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模拟测试卷(有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中考数学模拟测试卷(有答案) 第I卷 (选择题 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B.3 C.9 D.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3、如图,∠1=65°,CD∥EB,则∠B的度数为(  ) A.65° B.105° C.115° D.110° 4、长方体的主视图与左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其俯视图的面积是( ) A. 4 cm2 B. 6 cm2 C. 8 cm2 D. 12 cm2 5、如图,在物理课上,老师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的铁块浸没于水中,然后缓慢匀速向上提起,直至铁块完全露出水面一定高度,则下图能反映弹簧测力计的读数y(单位:N)与铁块被提起的高度x(单位:cm)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A.B.C.   D. 6、已知下列四个命题:①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②正多边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③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④圆的任意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⑤旋转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7、若整数a既使关于x的分式方程有非负数解,又使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则符合条件的所有a的和是( ) A.—3 B.—5 C.—1 D.2 8、如图,在矩形ABCD中,AB=5,AD=3,动点P满足,则点P到A. B两点距离之和PA+PB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9、如图①,将某四边形纸片的边AB沿方向折过去(其中),使得点落在上,展开后出现折痕,如图②.将点折向点,使得B,D两点重叠,如图③,展开后出现折痕,如图④.根据图④,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AD∥BC (B) AB∥CD (C) (D) 10、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把△ABC折叠,使AB落在AC上,点B与AC上的点E重合,展开后,折痕AG交BD于点F,连结EG、EF下列结论:①tan∠AGB=2; ②若将△GEF沿EF折叠,则点G一定落在AC上;③ BG=BF; ④S四边形GFOE=S△AOF,上述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其中11-14题每小题3分,15-18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只要求填写最后结果. 11、2021年东营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44.6亿元,增长5%,较好地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把244.6亿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12、分解因式:__         13、已知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母线长为4,则这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为__ ° 14、高速路上因超速而频频发生交通事故,给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带来直接影响. 为了解车速情况,一名执法交警在高速路上随机对 6 辆小轿车进行了测试,记录如下:车序号 1 、2、 3 、4、 5 、6。车速 (km/h )100 、95 、106 、100 、120、100。则这 6 辆小轿车车速的众数和中位数(单位:千米/时)分别是 . 15、如图,在△ABC中,AB=AC,M、N分别是AB、AC的中点,D、E为BC上的点,连结DN,EM.若AB=13cm,BC=10cm,DE=4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cm2. 第17题图 第16题图 第15题图 16、如图,把直角三角形ABO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OAB=30°,B点的坐标为(0,2),将△ABO沿着斜边AB翻折后得到△ABC,再把△ABC以原点为位似中心放大到原来的两倍得到了△,则的坐标为 .  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1,1),以点O为旋转中心,将点A逆时针旋转到点B的位置,则 的长为   . 18、如图,,点在OM边上,,过点作交ON于点,以为边在外侧作等边三角形,再过点作,分别交OM、ON于点、,再以为边在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按此规律进行下去,第n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7小题,共6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3+4=7分)(1)计算:(﹣1)2+(π﹣3.14)0-2cos450﹣|﹣2|. (2)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x的值是不等式组 的整数解. 20、(8分)某校在“6.26国际禁毒月”前组织七年级全体学生320人进行了一次“毒品预防知识”竞赛,赛后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制作如下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请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少分数段(x表示分数) 频数 频率 50≤x<60 60≤x<70 70≤x<80 4 8 a 0.1 b 0.3 80≤x<90 10 0.25 90≤x<100 6 0.15 (1)表中a=  ,b  ,并补全直方图 (2)若用扇形统计图描述此成绩分布情况,则分数段60≤x<70对应扇形的圆心角度数是  ; (3)请估计该年级分数在80≤x<100的学生有多少人? (4)现从甲班指定的2名学生(1男1女),乙班指定的3名学生(2男1女)中分别抽取1名学生去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毒品预防知识”测试,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抽到的2名同学是1男1女的概率. 第21题 21、(8分)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B=6,AC=BC=5,以BC为直径作⊙O交AB于点D,交AC于点G,直线DF是⊙O的切线,D为切点,交CB的延长线于点E. (1)求证:DF⊥AC; (2)求tanE的值. 22.(8分)如图,东营市某校九年级(3)班的一个学习小组进行测量小山高度的实践活动,部分同学在山脚的点A处测处山腰上一点D的仰角为30°,并测得AD的长度为180m,另一部分同学在小山顶点B处测得山脚A的俯角为45°,山腰点D处的俯角为60°,请你帮助他们计算小山的高度BC(计算过程和结果都不取近似值). 23、(8分)某图书馆计划选购甲、乙两种图书.已知甲图书每本价格是乙图书每本价格的2.5倍,用800元单独购买甲图书比用800元单独购买乙图书要少24本. (1)甲、乙两种图书每本价格分别为多少元? (2)如果该图书馆计划购买乙图书的本数比购买甲图书本数的2倍多8本,且用于购买甲、乙两种图书的总经费不超过1060元,那么该图书馆最多可以购买多少本乙图书? 24.(12分)如图,抛物线经过A(4,0), B(1,0),C(0,-2)三点。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P是抛物线上位于x轴上方一动点,过P作PM⊥x轴,垂足为M,是否存在P点,使得以A、P、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C相似? 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在直线AC上方的抛物线上有一点D,使得△DCA的面积最大,求出点D的坐标。 25、(11分)(1)问题如图1,点A为线段BC外一动点,且BC=a,AB=b. 填空:是否存在一点A使线段AC的长取得最大值,则最大值为___(用含a,b的式子表示) (2)应用 点A为线段BC外一动点,且BC=3,AB=1,如图2所示,分别以AB,AC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BD和等边三角形ACE,连接CD,BE. ①请找出图中与BE相等的线段,并说明理由; ②直接写出线段BE长的最大值。 (3)拓展: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2,0),点B的坐标为(5,0),点P为线段AB外一动点,且PA=2,PM=PB,∠BPM=90°,请试着求出线段AM长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项选出来每小题选对得3分,共30分.选错、不选或选出的答案超过一个均记零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D D A A D B 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其中11-14题每小题3分,15-18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只要求填写最后结果). 11. 12.a(a-2) 13.180 14.100、100 15. 16.(2,6)或(-2,-6)17. 18. 三、解答题 19. 解:原式 .................3分 原式 解不等式组得:1≤x<3 .................6分 ∵x≠2 ∴x=1 原式=1+2 =3 .................7分 20.:(1)∵调查的总人数=4÷0.1=40(人) ∴a=40×0.3=12,b=8÷40=0.2; 故答案为:12,0.2; .................2分 补全直方图如图所示, .................3分 (2)360∘×0.2=72∘;故答案为:72∘; .................4分 (3)320×(0.25+0.15)=128(人); 答:估计该年级分数在80⩽x<100的学生有128人。 .................5分 (4)列表如下: (树状图略) 由表可知,共有6种等可能结果,其中抽到的2名同学是1男1女的有3种结果,所以抽到的2名同学是1男1女的概率为=. ................8分 21.(1)证明:如图,连接OD,CD, ∵BC是⊙O的直径, ∴∠BDC=90°, ∴CD⊥AB. ∵AC=BC, ∴AD=BD. ∵OB=OC, ∴OD是△ABC的中位线, ∴OD∥AC. ∵DF为⊙O的切线, ∴OD⊥DF, ∴DF⊥AC. .................3分 (2)如图,连接BG, ∵BC是⊙O的直径, ∴∠BGC=90°, ∵∠EFC=90°=∠BGC, ∴EF∥BG, ∴∠CBG=∠E, Rt△BDC中,∵BD=3,BC=5, ∴CD=4, S△ABC=AB·CD=AC·BG, ∴6×4=5BG, ∴BG=. .................6分 由勾股定理得:CG==, ∴tan∠CBG=tan∠E===. .................8分 22.过D作DE⊥AC于点E, 作DF⊥BC于点F,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