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农业空间管制行动方案

举报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农业空间管制行动方案 一、 生态文明农业空间管制 限制开发区域及部分重点开发区域,以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为核心,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推动分散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或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集中,严格控制村镇用地无序扩张,逐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减量化。科学推动土地综合整治,促进耕地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加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维护、农田生态安全及土壤污染治理,加强乡村污水生态化处理。 二、 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及其意义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核心就是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生态文明的建设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加快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的体现。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单纯的寻求工业发展和利益,而是综合考虑人类的生存条件。任重而道远,所谓破坏容易,治理难。农业生态粮食安全、工业治理、空气质量等都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刻不容缓的。 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要将生态与社会文明建设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与工作之中。大力保护生态系统,建立科学的生态机制,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实现从源头上改变生态环境的恶化。 加强和开展生态文明工作建设,这是广大人民群众迫切所需。全力推动生态社会主义文明工程的建设,就是为了顺应人民群众的需要而做出的战略决策,也为子孙后代能够享受优美的生活空间和生态环境提供的科学方法,顺应了时代的潮流,符合人民的期待。 三、 生态文明建设机遇与挑战 1、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机遇 作出一系列顶层设计、制度安排和决策部署,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总视察山东时要求,要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强调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山东在新时代推进生态山东、美丽山东建设,实现两个走在前列,需要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生态文明思想,迈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 阳信县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紧要关口。借助新旧动能转换的历史机遇,滨州高端铝、粮食加工、家纺纺织、畜牧水产、高端化工等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产业链不断延伸升级,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阳信县成为滨州市重要成长极。一是区位优势,阳信县既面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又处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圈、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等战略区域叠加辐射地带,是连接环渤海经济圈、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重要纽带。随着两环、七横、十一纵路网框架逐步形成,大高航空城开通至北京航线,为阳信县加快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大局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发展机遇;二是产业发展优势,阳信县聚焦走在前列目标定位,坚持园区化、集群化、高端化引领取得初步成效,深入实施五五战略,坚定走好实业之路,3+9产业集群渐成规模,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农业经济、旅游经济,经济发展质效持续提升。成为推动阳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2、生态文明建设未来挑战 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压力较大,大气污染逐步发展为工业废气、建筑扬尘、机动车尾气等复合型污染,改善任务艰巨。境内省控断面秦口河何家桥断面,市控断面钩盘河后周桥断面,存在个别月份水质指数较差情况,水环境保护压力依然较大。 水资源约束日益凸显,土地供给缺口加大,阳信县城市化加快推进和工业规模快速扩张,水资源短缺与土地资源紧张并重。用水需求呈刚性增长,人均水资源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源性缺水问题较为突出,水资源利用效率仍需提高。随着城市用地总量需求趋大,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用地需求突出,可用于建设的增量土地极为有限,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亟需加强,生态文明各项改革还需协同见效,环保参与宏观经济治理手段不足,市场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环境信息化建设平台与环境监测能力有待提升,环境执法科技化程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使用无人机、卫星遥感、在线监测的基础上,加强大数据分析、智能机器人等科技手段在环境执法领域的应用。部分企业法治意识不够强,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待提高。此外,亟需改变现有事件驱动型环境风险管理模式,构建完善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有待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机制不完善,政绩考核仍然侧重于考核经济发展指标。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有待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公众参与机制、环境治理体系等尚需完善,环境经济政策的调控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四、 生态文明发展的三种主要模式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出2020年后分两个15年,到2050年与我国现代化相适应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并给出了具体的指标。 目前,世界上关于生态文明发展主要有三种模式。在这里,我简称为A模式、B模式、C模式。 (一)先增长后绿色化的A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一个国家先从低人类发展低生态足迹进入高人类发展高生态足迹,然后再降低生态足迹进入高人类发展低生态足迹的目标区域,这是发达国家的先褐色后绿色的发展模式。发达国家人均GDP普遍在3万美元左右,人类发展指数在0.8以上,但是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在10吨左右,人均生态足迹普遍超过地球生态供给能力两倍及其以上。这实际上走的是高消耗高污染高增长的发展道路。 (二)跨越式进入目标区域的B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人们希望发展中国家能够从低人类发展低生态足迹状态,一步进入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高人类发展低生态足迹。这意味着在提高人类发展水平的同时降低生态足迹。理论上,这样的思路看起来有道理;但是实践上,常常走不通。因为跨越式发展的B模式常常需要有高度的思想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而发展中国家总是受到旧观念、旧制度、旧技术等状况的抑制,有效法先行者的惯性。 (三)追求有绿色竞争力的C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人均GDP达到2-3万美元,人类发展指数达到0.8以上,人均生态足迹有走高的趋势,虽然超过地球人均生物承载能力,但是严格控制在不超过全球人均生态足迹水平即2.6地球公顷之内,特别是不超过发达国家的人均3.5地球公顷。这是一个宏伟的绿色发展目标,如果中国能够实现,就意味着我国用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态足迹达到了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水平。 对于中国来说,发展C模式是相对可行的。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相对于西方国家后工业化社会的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是要把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结合起来,或者说是用生态文明的原则来改造传统意义上的工业文明,中国式生态文明的实质是新工业文明问题。概而言之,我国未来的发展,既不是沿袭传统的工业文明,也不是提前进入后工业化的生态文明,而是要走出自己特色的生态化的工业文明道路来。未来20-30年生态文明的主流,应该强调三个融入:一是融入新型城市化,强调城市发展要从空间蔓延、物质浪费转向空间紧凑、物质集约;二是融入工业化转型,强调产业发展要从线性经济、高碳经济转向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三是融入现代化生活,强调生活模式要从拥有导向转向共享导向。 五、 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基础 地理位置优越,阳信县位于山东省北部,鲁北黄泛平原,徒骇河、马颊河下游,德惠新河东岸。205国道、滨博高速公路纵贯县境东部,省道大济路纵贯县域中部,德龙烟铁路横贯县域南部,设阳信站,滨德高速公路横贯县域北部,设阳信出入口。阳信县既面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又处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圈、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等战略区域叠加辐射地带。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阳信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制定美丽阳信、生态阳信等重大政策措施,全力推进蓝天、碧水、乡村清洁等重大环境治理工程,1+1+9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9大约束性指标超额完成。拥有小开河国家湿地公园和白杨河湿地公园。2021年,三条河流断面水质监测全年平均水质均达到Ⅳ类水标准,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10、PM2.5均同比改善10.1%以上,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持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成为三个中国北方农村清洁取暖典型模式示范基地之一。 创新实力升级,阳信县发挥优势、优化升级,动能转换全面加速。拥有市级以上人才平台项目117个,争取省级重点项目22个、省乡村振兴重大项目14个、市重点项目61个,获批专项债券项目34个、资金额度24.23亿元。入选省重大项目3个、省新旧动能优选项目7个、市重点项目57个。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6家。经济开发区化工产业园获评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创建单位。电子信息产业园入选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产业园区试点。 产业发展优势,聚焦走在前列目标定位,深入实施五五战略,坚定走好实业之路,3+9产业集群渐成规模,经济发展质效持续提升。2021年与2016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由186.96亿元增长到256.7亿元,年均增长6.9%。税收过千万元企业达到45家,同比翻一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98家增长到139家。 六、 生态文明宣讲 阳信县按照1356,4+N即一个中心、三大主题、五传播五践行、六种方式,4+N建设标准的总体思路,以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为单元,依托县文化中心,整合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体育馆的资源,建设阳信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依托县新华书店,建设教材研发基地和宣讲员培训基地,在各乡镇(街道)、村(社区)高标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站(所)。 阳信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各乡镇(街道)共同开展义务植树、生态文明宣传、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世界环境日等生态文明宣传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