功冲程 B.只有甲冲程获得动力,其他冲程都是靠惯性运转的 C.乙冲程只吸入空气 D.丙冲程中排出的废气没有任何利用的价值 【正确答案】 B 3-7(提升) 如图所示为内燃机四冲程工作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工作循环的正确顺序是:甲乙丙丁 B.甲图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丁图冲程能获得动力 D.丙图存在着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正确答案】 B 【原卷 4 题】 知识点 判断物体内能的变化,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A.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对铁丝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弯折处会发烫,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搓手取暖,是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C.陨石进入大气层升温燃烧,是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煤气灶把水壶里的水烧开的过程中,水从火焰上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1(基础) 如图所示,下列实例中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 B.锯木头时锯条发热 C.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 D.冬天搓手取暖 【正确答案】 C 4-2(基础) 日常生活中,物体内能的改变,通过做功方式实现的是(  ) A.照晒取暖 B.摩擦生热 C.冰敷降温 D.炉火加热 【正确答案】 B 4-3(巩固) 用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说明“炙手可热”和“钻木取火”的含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者是做功,后者是热传递 B.前者是热传递,后者是做功 C.两者都是做功 D.两者都是热传递 【正确答案】 B 4-4(巩固) 下列物体内能的改变是由热传递实现的是(  ) A.用铁锤锻打铁块,铁块温度升高 B.做饭时,用炉火对锅里面的水加热 C.两手互搓,使手暖和 D.空气被压缩温度升高 【正确答案】 B 4-5(巩固) 图所示的四个关于物体内能改变的生活实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加“· ”)物体内能减少的是(  ) A.人在院子里晒太阳 B.给杯中的饮料加冰块 C.给妈妈用热水泡脚 D.操场上的同学搓搓手 【正确答案】 B 4-6(巩固) 在如图所示的情景中,改变物体内能方式与其他不同的是(  ) A. 钻木取火 B. 用煤气烧开水 C. 迅速下压活塞 D.锯木头锯子发烫 【正确答案】 B 4-7(提升) 下列实验或现象能够说明“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的是(  ) A.红墨水滴入热水中,可以让水更快的染色 B.通电后的电炉子逐渐热起来 C.冬天晒太阳感到暖和 D.给密闭的烧瓶内打气,当瓶塞蹦出时,瓶内有白雾出现 【正确答案】 B 【原卷 5 题】 知识点 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用毛皮分别摩擦丝状塑料和PVC管,毛皮和丝状塑料之间会发生电子的转移,毛皮和PVC管之间也会发生电子的转移,将塑料放在PC管上方,丝状塑料就会像章鱼一样悬在空中,这说明丝状塑料和PVC管经毛皮摩擦后带了同种电荷,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5-1(基础) 纸巾摩擦过的塑料吸管可以吸引细水流,此过程中 (  ) A.通过摩擦创造了电荷 B.吸管和纸巾一定带同种电荷 C.吸管和细水流一定带异种电荷 D.负电荷在吸管和纸巾间转移 【正确答案】 D 5-2(巩固) 东汉时期的王充在《论衡》中记录了“顿牟掇芥”,意思是经过摩擦的玳瑁能够吸引干草一类的细小东西。关于记录的这个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过程中正电荷发生了转移 B.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创造了电荷 D.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带上同种电荷 【正确答案】 B 5-3(巩固) 在干燥的冬季,汽车在长途行驶的过程中车身会带上电荷。为了避免人触摸车门时因放电而带来的不适感,人们通常会在车尾安装一条与大地相接触的静电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车身会带上电荷说明电荷可以被创造 B.车身带电荷是摩擦起电现象 C.若车身带正电荷,则说明车身得到了电子 D.若车身带负电荷,则电流方向为从车身到大地 【正确答案】 B 5-4(巩固) 小丽用塑料梳子梳头时,头发随着梳子飘起来,如图所示。若头发相当于毛皮,塑料梳子相当于橡胶棒,则关于上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产生电荷的结果 B.有电荷从梳子转移到头发上 C.头发因为得到了电荷而带正电 D.头发随着梳子飘起来这种现象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正确答案】 D 5-5(巩固) 学习了摩擦起电的相关知识后,小彦同学拿梳子梳头发,结果出现了梳子把头发吸起来了,如图所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A.小彦的头发带有异种电荷 B.梳子与小彦头发带有同种电荷 C.摩擦的方法使电子发生了转移 D.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头发带了电 【正确答案】 C 5-6(提升) 如图所示,在央视《是真的吗?》的节目中,主持人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