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七》示范公开课教案【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举报
资源描述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1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认识“吵、胖”等8个生字;学习分辨形近字。 2.正确书写“床、左、居、包”4个字,掌握左上包围和右上包围的字的笔顺规则。 3.能选择几个词语,展开想象说几句话。 4.朗读积累关于学习的名言。 5.和大人一起读《孙悟空打妖怪》,巩固学过的汉字,读出韵文的节奏,感受共读的乐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识字加油站 1.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这个单元围绕“习惯”这个主题,学习了《文具的家》《一分钟》《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四篇课文,这四篇课文都渗透着责任意识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此外还认识了很多生字宝宝。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吧! 2.初读词语。 小朋友们,咱们的语文园地七里藏着许多有意思的生字宝宝,让我们赶紧到“识字加油站”里把它们请出来吧!自己先读一读这些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xiàn suì pànɡ chǎo 学生自主拼读,识记生字。 ɡān ɡōnɡ 口+少=吵 月+半=胖 山+夕=岁 王+见=现 jiāo piào 飘-风=票 校-木=交 张-长=弓 甜-舌=甘 3.一起读一读这些字。 口 少 月 半 山 夕 王 见 飘 校 张 甜 ①学生读一读这些字。 口 少 月 半 山 夕 王 见 ②思考把这些字合一合,组成新字。 口+少=吵 月+半=胖 山+夕=岁 王+见=现 ③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字。 4.把这些字分一分,组成新字。 飘 校 张 甜 ①学生读一读这些字。 ②思考把这些字分一分,组成新字。 飘-风=票 校-木=交 张-长=弓 甜-舌=甘 ③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字。 5.识记生字 请小朋友们借着拼音读一读这些字,想一想你们有哪些记住生字的好方法吗?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预设:加一加,减一减,部首识字,基本字识字,字理识字…… 点拨: (1)(出示“吵”)和老师一起读:吵,吵,吵,观察它的部首是“口”。口字旁,与嘴巴有关。“吵”字怎么记? 预设:“吵”,许多人同时说话,声音杂乱打扰别人。基本字“少”音节是“shao” ,所以“吵”读“chǎo”。组词:争吵、吵架。造句子:姐姐和弟弟争吵起来,谁也不让谁。可以用加一加的识字方法来识记,口加少等于吵。 (2)(出示“胖”)和老师一起读:胖,胖,胖,观察它的部首是“月”,月字旁,多与身体有关。“胖”字怎么记? 预设:“胖”字本义为古代祭祀用的半体牲。其字形左边像一块肉,右边为“半”,意 思是把肉分为两半。所以用“月”,基本字“半”的音节是“ban”,所以“胖”读“pàng”。组词:胖乎乎,肥胖。造句子:全家人都喜欢兰兰这双胖乎乎的小手。可以用加一加的识字方法来识记,月加半等于胖。 (3)(出示“岁”),和老师一起读:岁,岁,岁。看图“岁”的字形是一把有弯刃 的大斧的样子。本义是“割”,庄稼每年收割一次,所以引申为“年岁”义。“岁”字怎么记? 预设:可以用加一加的识字方法来识记,山加夕等于岁。组词:岁数、年岁。 (4)(出示“现”)和老师一起读:现,现,现,观察它的部首是“王”,斜玉旁, 大多与玉有关。“现”字怎么记? 预设:“现”本意是玉光,引申为显露,同“见”字。基本字“见”的音节是“jian” 所以“现”读“xiàn”。组词:出现、发现。造句子:雨后,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 (5)(出示“票”)和老师一起读:票,票,票。“票”字怎么记? 预设:我们可以通过减一减的识字方法记住这个字。飘减去风等于票。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字源识字来记住这个字, “票”本意是火升腾。引申为轻,又引申为纸币。组词:车票,钞票。造句子:我们乘坐公共汽车,需要买车票。 (6)(出示“交”)和老师一起读:交,交,交。“交”字怎么记? 预设:我们可以通过减一减的识字方法记住这个字。校减去木等于交。组词:交通、交卷。造句子:同学们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 (7)(出示“弓”)和老师一起读:弓,弓,弓。“弓”字怎么记? 预设:我们可以通过减一减的识字方法记住这个字。张减去长等于弓。组词:弓箭、弹弓。造句子:一次赛跑中,他跑得越来越快,好似离弦的弓箭。 (8)(出示“甘”)和老师一起读:甘,甘,甘。“甘”字怎么记? 预设:我们可以通过减一减的识字方法记住这个字。甜减去舌等于甘。组词:甘甜、甘泉。造句子:本地生产的桔子甘甜可口,很受人喜欢。看图“甘”字就像一个舌头上放了点东西,在品尝味道。 6.复现生字,巩固识记。学生齐读四组词语。 7.合作探究,学以致用。从语文书120页第八单元中找几个生字,用加一加、减一减的 识字方法认一认。 预设:果+页=颗 口+土=吐 赶-走=干 橡-木=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要识记的生字都是由熟字通过“加一加”或“减一减”的办法得来的,趣味拓展,学以致用,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二、字词句运用 1.出示“比一比,填一填”中的4组形近字。 午、牛;己、已;刀、力;人、入。 2.引导学生先读一读四组字,再说一说四组字字形上的差异。 预设:“午”平头,“牛”出头; “己”字不出头,“已”字探出头; “刀”平头,“力”出头; “人”字撇作头,“入”字捺出头。 3.讲解“午、牛、己、已、刀、力、人、入”每个字的书写要点,再独立完成书上练习。(1)“午”是独体字,书写时注意第二笔的短横和第三笔的长横保持平行,第四笔竖 竖在竖中线,与第二笔短横相连。 (2)“牛”是独体字,书写时注意第二笔短横和第三笔长横保持平行,第四笔竖在竖 中线,起笔最高,收笔最低,竖要出头。学生完成书上“午、牛”的练习。 (3)“己”是独体字,书写时第一笔横折的横和第二笔短横平行。短横靠近横中线, 第三笔竖弯钩与第二笔横相连。 (4)“已”是独体字,书写时注意横折的横和短横平行。短横靠近横中线,第三笔竖 弯钩舒展有力,要越过第二笔横向上延伸,最后不封口。学生完成书上“己、已”的练习。 (5)“刀”是独体字,书写时注意第二笔撇从横与竖中线交点处起笔,与第一笔横折钩相连。 (6)“力”是独体字,书写时注意第二笔撇舒展有力,从竖中线起笔,高于第一笔横折钩,要出头。学生完成书上“刀、力”的练习。 (7)“人”是独体字,书写时注意撇和捺左右对称,第一笔撇从竖中线起笔,第二笔捺与第一笔撇相连,撇高捺低。 (8)“入”是独体字,书写时注意撇低捺高。撇在竖中线的左边起笔,捺在起笔的时候微微向下压,与撇相接。学生完成书上“人、入”的练习。 4.学生念辨字小窍门,书空生字,巩固识记。 “午”平头,“牛”出头; “己”字不出头,“已”字探出头; “刀”平头,“力”出头; “人”字撇作头,“入”字捺出头。 5.出示两组词语,学生认读。 花朵 笑声 阳光 草地 告诉 歌声 跑步 喜欢 (1)学生自由读一读。 (2)指名读一读。 (3)引导学生根据词语展开想象,说说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预设:花朵绽放。小朋友们在草地上跑步,阳光照耀在草地上,照耀在小朋友们身上,到处充满了笑声。小朋友们高兴地唱着、跳着,他们用幸福的笑声告诉大家:这里很美,也很好玩。 (4)教师出示“花朵”画面,引导学生说一说。 预设:各色花朵竞相开放,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微风一吹,这些花儿纷纷点 头、微笑。 7.学生围绕自己想象的画面,选择几个词语说几句话。 (1)教师提示先把一句话说完整、说清楚,再说几句连贯、通顺的话。 (2)出示范例。 山坡下,小溪边的草地上,飘荡着人们的歌声和笑声,连树上的小鸟也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仿佛在歌唱着这美丽的春光。柳树拖着长长的辫子,对着河水细细地梳妆,树下的野花全开了,花朵在温暖的阳光下显得更加鲜艳。 (3)同桌互相练说。 (4)指名展示。 设计意图:辨识八个形近字,通过辨字小窍门儿歌朗朗上口的节奏,引导学生识记。选词说句子环节打开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同时,提高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 三、书写提示 1.小朋友们,我们来欣赏书法家作品吧。先来欣赏颜真卿书法作品,再来欣赏柳公权书法作品。看了这些字,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写得很漂亮,如何把字写漂亮? 2.指导学生观察字形。 (1)小朋友们真努力,相信写字也可以写得棒棒的。现在我们来学写四个生字吧。它 们是什么结构的汉字?哪些字容易写错呢?怎么书写才美观呢?让我们动笔写一写吧。 (2)出示田字格里“床、左、居、包”4个字,观察这四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呢? 预设:这些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笔顺规则:先外后内。 ①出示泡泡中的提示: 笔顺规则:左上包围和右上包围的字先外后内。 ②学生边说笔顺规则边书空这几个字:床、左、居、包。 3.讲解每个字的书写要点 (1)“床”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广”的点和“木”的竖都在竖中线上,“广”的横不宜过长。 (2)“左”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注意三个“横”的长短和间距,最后一笔横要写平,让整个字保持平衡。 (3)“居”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尸字头上部要小,撇要长,“古”的横在横中线,且延伸在尸字头外。 (4)“包”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注意第一笔撇从竖中线起笔,第五笔竖弯钩的起笔对准撇的尾部,要写得舒展。 设计意图:掌握左上包围和右上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四、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有关学习的名言 (1)小朋友们,请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名言。 2.指名读,提示2个易错字的读音。 “而义自现”的“见”读“xiàn”,表示显现的意思。 3.同桌互读、男女对读、师生合作读。 4.引导学生读通名言。 (1)提示:前两句名言的出处是书,因此用了书名号,出示书本封面。后面两句名言的出处是名人,不用书名号。 (2)引导学生说说不明白的地方,帮助学生了解名言的意思及其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①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荀子》 意思是:不知道的就要虚心向他人请教,不会做的就要深入学习。这则名言告诉我们:不会就学,不懂就问。 ②读书百遍, 而义自见。——董遇 意思是:读书读得多了,不用讲解,其中的意思自然就领会了。 告诉我们:读书一定要读熟,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道理。 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董其昌 意思是:比喻要努力读书,增长学识,同时也要结合实际,学以致用。“读万卷书”强调的是从书本上学习知识,“行万里路”强调的是从实践中学习知识。这就告诉我们:行万里路和读书是互补的,从书本上学习知识的好处是方便、取之不尽,但难以形成直接、生动的体会;而从实践中学习知识的好处是生动、形象、直接,而且学得快,掌握得也牢固,但是人的精力、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 (3)指名读、同学推荐读、师生合作读。你发现这些名言都是有关哪方面的? 预设:这些都是有关学习的名言。 (4)拓展朗读有关学习的其他名言。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三字经》 知而好学,然后能才。——《荀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设计意图: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 ,通过自读、同桌互读、男女对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诵读、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保持勤学好问的态度,练就更高的本领。 五、和大人一起读 1.谈话引出话题。 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有趣的儿歌《孙悟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