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规范发展

刘****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93KB
约9页
文档ID:344512344

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规范发展一、 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规范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高端服务与康复医疗、老年护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优先支持社会力量在医疗资源薄弱区域以及眼科、骨科、口腔、妇产、儿科、肿瘤、精神、医疗美容等专科和中医、康复、护理、体检等领域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高水平非公立医院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品牌服务机构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开展医疗业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合作,按照平等自愿原则组建专科联盟,支持社会办医参加远程医疗协作网促进诊所发展,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实行备案制管理鼓励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经注册后在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满5年的医师按规定全职或兼职开办诊所鼓励符合条件的全科医师或加注全科医师执业范围的专科医师全职或兼职开办全科诊所鼓励将诊所纳入医联体建设,鼓励不同专科医师成立适宜规模的合伙制医生集团,举办专科医师联合诊所鼓励以购买服务方式引导诊所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二、 医疗服务行业政策分析医疗服务的定价一直是个难题,医疗服务行业的政策主要围绕医疗服务的价格改革展开相对于德国、日本等国家而言,我国药品/耗材的相关费用在医药总费用中占比过高。

以药养医政策和实践层面的医药费用项目结算制,导致药品/耗材回扣、医药费用虚高等问题滋长泛滥如何正本清源,还原医药费用总盘子中药品、耗材以及医疗服务的成本,对于完善医疗服务定价机制,形成广覆盖、可负担的医疗保障体系至关重要2021年8月31日,国家医保局等八部门发布了经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该方案明确在建立健全以下五大机制上进行探索:一是更可持续的总量调控机制;二是规范有序的价格分类形成机制;三是灵敏有度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四是目标导向的价格项目管理机制;五是严密高效的价格监督考核机制《试点方案》的政策取向试图在短期内通过取消药品、耗材加成、集中带量采购等措施,降低药品、耗材在医药费用中的整体占比,循序渐进优化医疗服务价格;从中期来看,《试点方案》通过将医疗项目区分为通用型项目和复杂性项目,辅之以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P(基于大数据的病种分值付费)等医疗服务收付实现方式,形成科学的、可评估的、市场参与程度不等的价格分类和管理机制;从长期来看,《试点方案》将进一步规范民营医院医疗服务的收费,有利于目前服务收费紧盯公立医院、收费相对规范的民营龙头医院。

三、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历程和现状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卫生事业成绩突出长期以来,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目标定位明确为提高公众健康水平,而不以营利为目的确保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医疗卫生服务收入与个人经济利益不挂钩而且,当时的医疗保障体制基本上能惠及全民这一时期的不足主要在于:投入有限,医疗卫生服务总体技术水平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制度僵化,医务工作者积极性受限;医保缺乏相应的约束,易导致资源浪费;由于缺乏合理的经费筹集机制和稳定的经费来源,医疗保障社会化程度低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体制也开始走向商业化、市场化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制结构从单一公有制变为多种所有制并存;医疗机构之间开始全面竞争,服务目标从追求公益目标为主向追求经济目标转变旧有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瓦解,城镇传统的劳保医疗制度和公费医疗制度也遇到了很大困难,目前城镇职工主要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障体制此外,药品生产与流通也走向了全面市场化医改20多年来,成绩有目共睹,主要表现为:通过竞争以及民间力量的广泛介入,医疗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全面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改善,医务人员业务素质迅速提高此外,所有制结构上的变动、管理体制方面的变革以及多层次的竞争,明显地提高了医疗服务机构及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内部运转效率有了普遍提高。

但与此同时,有关医改的争议也日渐增多,突出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不高,从而导致了消极的经济和社会后果,间接引起公众不满情绪增加等问题四、 医疗卫生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和入院人数增加,医疗废物产量也持续增加2019年,196个大、中城市医疗废物产生量84.3万吨,产生的医疗废物都得到了及时妥善处置2020年全国医疗废物产生量最大的城市是上海市,产生量为55713.0吨,其次是北京、广州、杭州和成都,产生量分别为42800.0吨、27300.0吨、27000.0吨和25265.8吨前10位城市产生的医疗废物总量为27.7万吨,占全部信息发布城市产生总量的32.9%最近几年医疗垃圾越来越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垃圾的处理也是当前面的难题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医疗垃圾处理率依旧偏低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到2020年年底,所有医疗机构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现准确分类投放、暂存,并与各类垃圾回收单位按分类进行运输、处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0%以上据估测,此次疫情影响之下,2020年全国新增口罩垃圾产量约16.2万吨,若叠加其它类型新增医疗废物,预计2020年全国医疗废物产量增幅或将超过25%。

可以看到,目前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运行压力明显数据统计,其中76个城市负荷率已经超过100%,近五分之二的城市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负荷率在90%以上,有近三分之一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基本处于满负荷或超负荷运行状态全国还有四分之一以上地级市尚不具备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而部分农村和边远的山区医疗废物仍没有纳入收集处置等范围医疗废物危害性严重,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高污染性这次疫情暴露出我国医疗废物处置存在的短板,对此,局会议提出,加快补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设施方面短板国家对医废处理重视程度升级,中国十四五规划意见稿提出,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大部分省市十四五规划也提及医废处理目前,我国对医疗废弃物的集中处置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大部分危险废物处于低水平综合利用、简单贮存或直接排放状态尤其是近些年,虽然我国医疗废物持证单位实际处置量不断上升,但是医疗废物处置量在实际危险废物和利用处置量中的比例却在逐年下降根据生态环境部数据,2016年医疗废物处置量在实际危险废物和利用处置量中的比例为5.17%,这一数字到2018年下降为3.71%这说明我国医废处置程度仍有提高空间通知明确,医疗机构内产生的生活垃圾按属性分为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4类。

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胶片及废相纸等易腐垃圾主要包括食堂、办公楼等区域产生的餐厨垃圾、瓜果垃圾、花卉垃圾等可回收物主要包括未经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污染的输液瓶(袋),塑料类包装袋、包装盒,纸张,纸质外包装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经过擦拭或熏蒸方式消毒处理后废弃的病床、轮椅、输液架等五、 医疗卫生未来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从宏观来看,市场普遍认为,未来驱动中国医疗行业的主要因素有:人口结构与宏观经济、医改和监管新政、科学技术的进步总体而言,中国的卫生效率不算低,已经走出了一条以较低投入、覆盖较多人口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但是,中国医疗效率仍然需要较大的提升,以应对和改善医疗资源供给不足,资源配置结构失衡等现实问题中国医疗行业未来仍然会经历体量和结构上的重大发展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是医疗卫生行业中的重要任务尽管目前医疗信息化发展迅速,但在此过程中,医院的信息化系统之间信息资源不能整合、信息不能互联互通等现象依然严重,十三五期间,医疗卫生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即是互联互通、融合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产品开发的加快和企业经营实力与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医疗产业链将向纵深方向发展。

六、 医疗服务细分行业业绩与估值在医疗服务行业中,整形、眼科、口腔利润率较高,美容、眼科、康复、口腔收入增速较快眼科方面,我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507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03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6%,医学视光、白内障、屈光手术分别占据眼科医疗服务细分市场的前三位我国近视发生率高,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白内障发病率也有所上升,因此眼科市场仍有较高的增长率,这支撑了眼科上市公司的业绩成长,但A股眼科领域的龙头公司目前的动态市盈率接近100倍,对通过业绩增长兑现估值的要求比较高口腔服务方面2015年-2020年我国口腔医疗市场的年复合增速为9.6%,2021-2025年这一市场的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20%目前该行业头部上市公司的动态市盈率为78倍,历经了大幅回调,考虑到口腔市场的潜在高速增长和疫情逐渐消退的影响,这一细分领域配置的性价比正逐步提高辅助生殖行业目前是蓝海,需求高增,但辅助生殖服务市场受政策严格监管,形成了较高的行业门槛,有利于行业头部企业头部上市公司在经历大幅回调后,目前的动态市盈率近58倍,2021年、2022年预期净利润同比增速为39.5%和45.9%,已进入可配置区间。

医美服务可分为手术类和非手术类两种,2019年,非手术类占比为38%目前,2019年国内医美服务渗透率为3.6%,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渗透率仍有3-6倍的提升空间因此,医美服务的业绩成长空间中期仍比较客观,投资主要看相关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业绩稳定性和估值水平七、 医疗服务需求分析首先来看我国老龄化的趋势,最近10年来,我国人口中60岁以上、65岁以上人口占比均快速上升,这一趋势在未来将会加剧,导致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攀升其次来看医保的收支情况目前,据统计基本医保参保人员(包括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次均住院费用医保支付率已在60%以上,因此医保的收支情况对医疗服务行业的影响巨大2020年参加全国基本医保人数为136131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2020年全国基本医保基金总收入为2.48万亿元,同比增长约为1.7%,占GDP比重约为2.4%全国基本医保基金总支出为2.10万亿元,同比增长约为0.9%,占GDP比重约为2.1%拉长时间看,不考虑疫情影响,医保支出(增速稳定在10%以上)、医疗费用和医疗机构收入(增速稳定在10%以上)均呈现增长趋势最后,部分医疗服务行业,例如口腔、辅助生殖、医疗美容等行业的医疗服务需求与居民收入增速,尤其是中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速密切相关。

剔除疫情的影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速接近6%,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势头综合以上分析,从中长期来看,医疗服务在未来仍有较为旺盛的需求潜力八、 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匹配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显著提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具备首诊分诊和健康守门人能力,中医药服务特色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能力全面增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等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协调发展,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就医格局加快形成,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