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石阡县2022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 1.北方严冬季节,有时路旁树枝上会出现霜,从而形成雾淞景观。下列热现象与形成雾淞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 B.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C.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 D.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了 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给湿头发吹热风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3.在湖边看到了平静湖水中的“鱼”和“在水中飞翔的鸟”,看的是 A.“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鸟”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鸟”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鱼”和“鸟”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鱼”和“鸟”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4.下列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壶口附近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冬天河水结冰是凝华现象 C.夏天的清晨,蜻蜓身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 D.用铁水浇铸车轮是熔化现象 5.下列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湖水中山峦的倒影 B.雨后天上的彩虹 C.日食 D.小孔成像 6.下列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是 A.水中倒影 B.日食月食 C.海市蜃楼 D.雨后彩虹 7.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发现中微子振荡的两位科学家,中微子是一种比电子还小的基本粒子,下列微粒中最小的是( ) A.质子 B.中微子 C.原子 D.中子 8.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二、多选题 9.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次序 1 2 3 4 5 物距 50 40 30 25 20 像距 22 24 30 38 60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 B.当物距u=25cm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C.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移动,像与物体的距离先变小后变大 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移动,像会逐渐变小 10.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铜球、铁球和铝球,已知,则( ) A.铜球若是实心的,则另外两球一定是空心的 B.铁球若是实心的,则另外两球一定是空心的 C.铝球若是实心的,则另外两球一定是空心的 D.三个球都有可能是空心的 三、填空题 11.如上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_____两图;响度相同的是______两图。 12.某兴趣小组以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加热足够长时间后,测得烧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100℃、油温300℃、砂温600℃,则甲乙丙三杯中的水能沸腾有______,最终三杯水的温度t甲______t乙______t丙(选填“>”、“=”或“<”)。 13.如图所示,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力拧螺母,把力作用在A点比作用在B点更容易拧紧或拧开螺母,从物理学角度来分析,这表明:_____。 14.学校进行大扫除,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用砂纸清除张贴在墙面上扯不掉的“贴纸”。砂纸表面很粗糙,是为了____摩擦。脱离墙面的碎纸最终落向地面是受到___的作用。 15.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的小红旗长度_____cm,小红旗呈现红色是因它_____红光(选填“反射”“吸收”或“折射”).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小红旗,这是光的_____(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的缘故. 16.随着现代教育的普及,我们的教室中都安装了电子白板,它把教师精心准备的各种素材投影在白板上,为同学们获取知识服务,投影仪的镜头是_____镜,当白板上成清晰的实像时,投影仪成像后的像距_____物距(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四、作图、实验探究题 17.在图中,F是透镜的焦点a、b是烛焰发出的两条光线,a与两焦点连线平行,b经过透镜中心.请作出a、b两条光线通过透镜之后的光路图. (_____________) 18.如图所示,根据光的折射情况,在方框内画上适当的透镜。 19.(10分)小刚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为了计时更准确,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 (选填“大”或“小”).小车沿斜面从A处由静止下滑,在A、B、C三处均有电子表显示时间(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已知AB段距离为0.4m,AC段距离为0.9m.设小车在AB段、BC段和A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AB、vBC和vAC,则vAC=_____m/s; vBC_____vAC(选填“>”、“=”或“<”). 五、计算题 20.(6分)汽车从A站出发,以90m/s的速度行驶了5min后到达B站,又以60m/s的速度行驶了10min到达C站, 问(1)汽车从A站到C站行驶了多少? (2)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 21.(6分)如图所示,A、B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薄壁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底面积为4×10-2m2。容器A中盛有一定量的水,水面距容器底部0.1m;B容器中盛有煤油。求: (1)A容器中水的质量是多少?所受重力的大小是多少?(ρ水=1.0×103kg/m3) (2)若B容器中煤油的质量与A容器中水的质量相等,煤油的体积是多大?(ρ煤油=0.8×103kg/m3) (3)将5.4kg的铝块浸没在A容器的水中,质量未知的铁块浸没在B容器的煤油中后,A容器中液面上升的高度是B容器中液面上升的高度的2倍(水未溢出),铁块的质量是多少?(ρ铝=2.7×103kg/m3,ρ铁=7.9×103kg/m3)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详解】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凝华形成小冰晶,附着在树枝上; A.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属于凝固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属于升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属于汽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了,是水蒸气遇冷变为小冰晶附着在肉上,属于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详解】A. 给湿头发吹热风,既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又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加快了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 B.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提高了液体温度、加快了空气流动,所以加快了衣服上水分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 C. 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减慢了酒精上方的空气流动,从而减慢了酒精的蒸发,故C符合题意为答案. D. 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加快了蒸发,故D不符合. 3、B 【解析】人看到水中的物体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看到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详解】在湖边看到了平静湖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在水中飞翔的鸟”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故选B。 4、C 【分析】从物态变化的概念分析得出结论,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 【详解】A.壶口附近的“白气”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凝结成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 B.冬天河水结冰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属于凝固现象,故B错误; C.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液态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正确; D.用铁水浇铸车轮,是铁水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A.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雨后彩虹是色散现象,是复合光发生折射,组成复合光的每一种单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从而形成七种颜色不同的单色光,与光的折射有关,故B符合题意; CD.日食与小孔成像都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B 【详解】A.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原理,所以本选项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我们就看不到太阳,这就是日食;当地球、太阳、月亮在同一直线上,地球到了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太阳光无法射到月亮上面.所以在地球上观测月球便有一块区域出现了阴影,这就是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一种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D.雨过天晴时,天空出现的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而成的,这是光的色散现象.不符合题意. 7、B 【解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中微子是一种比电子还小的基本粒子,所以,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尺寸由大到小排列是:分子→原子→原子核→中子、质子→电子→中微子,故最小的微粒是中微子,只有B正确. 8、C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和规律逐项判断。 【详解】摄像头为凸透镜,其原理为光的折射,应用的是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特点相同,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则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以外.故C正确. 二、多选题 9、ACD 【详解】A.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实验3中 此时 , 故A正确; B.当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像,根据这一原理可制成投影仪,但不能制成放大镜,因为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错误; C.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向远离凸透镜移动,由表可知,像与物体的距离(像距和物距之和)先变小后变大,故C正确; 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向远离凸透镜移动,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故D正确。 故选ACD。 10、CD 【详解】若三球都是实心的,质量相等,根据知,因为 则有 又因为三球的体积相等,铝球若是实心,则另外两球一定是空心;若铝球也是空心,另外两球也必定是空心。 故选CD。 三、填空题 11、甲乙 乙丙 【详解】[1]比较图甲乙知道,波峰和波谷的个数都相同,说明振动快慢(频率)相同,即甲乙声音的音调相同; [2]比较图乙丙知道,波振动的幅度相同,即振幅相同,所以,乙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12、乙丙 = = 【详解】[1][2][3]甲杯中的水温等于100℃,但由于不能继续从外面烧杯中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乙、丙两烧杯外的物质温度分别达到了300℃和600℃,高于水的沸点,两烧杯中的水可以沸腾。因为液体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两烧杯中的水温也同为100℃,即 t甲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