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治理总体要求研究

举报
资源描述
污水治理总体要求研究 一、 污水治理总体要求 坚持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因地制宜,科学引导;以问题为导向,推进乡镇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以污水减量化、分类资源化、循环利用为导向,整村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农村地区房前屋后河塘沟渠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黑臭水体为重点,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稳步解决农村环境突出问题。 二、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意识提升举措 十一五时期开展了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旨在改善农村地区生产和生活环境,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水平,促进农村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自2015年起,生态环境部环保科普专项重点任务中均有农村环保科普电影放映工作,以增强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进一步加强了新时期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 目前,全国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明显提升,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筑牢了坚实基础。2021年本研究开展的海南省农村调研问卷结果表明:多数农村居民意识到农村生活污水中富含氮、磷资源,对已建污水处理设施效果表示满意,积极配合使用处理尾水进行农业灌溉。这体现了基层环保教育的良好效果。 三、 农村污水治理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对水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 农村生态环境与城市整体环境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农村工业生产的不断增加,使得农村地区承担了城市中部分生活垃圾与工业垃圾,甚至为城市工业扩散提了供场地。为促进我国农村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关部门应加强农村水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多渠道并举,合力宣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首先,各级领导工作人员应提高对农村污水治理的重视程度,并将其充分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从而贯彻落实农村水污染治理工作。另外,有关领导应完善职能转变,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乡镇也应进一步提升自身公共服务建设水平,并关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做好农村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工作,并不断优化完善先关的考核体系。除此之外,有关部门应在农村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村群众的环保意识,通过讲座、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让群众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及时回复群众的留言评论及意见,充分将其融入到村民日常生活中,从而有效减少生活污水的产生。 (二)推动种养结合 多措并举推行种养结合,是控制养殖业污染扩散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减少农业生产污染的重要手段。可以实施粪肥处理(养殖)与利用(种植)两头补的政策。例如,有关单位可以按照养殖用地和粪便处理设施计算其每月粪便处理量,同时结合其畜禽养殖出栏数量,每年给予一定畜禽粪便处理补贴,从而提倡养殖户落实养种结合的政策。再比如,也可以补贴种植农户,按照种植户购买、使用有机肥数量凭证,结合其自有耕地,给予其有机肥补贴券,并按年结算。除此之外,有关单位应引进有机肥生产项目,支持有机肥生产企业与有条件的乡镇联合,通过购买粪便处理机、开办多个形式灵活的粪便初级加工点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就地回收、集中处理农村粪便,从而降低加工、运输成本,提高农村粪肥商品化率。 (三)提升农村水污染处理技术 在水环境治理中,有关人员应结合当前农村水污染状况,通过人工湿地技术、无动力和分散式处理等技术,进行水污染的物理、化学处理,从而提高水污染处理的效率。例如,在畜禽养殖场污水排放处理中,有关部门应提倡村民设置沼气池,在污水经过系统处理之后再进行科学排放。另外,在农村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有关人员应引导农民合理的使用化肥和农药,从而有效减少农药对农村水环境的污染。另外,在农村水环境治理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要求相关专业人员指导农民进行农药最优使用方法的学习,农民通过系统的学习,能够提高化肥的使用效率,从而有效减少土壤盐碱化现象的发生。除此之外,在农村水环境治理中,污水处理部门应提高治理人员的专业性,引导污水治理人员制定合理的工艺处理方案,掌握自动化污水处理技术,从而推动现代农村水环境的生态化发展。 四、 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对农村水环境的影响 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产业的发展消耗了我国大量的水资源,所以,在现阶段农业产业发展中,有关农业生产部门应该构建标准化、规模化以及导向化的发展模式,以满足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需求。为促进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工作人员在现代农业产业结构改革中应该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在现代农业体系构建中,工作人员应引导农户结合绿色农业、品牌农业以及设施农业的建设等,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变,积极推动现代农业的稳定发展。其次,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可以设置节水型的农业产业,在减少农业生产用水量的同时,避免水污染现象的发生,从而满足现代农业生态化的发展需求。此外,在农存工业产业发展中,应将生态发展作为核心,明确生态工业发展的理念,减少水污染对农村水环境的污染,优化产业结构及布局,积极促进农业经济的区域平衡,从而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我国农村污水治理是当前制约农村生态化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有关部门应采取现代化技术措施,合理的控制农村生活污水、农业生产污水和养殖业污水的排放,加强对水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推动种养结合,提升农村水污染處理技术,并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从而有效控制农村污水的排放,合理的利用水资源,缓解水资匮乏的现状,促进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加快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进一步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五、 影响农村水资源污染的因素 (一)生活污水的排放 在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农村人均用水量明显增大,农村水环境污染情况也愈加严重。生活污水排放造成水资源污染的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首先,农村人口分布相对比较分散,生活污水排放也比较分散,一些农村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的不完善,从而导致一些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进附近的河流。其次,部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标准不合格,直接将处理后的污水排入河流中,这不仅影响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也破坏了农村周边水环境的生态平衡。 (二)农业生产引起的污水排放 我国幅员辽阔,是农业生产大国,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现象,一些农村的信息技术较为落后,农户对化肥、农药的使用情况掌握的不够充分,大部分农户认为多使用化肥农药可以让农作物更好的生长,忽视了化肥农药对土壤盐碱化的危害。农田灌溉后多余的水分将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带入河流中,从而造成农村水资源的污染。 (三)养殖业的污水排放 当前,我国农村的养殖业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猪牛羊这类的禽畜养殖,一种是水产养殖。有些农户最将这些养殖业所产生的粪便污水直接排入周围的农田或渠沟,从而造成生态环境污染。 六、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议 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处理模式。对于不同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要综合考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可以分为:官网截污模式、集中处理模式、分散处理模式。 (一)官网截污模式 对于距离城镇较近的村庄或者靠近城镇污水管网的村庄来说,可以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后,接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厂来进行处理。 (二)集中处理模式 这种处理模式可以将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后,再进行处理,适用于村庄相对密集、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的村庄适应。 (三)分散处理模式 分散处理模式比较经济适用,将各家的污水可以按照分区进行收集,每个区域的污水进行单独处理,这种模式布局灵活,施工方便。 七、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成效 (一)法规文件和标准逐步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新增条款明确,国家支持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发布,对农村水污染防治工作起到指导和规范作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要求,2020年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条件的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要有明显提高;中西部等基本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现象得到管控。《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关于加快制定地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的通知》开启了农村污水排放标准体系建设的新阶段。目前除了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其他省份的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均已发布并开始施行。 (二)治理规模和技术极大提升 国家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实行生活污水治理的村庄数量逐年增加,各类处理工艺及成套设备研制完成并投入使用。2008—2017年,财政农村环保专项资金投入累计为435亿元,财政补贴扶持倾向更为明确、举措更为有力。2018年,全国有57974个行政村依托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十一五期间,治理村庄数平均为779个/a,十二五期间治理村庄数平均为4993个/a,十三五期间治理村庄数平均为6015个/a。整体上,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治理的村庄数量大幅增加,治理速度不断加快。 针对农村地区污水总量小、时段变化大、收集难度高等特点,结合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扎实开展污水处理工艺创新、成套设备研制。在生物处理、生态处理的基础上,各种组合工艺(如厌氧+人工湿地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等)能够形成应用互补,降低了农村生活污水来源复杂、进水量及有机负荷波动大等不利影响。新型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具有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可满足分散式农村废水治理的需求。 八、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处理处置能力较低 2019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工作总结认为,多数省份的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欠账多,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偏远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缺乏或落后问题迫切,污水治理成为农村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大挑战;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普遍存在厂网建设不完善、建设水平不高等问题,导致农村污水处理率低于20%,而多数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相比城镇污水90%以上的处理率,农村污水处理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二)处理技术因地制宜体现不够 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整体偏低,加之居住分散,生活污水难以集中。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模式、技术、工艺等,都应尽量适合农村特点。目前,自然村落的污水处理没有综合考虑运行经济简便需求,仍然较多沿用城镇污水或工业废水处理工艺;虽然出水水质较好,但能耗高、管理复杂,抬高了农村污水处理的经济成本以及设备运行的复杂性,在推广使用后带来了一定的财政负担。 在相同的处理标准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如采用城镇污水或工业废水处理工艺,建设成本将是生态处理技术的11倍,运行成本将是生态技术的3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往往不会优先考虑污水和氮、磷资源的农业生产利用,而基本按照高标准达标排放到河湖的思路开展建设。农村污水的水量、水质波动较大,处理设施难以长效稳定运行;相当部分已建设施的尾水排放达不到设计标准,尤其是总氮和总磷难以达标排放。调研报告显示,苏南农村地区的设施设计污水处理量为231~371L/(户.d),而实际污水产生量小于150L/(户.d),造成了建设资源浪费,而仍有部分设施出水超标。 九、 农村污水处理的标准和保障措施 部分省份制定的农村污水处理标准明显偏高,尤其是氮、磷指标要求过于严格,没有合理体现氮、磷是农业生产必需的肥分以及可以资源化利用的优势。一方面将氮、磷作为污染物,在降解后才能排放;另一方面需要购买氮肥、磷肥施用于农田。这就阻断了资源循环利用通道。 截至2020年4月,共有29个省份发布了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如北京市在2013年第一版的基础上发布了2018年修订版,天津市2019年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堪称当前最严标准。在总氮排放限值方面,河北省、河南省的标准与国家城镇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最严限值相同,北京市、天津市的标准则严于国家城镇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的最严限值。在总磷排放限值方面,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北京市的标准与国家城镇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最严限值相同,天津市的标准严于国家城镇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最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