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县办医院能力可行性分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提升县办医院能力可行性分析 一、 提升县办医院能力 各县市原则上设置1家县办综合医院和1家县办中医类医院(含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等,下同)。100万以上人口的县市可适当增加县办医院数量,10万以下人口的县市应整合设置县办医院。推动省市优质医疗资源支持县办医院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就医环境,提升县办医院综合能力,力争50%的县人民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以急诊急救、重症、肿瘤、心脑血管、呼吸、消化和感染性疾病等诊疗能力为重点,每年为各县办综合医院建设1个临床重点专科,培养2名学科带头人,推广应用3项新技术、新项目。支持湘赣等省际边界的县办医院建设,打造若干省际边界地区医疗服务高地。发挥县办医院在县域医共体中的龙头作用,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由县办医院牵头,其他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实行县乡一体化管理,统筹推进县乡村健康服务一体化,提高县域医疗服务整体水平。有序引导部分城市区级医院转型为康复、护理、精神卫生等专科医疗机构,或向人口流入、医疗资源薄弱区域调整。 二、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本原则 1、统筹医疗卫生服务全局,分级管理 充分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资源现状,科学规划不同类型、层级医疗卫生资源数量和布局。依照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实施分级管理,完善健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梯次配置,分层分类构建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医疗卫生服务强基补短,促进均衡 聚焦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短板,突出预防为主,推进重心下沉、关口前移,优先发展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加快优质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促进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缩小城乡、地区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差异,促进健康公平。 3、合理适度,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效率 注重量力而为、更可持续,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和约束刚性,严格控制总量、充分盘活存量、适度发展增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水平,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医疗服务综合能力,提升服务体系整体功能,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实现高质量发展。 4、系统整合,创新赋能医疗卫生服务 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注重三医联动,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加强科研、人才等重要领域机制体制改革,加快医疗卫生技术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要素配置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现代化、智慧化水平。 三、 医疗服务需求分析 首先来看我国老龄化的趋势,最近10年来,我国人口中60岁以上、65岁以上人口占比均快速上升,这一趋势在未来将会加剧,导致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攀升。 其次来看医保的收支情况。目前,据统计基本医保参保人员(包括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次均住院费用医保支付率已在60%以上,因此医保的收支情况对医疗服务行业的影响巨大。2020年参加全国基本医保人数为136131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2020年全国基本医保基金总收入为2.48万亿元,同比增长约为1.7%,占GDP比重约为2.4%。全国基本医保基金总支出为2.10万亿元,同比增长约为0.9%,占GDP比重约为2.1%。拉长时间看,不考虑疫情影响,医保支出(增速稳定在10%以上)、医疗费用和医疗机构收入(增速稳定在10%以上)均呈现增长趋势。 最后,部分医疗服务行业,例如口腔、辅助生殖、医疗美容等行业的医疗服务需求与居民收入增速,尤其是中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速密切相关。剔除疫情的影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速接近6%,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势头。 综合以上分析,从中长期来看,医疗服务在未来仍有较为旺盛的需求潜力。 四、 医疗卫生未来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从宏观来看,市场普遍认为,未来驱动中国医疗行业的主要因素有:人口结构与宏观经济、医改和监管新政、科学技术的进步。总体而言,中国的卫生效率不算低,已经走出了一条以较低投入、覆盖较多人口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但是,中国医疗效率仍然需要较大的提升,以应对和改善医疗资源供给不足,资源配置结构失衡等现实问题。中国医疗行业未来仍然会经历体量和结构上的重大发展。 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是医疗卫生行业中的重要任务。尽管目前医疗信息化发展迅速,但在此过程中,医院的信息化系统之间信息资源不能整合、信息不能互联互通等现象依然严重,十三五期间,医疗卫生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即是互联互通、融合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产品开发的加快和企业经营实力与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医疗产业链将向纵深方向发展。 五、 医疗服务细分行业业绩与估值 在医疗服务行业中,整形、眼科、口腔利润率较高,美容、眼科、康复、口腔收入增速较快。 眼科方面,我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507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03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6%,医学视光、白内障、屈光手术分别占据眼科医疗服务细分市场的前三位。我国近视发生率高,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白内障发病率也有所上升,因此眼科市场仍有较高的增长率,这支撑了眼科上市公司的业绩成长,但A股眼科领域的龙头公司目前的动态市盈率接近100倍,对通过业绩增长兑现估值的要求比较高。 口腔服务方面。2015年-2020年我国口腔医疗市场的年复合增速为9.6%,2021-2025年这一市场的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20%。目前该行业头部上市公司的动态市盈率为78倍,历经了大幅回调,考虑到口腔市场的潜在高速增长和疫情逐渐消退的影响,这一细分领域配置的性价比正逐步提高。 辅助生殖行业目前是蓝海,需求高增,但辅助生殖服务市场受政策严格监管,形成了较高的行业门槛,有利于行业头部企业。头部上市公司在经历大幅回调后,目前的动态市盈率近58倍,2021年、2022年预期净利润同比增速为39.5%和45.9%,已进入可配置区间。 医美服务可分为手术类和非手术类两种,2019年,非手术类占比为38%。目前,2019年国内医美服务渗透率为3.6%,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渗透率仍有3-6倍的提升空间。因此,医美服务的业绩成长空间中期仍比较客观,投资主要看相关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业绩稳定性和估值水平。 六、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体制问题 当前,我国卫生事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医疗服务体系和保障制度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较为突出。从体制机制上看,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卫生资源总体不足,结构配置不尽合理 我国的人口占全世界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卫生资源特别是优质卫生资源不足。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应该走低水平、广覆盖的路子,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应该是金字塔形,优先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在此基础上,再发展一些高水平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而目前的状况正相反,整个体系呈现倒金字塔形,高新技术、优秀卫生人才基本上都集中在城市的大医院,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难免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二)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许多群众医疗负担沉重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但覆盖面太小。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还未覆盖全体农村人口;非公经济从业人员,特别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大多没有参加医保;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人员也没有医疗保障。此外,资料显示,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如何保障老龄人口的医疗护理已经成为迫切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三)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公益性质淡化 举办医疗机构的基本目的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收费低廉的基本医疗服务。目前公立医疗机构占有的资源占绝对主导地位,但运行机制却较以前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主要靠向群众就诊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的状况。有些医疗机构盲目追求高收入,甚至为了追求收入而损害群众利益。 (四)卫生部门监管不力 长期以来,卫生部门对医疗机构存在重扶持、轻监管的倾向,对全行业的监管不够,主要体现在医疗服务质量、合理用药、收费标准以及医疗广告等方面。目前各级卫生部门都没有专门监管医院的机构,也缺乏监管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人才。由于监管力量薄弱,往往导致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 (五)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困难 也不可能把群众的医疗需求全部包下来,必须大力吸引社会资源,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社会、个人多渠道筹资的办法,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但目前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仍然比较困难,多渠道办医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其主要原因,一是执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不严格,卫生部门将公立医院定为非营利性,享受补贴和免税政策,而对服务收费又失于监管;将民营医院定为营利性,照章缴税,又不给补贴,两者难以开展公平竞争;二是卫生部门思想不够解放,一些大中型公立医院的股份制改造存在困难;三是一些社会资金进入医疗领域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收费过高,不符合群众要求。 七、 医疗服务行业政策分析 医疗服务的定价一直是个难题,医疗服务行业的政策主要围绕医疗服务的价格改革展开。相对于德国、日本等国家而言,我国药品/耗材的相关费用在医药总费用中占比过高。以药养医政策和实践层面的医药费用项目结算制,导致药品/耗材回扣、医药费用虚高等问题滋长泛滥。如何正本清源,还原医药费用总盘子中药品、耗材以及医疗服务的成本,对于完善医疗服务定价机制,形成广覆盖、可负担的医疗保障体系至关重要。 2021年8月31日,国家医保局等八部门发布了经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该方案明确在建立健全以下五大机制上进行探索:一是更可持续的总量调控机制;二是规范有序的价格分类形成机制;三是灵敏有度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四是目标导向的价格项目管理机制;五是严密高效的价格监督考核机制。 《试点方案》的政策取向试图在短期内通过取消药品、耗材加成、集中带量采购等措施,降低药品、耗材在医药费用中的整体占比,循序渐进优化医疗服务价格;从中期来看,《试点方案》通过将医疗项目区分为通用型项目和复杂性项目,辅之以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P(基于大数据的病种分值付费)等医疗服务收付实现方式,形成科学的、可评估的、市场参与程度不等的价格分类和管理机制;从长期来看,《试点方案》将进一步规范民营医院医疗服务的收费,有利于目前服务收费紧盯公立医院、收费相对规范的民营龙头医院。 八、 医疗卫生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和入院人数增加,医疗废物产量也持续增加。2019年,196个大、中城市医疗废物产生量84.3万吨,产生的医疗废物都得到了及时妥善处置。2020年全国医疗废物产生量最大的城市是上海市,产生量为55713.0吨,其次是北京、广州、杭州和成都,产生量分别为42800.0吨、27300.0吨、27000.0吨和25265.8吨。前10位城市产生的医疗废物总量为27.7万吨,占全部信息发布城市产生总量的32.9%。 最近几年医疗垃圾越来越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垃圾的处理也是当前面的难题。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医疗垃圾处理率依旧偏低。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到2020年年底,所有医疗机构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现准确分类投放、暂存,并与各类垃圾回收单位按分类进行运输、处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0%以上。 据估测,此次疫情影响之下,2020年全国新增口罩垃圾产量约16.2万吨,若叠加其它类型新增医疗废物,预计2020年全国医疗废物产量增幅或将超过25%。可以看到,目前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运行压力明显。数据统计,其中76个城市负荷率已经超过100%,近五分之二的城市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负荷率在90%以上,有近三分之一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基本处于满负荷或超负荷运行状态。全国还有四分之一以上地级市尚不具备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而部分农村和边远的山区医疗废物仍没有纳入收集处置等范围。 医疗废物危害性严重,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高污染性。这次疫情暴露出我国医疗废物处置存在的短板,对此,局会议提出,加快补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