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助力降碳增效行动方案

举报
资源描述
循环经济助力降碳增效行动方案 一、 循环经济助力降碳增效 1、优化碳达峰重点行业原料结构 推广高固废掺量的低碳水泥生产技术,引导水泥企业通过工业副产石膏、钢渣、粉煤灰等非碳酸盐原料制水泥。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衍生可燃物。鼓励滨海新区等地区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优化合成氨、甲醇等原料结构。推动石化原料多元化,鼓励依法依规进口再生钢材等原料。 2、提高碳达峰再生资源利用水平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规范发展。落实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规范管理,培育一批行业优质企业。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引导电池等产品生产企业开展生态设计、建立全生命周期追溯系统、探索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体系。规范报废汽车拆解利用,开展废铅蓄电池收集和转运管理制度试点。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鼓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加强与生产企业合作,加强回收模式创新,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开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理审核,开展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企业申报工作,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回收利用率。发挥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作用,构建以报废汽车、废旧机电产品、废旧电子电器产品等为重点的京津冀跨区域协同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链。 3、推进碳达峰机电产品再制造 围绕医疗影像设备、盾构机、工业机器人等高值关键件再制造,打造再制造创新载体。加快增材制造、柔性成型、特种材料、无损检测等关键共性再制造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面向交通、钢铁、石化化工等行业机电设备维护升级需要,实施智能升级改造。 4、强化碳达峰工业固废综合利用 针对钢铁、电力等固废产生强度较高的行业,有序淘汰产生严重污染环境的工业固废的落后工艺设备,推动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和综合利用。围绕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冶炼渣等区域典型固废,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与钢铁、化工、电力等传统产业横向耦合,探索基于区域特点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路径。到2025年,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8%以上5.全面提升清洁生产水平。依法实施双超双有高耗能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开展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推动一批重点企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以工业企业为主,鼓励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以外的企业,自愿组织实施清洁生产审核。落实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要求。 二、 碳中和目标对水污染防治领域的重要影响 第一污染治理过程本身也是耗能过程,甚至于能源消耗造成的影响远超污染治理过程,例如污水处理厂曝气、以及垃圾焚烧、药剂投放等高耗能技术。实现碳中和目标有利于在污染治理领域诱发技术革新,进而发展新工艺、新产品。 第二,促进再生水循环利用,促进城市污泥综合利用。我国水资源匮乏,再生水循环利用能够提供稳定的水源,并且能够减少污染源排放,降低水处理过程中的能耗以及碳排放。 此外实现碳中和目标也有助于提升生态服务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 碳中和给新能源产业的机遇 由于传统石化能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污染问题(新能源是指除了传统石化能源以外的其他能源形势,包括水电、核电和风电太阳能等等,相比于使用传统能源进行火力发电和发热产生大量的碳排放而言,新能源的发电过程几乎没有任何碳排放),我国早在九五计划时就开始布局新能源技术,随后历年的国家发展规划。 新能源技术都被纳入国家重点发展规划之中。2020年国家提出了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因此在最新的十四五计划中进一步提出要聚焦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加快壮大新能源产业。 近年来在我国不断的扶持下,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根据公开数据显示,1980年到2020年以发电煤耗计算法口径统计下我国新能源消费占比从4%增长到了15.8%,增加了11.8个百分点。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目标的提出,我国在新能源的发展和应用上推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此外,在国家能源局就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事项征求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落实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等目标任务,坚持目标导向,完善发展机制,释放消纳空间,优化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地方主导作用,调动投资主体积极性,坚持存量增量并举、集中式分布式并举,持续加快推动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建设。这将给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四、 碳达峰基本原则 1、统筹有序推进碳达峰 坚持在保持制造业比重稳步提升、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满足合理消费需求的同时,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贯穿工业生产各方面和全过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各项任务,统筹推动各区、各行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2、节约增效优先碳达峰 坚持把节约能源资源、提高利用效率放在首位,优化用能和原料结构,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加强产业间耦合链接,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从源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3、创新碳达峰驱动引领 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推进重大低碳技术工艺装备攻关,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创新应用,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绿色化,培育壮大绿色低碳新动能。 4、调动碳达峰市场活力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作用,健全以碳减排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激发市场主体低碳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 五、 低碳城市意义 低碳城市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代价最小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性的舒缓包容。 那么什么是低碳城市呢?所谓低碳城市,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由于城市是现代社会经济的聚集地,国民收入的主体部分是由位于城市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创造的,同时,城市的碳排放占整个碳排放的70%~80%。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其运行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化石能源,制造出全球80%的污染,而且城市的碳足迹比农村大两倍。 另外,随着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城市扩张速度越来越快,城市也因此变得越来越脆弱,频繁发生的气候灾害威胁到了城市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 因此,城市发展的低碳化在全球的碳减排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意味着城市经济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经济转型。作为区域碳减排的重要单元和研究主体,城市是实现全球减碳和低碳城市化的关键所在。 自2008年初,国家建设部与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大陆以上海和保定.中国电谷两市为试点联合推出低碳城市以后,低碳城市迅速蹿红,成为中国大陆城市自花园城市、人文城市、魅力城市、最具竞争力城市之后的最热目标,该目标将具有长期的特性。 六、 碳达峰总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着力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与用能结构优化取得积极进展,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建成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研发、示范、推广一批减排效果显著的低碳零碳负碳工艺装备产品,筑牢工业领域碳达峰基础。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下降高于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水平,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实现下降。 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努力达峰削峰,在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的基础上强化碳中和能力,基本建立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 七、 中国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内容 早在2020年9月22日,总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就曾庄严宣告:2030年前中国要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提出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30.60目标。中国2030年碳排放的峰值大约是140亿吨,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的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这与《巴黎协定》签订时中国宣布的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相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由下降60%~65%调整为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比从20%调整到25%,森林蓄积增加量由45亿立方米提高到60亿立方米。 碳达峰的主要措施是大幅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比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推动终端电气化水平,引入碳市场交易机制,加大以氢能为代表的低碳能源的开发力度。 2050年实现全社会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电力系统实现负排放,全部温室气体比峰值减排90%,非二氧化碳其他温室气体排放仍超过1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到2050年,不计CCS和碳汇,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仍有14.7亿吨,工业和电力各占31%和49%。 2021年3月18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在北京举办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成果发布暨研讨会,会议发布了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2030年能源电力发展规划及2060年展望等成果,首次提出通过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实现碳减排目标的系统方案。以特高压引领中国能源互联网建设,推动我国碳减排总体分为3个阶段。尽早达峰阶段:2030年前尽早达峰,2025年电力率先实现碳达峰,峰值为45亿吨二氧化碳,2028年能源和全社会实现碳达峰,峰值分别为102亿、109亿吨二氧化碳,2030年碳强度相比2005年下降70%,提前完成及超额兑现自主减排承诺。快速减排阶段:2030~2050年加速脱碳,2050年电力实现近零排放,能源和全社会碳排放分别降至18亿、14亿吨二氧化碳;相比峰值下降80%、90%。全面中和阶段:2050~2060年全面中和,以深度脱碳和碳捕集、增加林业碳汇为重点,能源和电力生产进入负碳阶段,力争2055年左右全社会碳排放净零,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 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统筹考虑不同领域,包括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废弃物处置等。能源活动碳排放(不含碳移除)通过能源生产清洁替代和终端能源使用电能替代减排87亿吨,占比超过80%;工业生产通过发展原料和燃料替代技术,实现减排7.4亿吨;土地利用和林业碳汇将增加4.6亿吨,到2060年达到10.5亿吨;以碳捕集利用存储(CCS)、生物能源与碳捕获与存储(BECCS)和直接空气捕获(DAC)为代表的碳移除技术将减排8.7亿吨。 八、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重要意义 这首先需要回到气候变化这一具有时代特点的问题上来。目前气候变化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规模空前的影响,极端天气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天气模式的改变导致粮食生产面临威胁,海平面上升造成发生灾难性洪灾的风险不断增加,临海城市和国家面临巨大生存危机,全球生态平衡时刻遭到破坏。而这些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温室气体导致的严重后果,温室气体本来可以阻挡部分太阳光反射回太空,使地球保持在一个适合生物居住的温度下,这对人类以及其他数以百万计的物种生存至关重要。但是在经历了150多年的工业化发展、大规模砍伐森林以及规模化农业生产之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增长到了300万年以来前所未有的水平,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也不断增加。目前根据全球范围内学者的研究得到一些基本科学关联,比如: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直接影响全球平均气温;自工业革命以来,温室气体浓度持续上升,全球平均气温也随之增加;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温室气体是由焚烧化石燃料得到的二氧化碳,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二。 因此,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加碳汇能力,实现碳循环平衡,提出和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 碳中和是系统性、战略性和全局性工作,覆盖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高耗能高排放部门,涉及生产与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等各方面。 碳达峰和碳中和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