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九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1.如图是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向东运动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7s~20s钟内,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20s内的平均速度是1m/s B.在0-5s内,v乙>v甲,在20s内则是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平均速度大 C.第10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10s钟内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 D.经过5s,乙在甲后面5m处,第15s钟时,以甲为参照物,乙是向西运动的 2.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碟子中的酒精蒸发变少 B.建筑工地上尘土飞扬 C.空气中PM1.5超标形成雾霾 D.两个干净的铅块粘在一起 3.冰块熔化成水的过程中,物理量不变的是( ) A.体积 B.密度 C.硬度 D.质量 4.光从玻璃斜射入到空气中,在玻璃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以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B. C. D. 5.如图是常温常压下,质量为1g的某液体的“体积﹣温度”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4℃时,该液体的密度最小 B.温度升高,液体密度不变 C.这种液体可能是水 D.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一直变大 6.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 A.用热风干手器吹手上的水 B.将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C.储存酒精时,要给装有酒精的瓶子加密封盖 D.将新鲜蔬菜从保鲜袋中取出,散开放在室内桌面上 7.以下关于科学探究活动的要素排序正确的是(  ) A.观察-------提出疑问-------形成猜想-------证实猜想 B.提出疑问-------观察------- 形成猜想------- 证实猜想 C.形成猜想-------提出疑问 -------观察-------证实猜想 D.观察 -------形成猜想-------提出疑问 -------证实猜想 8.通过实验,得到了a、b、c三个实心体的m—V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A.物质的密度最小 B.物质的密度是c的两倍 C.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D.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9.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 ) A.158 mm B.158 cm C.158 m D.158 km 10.下列估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同学们感觉舒适的教室内温度是36℃ B.一本九年级物理教材的质量约为300g C.中学生跑完50m用时约4s D.教学楼每层的高度约为6m 11.如图所示为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是一种非晶体 B.冰从﹣10℃升高到5℃用的时间为t2 C.从t1到t2冰的质量保持不变 D.从t1到t2,冰处于熔化过程 1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真空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B.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C.医生借助“B超”诊断疾病,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中考期间禁止鸣笛,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小明找到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模拟望远镜观察远处的景物,其中较远的物镜的作用是使物体成倒立的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目镜成_____(填“实”或“虚”)像。 14.小华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在成像位置放置光屏,小华在平面镜后观察,光屏上________(会/不会) 出现烛焰的像. 实验中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_________(变小/不变/变大). 15.如图所示为一款“空气加湿器”,通过查阅说明书得知:家里所用的是超声波加湿器,这种加湿器是采用超声波高频振荡,将水化为1μm ~5μm的超微粒子,通过风动装置,将水雾扩散到空气中,从而达到均匀加湿的目的。超声波将水变成超微粒子形成水雾,说明声可以传递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水雾散发到空气中后,通过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水蒸气,该过程需_____热量。 16.白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一部分光会被__________,一部分光会被吸收;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________的光线决定的。 三、实验题 17.(8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所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将可沿ON折转的硬纸板ABCD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用激光笔紧贴硬纸板射出一束光,射向平面镜的O点时,可在ONBC面内看到反射光。请利用这些器材,设计实验证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要求:写出简要步骤、实现现象和分析说明。 18.(8分)小雨要测量矿石的密度,分别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甲方案 乙方案 ①用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m; ②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其体积V1; ③把石块用线拴好浸没在水中,用量筒测此时的体积V2; ④算出石块的体积,代入公式ρ=求出矿石的密度。 ①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其体积V1; ②把矿石用线拴好浸没在水中,用量筒测出此时的体积V2; ③根据V1、V2算出石块的体积; ④用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m; ⑤代入公式ρ=求出矿石的密度。 (1)你认为______方案不够合理,该方案可能造成测量结果偏______; (2)请具体说明你的理由:______。 19.(8分)小捷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对课本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用了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用发光二极管代替蜡烛进行实验,你认为其好处是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______(选填“亮点”或“亮环”)为止,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得到焦距f=______cm; (3)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小捷将光源移至光具座30cm处后,再移动光屏至如图1所示位置,光屏上会出现如图2______中清晰的实像;如果她将光源再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实像;______就是应用这一原理来工作的; (4)如果用一小灯泡替换原来的光源并移至10cm处,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A.光屏上出现小灯泡放大的像 B.光屏上出现小灯泡缩小的像 C.光屏上出现一个圆形光斑 D.通过凸透镜看到一个小灯泡的虚像 四、作图题 20.(8分)在图中作出两条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 (_____) 21.(8分)如图所示,a、b分别为一束入射光线和一束出射光线.请画出a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和与b对应的入射光线。 五、计算题 22.(10分)重庆跨长江的朝天门大桥09年4月29日正式通车,大桥西接江北区五里店立交,东接南岸区渝黔高速公路黄桷湾立交,全长约3.6km,是主城一条东西向快速干道.为了保证交通安全与通畅,规定车辆通过大桥的速度最大为100km/h,最小为60km/h. (1)若一轿车通过大桥全程用了3min,求此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轿车通过大桥至少需要多少s? 23.(12分)沿同一条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A、B,运动时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求: (1)物体A和B的运动速度。 (2)当t=4s时,物体A、B之间的距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详解】A.由图可知,在7s~20s钟内,乙车一直停在出发点20m处,静止不动,故A错误; B.在0-5s内,由图可知,甲走了10m,乙走了15m,时间相同,运动路程大的速度大,此时v乙>v甲;在20s内甲走了40m,乙走了20m根据速度公式可得此时甲、乙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平均速度大,故B项正确; C.第10s时,乙车静止,速度为零,甲车还在运动,两车速度不相等,故C项错误; D.经过5s,由图可知,甲走了10m,乙走了15m,是乙车在前,故D项错误。 2、A 【详解】分子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酒精蒸发变少是酒精分子扩散现象;尘土是颗粒,不是分子;空气中PM1.5是微粒,不是分子;两个干净的铅块粘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选A. 3、D 【解析】一块冰化成水后,状态发生变化,质量与状态无关,所以质量保持不变,故D正确; 质量是物质的属性,质量不变,体积膨胀,由公式 知,密度变小,故AB错误; 冰块熔化成水,状态变了,硬度也变了,C错误;故选D。 此题考查了质量的概念。 4、B 【详解】A.图中描述的是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情境,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符合反射定律;折射角等于入射角,不符合折射定律,故A不符合实际; B.图中描述的是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情境,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符合反射定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符合折射定律,故B符合实际; C.图中描述的是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情境,反射光线的方向错误,不符合反射定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不符合折射定律,故C不符合实际; D.图中描述的是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情境,反射光线的方向错误,不符合反射定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符合折射定律,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5、C 【分析】根据图象分析每一段体积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然后利用密度公式即可判断其密度的变化;在0﹣4℃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详解】A.由图象可知,液体在4℃时,体积最小,而质量不变,根据可知,液体密度是最大的,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在0℃~4℃范围内,温度升高,体积减小,其密度增大,当温度高于4℃时,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密度减小,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在0℃~4℃范围内,温度升高,体积减小,其密度增大,即0﹣4℃有热缩冷胀的性质,符合水的特点,所以这种液体可能是水,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先变小后变大,质量不变,所以液体密度先变大再变小,故D错误。 故选C。 6、C 【详解】液体温度越高、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表面积越大,蒸发就越快。 A.用热风干手器吹手上的水可使蒸发加快,故A不符合题意; B.将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可使蒸发加快,故B不符合题意; C.储存酒精时,给装有酒精的瓶子加密封盖可使蒸发变慢,故C符合题意; D.将新鲜蔬菜从保鲜袋中取出,散开放在室内桌面上可使蒸发加快,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A 【详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故选A。 8、C 【详解】由上图可以看出,当体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