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五》示范公开课教案【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举报
资源描述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1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字族文,认识“饭、能”等8个生字。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正确朗读三组根据偏旁归类的形声字,能参考学习提示说说自己的发现,并适度拓展。 3.能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和同音字,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使用。 4.继续学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试着提高速度。 5.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四句歇后语,初步了解歇后语的特点,对积累歇后语有一定兴趣。 6.和大人一起阅读寓言,了解寓言的内容,明白包含的道理,分享阅读的收获,感受共读的快乐。 【教学准备】 教具贴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有趣的课文,认识了好多生字宝宝,学到了有趣的动物知识,看到了四季交替的美丽景色,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懂得了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真是收获满满!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本单元的语文园地,读一读有趣的儿歌吧。 2.我是小小观察员 (1)出示儿歌,学生借助拼音读儿歌。 (2)出示8个生字,提问:儿歌里藏着8个生字宝宝,你能读准它们吗? 教师点拨:“能、轻”是后鼻音,“饭”是前鼻音,“茶”是翘舌音。 (3)借助图片识记“饭、茶、鞭炮”。 ①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饭”这个字? 预设:我们每天都吃米饭,“饭”是食字旁。 ②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茶”这个字? 预设:茶叶是一种植物,所以它的偏旁是草字头。 生活中,我们能在茶叶罐上见到“茶”字,还见到过泡茶用的茶壶、茶杯。 ③提问:你见过鞭炮吗?鞭炮长什么样? 预设:鞭炮是长长的,有好几个炮仗组合在一起。放鞭炮的时候要点火,所以“炮”是火字旁。 你观察得真仔细!留心观察,你会学到许多有用的知识。 ④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能”“轻”? 预设1:能干、才能。 预设2:轻重、轻松。 (4)出示生字:饱、泡、跑、抱、袍、炮,学生读一读,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预设1:每一个字都有一个“包”,读音和“包”相近。 预设2:这几个字的意思都和它们的偏旁有关,它们都是形声字。 3.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续编韵语歌。 (1)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带有“包”的形声字?学生交流,教师随机课件出示。 (2)根据学生说出的带有“包”的形声字,引导学生模仿韵语歌继续往下编。 预设:有草长花苞,有雨落冰雹。 4.男女生合作朗读儿歌。 5.让我们一起拍手,读读儿歌吧! 二、我的发现 1.出示三组生字,小朋友们先自己读一读,同桌两人一人读一人做动作,想想你们发现了什么? (1)第一组的这些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口字旁的字大多和嘴有关。 我们学过很多口字旁的字,你还知道有哪些? 预设:呼、吸、唤、吐、喊…… (2)第二组的这些字的偏旁都是提手旁,提手旁的字大多和手上的动作有关。 你还知道有哪些是提手旁的字呢? 预设:拉、推、打、抱、扔…… (3)第三组的这些字的偏旁都是足字旁,足字旁的字大多和脚上的动作有关。 想一想哪些动作是要用到脚的呢? 预设:蹦、跃、跺、踏…… 2.小结形声字构字规律:形声字同一偏旁往往表示同一类内容。 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通过字的偏旁,我们就能大概了解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指导学生体会偏旁表义的特点,重点通过边读边拓展,来帮助学生体会、理解。 三、字词句运用 1.过渡:在奇妙的汉字王国里,我们会遇到同音字,如,青、清,再、在。要想正确使用它们,就要区分它们的意思。 (1)出示生字卡片“青、清”“再、在”,学生开火车认读并口头组词。 (2)学生自由朗读,想一想每组同音字的意思:“青”表示颜色;“清”带三点水,与水有关。“再”表示再一次;“在”表示方位。 (3)学生自读句子,想想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填空,填完后同桌相互交流。 (4)拓展训练。 请 情 ①我想( )你帮我做一件事( )。 做 作 ②老师布置的( )业,你( )完了吗? 预设:①请 情 ②作 做 2.比一比,看谁先从字典里查出下面的字。 (1)复习音序查字法的步骤:指名说,比一比谁说得最清楚。 从“汉语拼音音节索引”里找到该字的大写字母;然后找到该字的音节及在正文中的页码第××页;在正文第××页找到音节,接下来查找到该字。 (2)翻页码比赛:教师任意说页码,学生比赛翻,第一个翻到的为胜。 (3)查字典比赛。 ①看教材中的5个生字,学生自由查字典,查到后将页码写在字下面,比比谁能最快查完。 ②教师巡视,对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小结:字典老师最喜欢勤学好问的小朋友,谁最会请教它,它就会让谁增长识字的本领。 四、日积月累 1.过渡:我们的祖国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我们学过一些成语、古诗,也学过一些有趣的谜语。我们今天要学的则是另外一种十分有趣的语言形式——歇后语。 2.结合图片,理解歇后语的意思。 (1)课件出示“小葱拌豆腐”的图片。 ①提问:大家看看这盘菜的颜色,谁能用四个字的词语来形容? 预设:绿白相间、清清(青青)白白、又青又白等。 ②学生结合图片,明白小葱和豆腐拌在一起看起来颜色分明,所以后半部分的“一清(青)二白”就表示弄得明明白白。 (2)课件出示“竹篮子打水”的图片。 ①提问:用竹篮子去打水,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预设:水都从篮子的缝隙里漏出去了。 ②学生结合图片,明白用竹篮子去打水是打不到水的,所以后半部分的“一场空”就表示白费力气,劳而无功的意思。 (3)课件出示“芝麻开花”的图片。 ①提问:你们看,芝麻开花的时候,它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一节一节的。 ②学生结合图片,明白芝麻开的花是一节接一节的,所以后半部分的“节节高”就表示学业等日日有成的意思。 (4)课件出示“十五个吊桶打水”的图片。 ①提问:你们看,十五个吊桶打水的时候,是什么情况? 预设:七上八下,场面混乱。 ②学生结合图片,明白十五个吊桶打水场面混乱,所以后半部分的“七上八下”就表示内心不安的意思。 小结:这样的句子叫做“歇后语”。歇后语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固定语句,前一部分多用比喻,像谜面,后一部分是本义,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后一部分不言而喻。 3.指导朗读。 (1)学生自读课文中的歇后语,不会认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 (2)师生对读歇后语,教师读前一部分,学生读后一部分,也可角色互换后对读。 (3)分小组对读,男女生对读。 4.课件出示语境,学生用恰当的歇后语填空。 ①这次单元测试发挥得不好,我心里一直是“_______________”。 ②爷爷坐了一天,一条鱼也没钓着,真是“_______________”。 ③人们用勤劳的双手不断地创造出幸福的生活,真是“_______________”。 预设: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竹篮打水——一场空 芝麻开花——节节高 5.拓展并积累一些关于小动物的歇后语,跟老师读一读。 ●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老虎屁股——摸不得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小结:巧妙地运用歇后语,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要更多地灵活运用这些歇后语。这样我们的学习才会“狗追鸭子——呱呱叫”。 五、和大人一起读 1.过渡:学完歇后语,又到了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亲子共读的时间啦!今天我们要读的是一个寓言故事《狐狸和乌鸦》。 2.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预设:狐狸用花言巧语骗走了乌鸦嘴里的肉。 3.学生自由朗读儿歌,圈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字。 4.指名分段朗读,纠正字音。 5.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探究第2—5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他眼珠一转,对乌鸦说:“亲爱的乌鸦,您好吗?”乌鸦没有回答。 ①读——狐狸眼珠一转想到了什么?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呢? 预设:想吃乌鸦嘴里的那片肉,应该读出讨好、狡猾的语气。 ②想——乌鸦有什么反应?乌鸦为什么没有回答?它可能怎么想? 预设:乌鸦没有回答,心想:狡猾的狐狸向我问好,不知安的什么心,我不能上当。 (2)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狐狸赔着笑脸说:“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 ①读——狐狸这一次的语气有什么变化?应该怎样读比较好? 预设:要读出亲切、关爱的语气,音量略高于第一次。 ②想——乌鸦有什么反应?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预设:乌鸦有点动心了,从“乌鸦看了狐狸一眼”可以看出来。 狐狸亲切的话语,让乌鸦放松了警惕。 (3)课件出示第4、5自然段: 狐狸又摇摇尾巴,说:“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就唱几句吧! ”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非常得意,于是就唱了起来。“哇……”乌鸦刚一开口,肉就掉了下来。 ①读——自由读狐狸的话,读出赞美的语气。 ②乌鸦此时的反应怎样? 预设:非常得意,开口唱了起来。 ③从“哇”的这一声里,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呢? 预设:我的歌声真是太美妙了! 6.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狐狸说些什么,想对乌鸦说些什么? 预设1:我想对狐狸说:“这一次你欺骗了乌鸦,下一次别人就不相信你说的话了。” 预设2:我想对乌鸦说:“花言巧语不可信,如果喜欢听假话,就很容易上当受骗。” 小朋友们,做人要讲诚信,一个真诚的人总能受到大家的欢迎。同时,我们也要警惕那些总是说假话的人,要想想他说的话是否有道理,否则就容易上当受骗。 设计意图:这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让学生明白如果只喜欢听好话,就很容易上当受骗。通过朗读、想象等方式,感受阅读的快乐。 7.过渡:狐狸真是狡猾多变,让我们读读下面这个故事,看看这又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8.出示《狐狸和葡萄》的寓言故事。 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劲。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他边走便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9.提问: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这葡萄是酸的吗?为什么? 预设:这葡萄是甜的,因为狐狸摘不到葡萄,很生气,故意说葡萄酸。 点拨: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讽刺了那些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的人。希望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不要像狐狸一样找一些借口,做不成事,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日积月累。 2.回家和大人一起读《狐狸和乌鸦》,并把自己懂得的道理说给家长听。 8 / 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