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化学九上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已知N2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气体X、Y为CO2和N2中的一种。某同学用下图装置验证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色。实验中装置气密性良好,一根导管通入气体时另一根导管为出气状态。具体操作有:a.通入气体X;b.通入气体Y;c.滴加适量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X为N2,Y为CO2 ②操作步骤为bacb ③操作c中只需打开分液端斗活塞即可 ④纸花应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染后再干燥 A.1个 B.2个 C.3 D.4个 2.下列操作或措施符合实验安全的是 A.加热时试管口对着他人 B.用嘴吹灭酒精灯 C.酒精洒在桌上燃烧时,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D.用水冷却加热后的试管 3.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整理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食品保鲜的办法 B 灭火实例与原理 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制冷﹣﹣冷藏保鲜 放入生石灰﹣﹣防止受潮 充入氮气﹣﹣防腐 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住宅失火时用水浇灭﹣﹣降低温度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C 日常物质的区别 D 化学中常见的“三” 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并搅拌 酱油和醋﹣﹣闻气味 氧化镁和氧化铜﹣观察颜色 三种可燃性气体﹣﹣H2、CO、O2 三种可加热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 三种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A.A B.B C.C D.D 4.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一组是 A.O2、N2、CO2 B.N2、CO、H2O C.CO、CO2、SO2 D.SO2、CO、NO2 5.下列有关玻璃导管的使用图示正确的是(省略夹持和加热装置) A.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从a端进氧气 B.排水集气法 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D.向上排空气法 6.智慧人生,需要懂得取舍。葡萄糖(C6H12O6)、乙酸(CH3COOH)和尿素[CO(NH2)2]组成的混合物240g,在一定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是( ) A.48g B.72g C.144g D.无法计算 7.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8.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蜡烛燃烧 C.水结冰 D.酒精挥发 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无色气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放热、生成白色气体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如果不加入催化剂,过氧化氢就不会分解 B.自然界中的物质都在不断运动 C.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D.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 ③氧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 ④氯化钠中的阳离子______________。 (2)生活离不开水,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①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②自制净水器中常加入_______(填物质的名称),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③井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为降低其硬度,生活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要区分硬水和软水,应用_________来鉴别。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装置______(填字母序号)收集。 (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图A、B是实验室制气体的常用装置. (1)过氧化氢分解制取O2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____,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_____.写出该方法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如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写出该方法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实验中观察到何种现象时开始收集?_________. (4)为了测定实验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某学习小组取2.5克该样品与0.8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该混合物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2.34g,回答下列问题: ①求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____; ②求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________。 14.小明同学去油车水库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用瓶装了一些水库里的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实验流程如下: 请回答: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_,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填写字母)。 a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b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c漏斗尖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d用玻璃棒引流 (2)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操作②,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待净化的水应该从_________端通入(选填字母“a”或“b”)。 (3)在制得蒸馏水前常一般加入消毒剂。常用的消毒剂高铁酸钠(Na2FeO4)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等功能于一体,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净化。求: ①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 ②83g高铁酸钠中含钠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g。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将0.5g二氧化锰与一定量氯酸钾共热到质量不减少为止,称得残渣质量为15.4g。求:(1)生成氧气多少克? (2)原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克? 16.化学式的有关计算。 (1) A1(OH)3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 (2) NH4NO3中氮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3) 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4)莽草酸(化学式: C7H10O5) 是制取抗“H1N1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请回答: ①一个莽草酸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 ②174 g莽草酸含氢元素质量为_________g。 (5)______________ g甲烷(CH4)中含有的碳元素的质量是6g。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A 【解析】 操作顺序为a:通入X气体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b:通入Y气体为氮气(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c滴加适量水,(纸花不变色)a通入X气体(二氧化碳气体)纸花变为红色。 【详解】 ①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则X为CO2,氮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则Y为N2;故说法错误; ②操作顺序为a:通入X气体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b:通入Y气体为氮气(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c滴加适量水,(纸花不变色)a通入X气体(二氧化碳气体)纸花变为红色;正确的顺序为abca;故说法错误; ③操作c中打开活塞开关,滴入少量水,即可关闭;故说法错误; ④纸花应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染后再干燥;说法正确; 所以①②③说法错误,只有④说法正确; 故选:A。 2、C 【解析】 A、加热时为了防止伤人,试管不能对着他人,错误; B、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应该用灯帽盖灭,错误; C、正确; D、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用冷水冷却,否则会炸裂试管,错误。故选C。 3、D 【解析】 A、填充氮气﹣防止变质(利用氮气的稳定性)、放入生石灰﹣防止受潮(利用生石灰的吸水性)、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制冷﹣冷藏保鲜,全部正确,故A正确; B、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利用隔绝氧气灭火;住宅失火时用水灭火,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扑灭森林大火设置隔离带,利用移走可燃物灭火;全部正确,故B正确; C、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并搅拌,酱油和醋可以闻气味,氧化镁是白色固体,氧化铜不是白色的,故C正确; D、H2、CO为可燃性气体,O2不燃烧,可以支持燃烧,试管、烧杯、蒸发皿均可三种可加热仪器,分子、原子、离子是三种构成物质的粒子,故D不正确。故选D。 4、D 【解析】 A. O2、N2、CO2 三种物质都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不会污染空气,选项错误; B. N2、CO、H2O中只有CO会污染空气,选项错误;C. CO、CO2、SO2 中CO2是空气的组成成分,选项错误;D. SO2、CO、NO2三种物质都是空气污染物,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臭氧、可吸入颗粒物和总悬浮颗粒物等。 5、A 【解析】 A、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从a端进,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选项正确; B、用排水法集气导管应略伸入集气瓶口,便于水的排出,故选项错误; 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导管伸入试管内要短一些,有利于气体排出,故选项错误; D、向上排空气法集气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便于把空气排净,故选项错误; 故选A。 6、C 【解析】 葡萄糖C6H12O6、乙酸CH3COOH、尿素CO(NH2)2三种物质中H元素质量分数相等,均约为6.67%,故混合物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67%,三种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144g,故本题选C。 7、B 【解析】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能接触焰心,焰心的温度很低,会使试管因骤冷而炸裂;故错误; B、用胶头滴管向容器内滴加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不要把滴管伸入容器内;故正确; C、过虑时,为防止液体洒落到烧杯外,应用玻璃棒引流;故错误; D、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但氢氧化钠是有腐蚀性且易潮解的药品,应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故错误; 故选B。 8、B 【解析】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进行蒸发的过程,无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蜡烛燃烧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化学变化;水结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酒精挥发是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9、C 【解析】 A、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不属于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放热、生成无色气体,不能发出耀眼的白光,故选项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正确; D、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0、A 【解析】 试题分析:催化剂只改变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