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公务员省考之公务员申论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3年公务员省考之公务员申论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 大题(共10题) 一、材料一:  贫困问题一直被各国认为是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年来贫困的代际传递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它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长期发展,而且折射出一个社会的制度障碍和社会公平问题。  代际传递是很多社会都存在的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会面临此类问题。贫困的代际传递是指贫困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家庭内部由父母传递给子女,使子女在成年后重复父母的境遇,继承父母的贫困和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与因素并将贫困和这些不利因素传递给后代;也指在一定的社区或阶层范围内贫困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代际之间延续,使后代重复前代的贫困境遇。  材料二:  有研究表明,生活在城市贫困家庭中的青少年限于家庭经济资源的穷困处境,普遍面临生存和发展风险。调查结果显示,贫困消弱了青少年医疗保健的机遇。55%的贫困家庭青少年没参加自费疫苗接种,其中有近一半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贫困家庭中有1/3的贫困青少年未参加保险,其中近2/3是因为家庭经济原因。贫困家庭青少年生病时,也有相当部分家庭因为经济贫困而拖延给孩子看病。  材料三:  九年前,陕西农民韩培印的儿子韩胜利考上了西安一所大学,为解决学费和生活费,老韩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也到西安去打工……九年过去了,老韩吃惊地发现儿子小韩大学毕业后的收入甚至比不上当农民工的自己。根本就没办法还掉以往欠下的债。“知识改变命运”在他家似乎成了海市蜃楼。虽然,“知识改变命运”并不是说“知识会改变每个人的命运。”  材料四:  专家分析,近十年来我国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社会底层劳动者的收入增长缓慢,这是造成“穷二代”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体制障碍让社会流动机会减少、流动成本提高。例如,教育是现代社会流动的最主要机制。然而,由于高校扩招后全面收费以及就业难问题的出现,贫困家庭子女通过教育向上流动也越来越难了。  发生在“穷二代”们身上的极端个案颠覆着人们眼中穷人家孩子所具有的勤恳、质朴、善良、懂事的良好形象,少部分“穷二代”盲目攀比,过度消费,不思进取,渴望过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又不肯为自己的理想付出艰苦的劳动;对父母的艰辛视而不见,把父母的付出看成理所应当,不肯为家庭作出贡献,却总是把父母当成提款机;只是认为父母有培养自己的义务,却认识不到自己应该为父母为家庭承担一定的责任。  材料五:  巴西是拉丁美洲地区贫富分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巴西政府推行民生福利政策,稳步缩减贫富鸿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2003年10月,巴西政府推出“家庭补助金”计划。这个计划通过每月向最贫困家庭提供政府补贴的方式,提高儿童的入学率,满足贫困人群的卫生医疗需求,从而达到减少贫困、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和提升社会包容性的目的。  巴西劳动和社会研究所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从2004年至2008年,巴西贫困人群占总人口的比例从33.2%下降到2 2.9%,最贫穷人口得到的财政转移所得占其全部收入也从10%上升到18%,这表明诸如“家庭补助金”等民生福利政策对减少贫困发挥了巨大作用。 【答案】贫困代际传递的原因可从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分析。  内因:一是贫困家庭提供给子女的衣食、教育、与亲代交流沟通的机会和方式等早期社会化的必要条件都较差,贫困家庭更易形成贫困文化,如屈从意识、不愿意规划未来、怀疑权威等等,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并代代相传。二是受教育质量与他人存在差距、受教育程度低导致自身缺乏知识和技能。三是贫困家庭在社会分层体系中处于底层,参与政治机会少,难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四是穷二代大学生在就业时过分依靠高校的力量,不善于利用其它渠道获取就业信息,主动性不够,且自我调节能力弱,遭遇就业难题。  外因:一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资本和社会资源向优势群体的集中,限制和剥夺了处于社会中下层的群体对于社会资源的分享。二是我国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社会底层劳动者的收入增长速度远低于其所需支出的增长速度。三是体制障碍让社会流动机会减少、流动成本提高。具体表现为义务教育演变为竞技教育、高校扩招使贫困家庭通过教育向上流动更加困难;户籍制度的限制提高穷二代成为市民的门槛;教育救助措施、基本的社会保障措施不完善。  建议采取如下措施解决贫困的代际传递:  一是完善分配机制,让贫困者“增收”,缩小贫富差距及城乡差距。二是改革教育机制。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解决经费不足问题,培养优秀教育人才,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减免学费覆盖范围,建立学生资助制度,提高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完善教育救助措施。三是改革户籍制度,减少社会排斥。四是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保证贫困家庭享受医疗服务,缓解看病难题。五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充分发挥职能,为弱势群体提供就业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助其摆脱贫困。六是制定大学生就业政策,为其提供更多的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解决就业难题。 二、材料一近年来,随着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推进,法律规范愈来愈多地被用于精神文明建设领域,成为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促进社会文明行为的重要手段。2020年6月1日,《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施行,明确了各个领域的不文明行为以及值得倡导的文明行为。该条例是对以往相关法律规章的梳理、总括和深化。在此之前,已有《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北京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等地方法规规章,对促进各个领域的文明进步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如2013年1月1日,《北京市公园条例》施行,其中特别对影响园容和游览秩序的行为作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2016年9月19日,《北京市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意在提升人们文明出游意识。此外,全国各地如贵州省、天津市,以及深圳、太原、杭州等24个城市,也先后制定出台了地方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沈阳、南昌等16个城市也在积极启动文明行为立法进程。这些地方立法明确了不文明行为的主要类型和处罚办法。《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明确了重点治理六大领域不文明行为,包括遛犬不牵引,犬便不清理;采挖景区植物,攀折花木,损坏草坪、树木;拨打骚扰电话,发送骚扰短信等。《郑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明确规定,随地吐痰、便溺,现场拒不整改的,将被处以50元的罚款。各地的立法也加大了对文明行为的鼓励力度。《昆明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鼓励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市民、见义勇为人员、优秀志愿者等先进人物。《天津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条例》规定,对于获得国家或者市级精神文明表彰的人员,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其纳入政府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对符合就业困难条件的优先纳入就业援助;对申请在本市落户的,予以加分奖励;鼓励用人单位在招聘招录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录用获得精神文明表彰的人员。各地还多策并举,努力创造更好的文明氛围。《无锡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利用本单位场所、设施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爱心服务点,为环卫工人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员提供饮水、加热饭菜、遮风避雨等便利服务。《滨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规定,大众传播媒介应当按规定刊播公益广告。户外广告牌、电子广告屏、地名牌、公交候车亭、建筑围挡等社会媒介设置公益广告总量占比不低于广告数量的30%。鼓励、支持、引导单位和个人以提供资金、技术、劳动力、智力成果、媒介资源等方式参与文明宣传。《太原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规定,机场、车站、医院、大型商场等公共场所应当配备独立母婴室;女职工集中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配备独立的母婴室。道路广场、公园绿地、商业经营场所、文化娱乐活动场所、体育活动场所、医院、住宅小区等公共场所,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并保持开放。材料二?  《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后,为便于公众的理解,记者对一些专家进行了专访。以下是部分内容。问题1:《条例》在罚则规定方面有什么特点?答:《条例》分三个方面构建法律责任体系。首先,《条例》做到了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罚则有序衔接。比如,《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北京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定》等单行立法已经有的罚则,《条例》就不作重复规定。其次,对于现行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比如,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等,《条例》就规定了具体的罚则。此外,对于拒不改正或者有多次不文明行为的,《条例》规定可以从重处罚,加大处罚的力度。问题2:有哪些惩戒手段和保障措施? 【答案】古语云:“礼也者,犹体也”。文明素养是人在现代社会中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社会良序发展的基石。文明素养的形成非一日而就,它需要“外在有力”,以法律约束行为底线;它需要感召共鸣,以宣传强化意识;它更需要“内在有核”,以自发积蓄力量。“约束”是文明养成的硬件条件,应以良法明确文明行为边界,划定底线标准。它要求在制定时精细全面、有针对、利操作;更要保障执行时的科学严格和长效常态。《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明确了各领域不文明行为的范围,倒逼居民养成文明素养。在构建法律体系时,一方面要与其他法规进行衔接,填补空白且要针对突出问题加强处罚力度;另一方面也要明确执法的具体措施,使其具有可行性。此外,在执法过程中,要形成常态化执法机制,通过灵活的方式严格落实法律法规,增强执法的有效性。文明养成尚需柔性的“引导”,合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等渠道,进行多元化、强创新、广覆盖、有持续的文明宣传,努力营造文明氛围,提升全民文明意识。正如滨州市和北京市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媒介刊播广告,让文明法规走进千家万户。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文明办也发出了“公筷公勺摆上桌,分餐进食好处多”的倡议。但我们也应看到,“变成法易,变世风难”,刚刮起来的文明风尚出现了消退的迹象。文明风尚的养成最忌一曝十寒、三心二意,更强调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应该时时处处推广文明风尚,一定能让文明之花长开,精神之河长清。然而,法律和引导,终究是被动的推进。“止寒莫若重裘,止谤莫若自修”,文明素养的培育,主动为之才是题中之义。文明养成的根源在于激发人的内生动力。通过制定激励措施,广泛发动社会力量,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到公共文明建设、社会共治的队伍中来,以自治增活力、强保障,扬社会正气。为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各地社区推出“时间银行”机制,力争在全国各地通存通兑志愿者帮扶时间,引导民众主动参与到社区养老工作中来。借助志愿时间的循环与积存,为老年群体增添公益保障,降低社会综合养老成本,形成向上向善、互助互爱的社会文明风尚。社会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提升了公民的教养和素质,才能打造文明城市、实现文明强国。 三、资料1  报纸、广播和电视是三大传统新闻媒体。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媒体的种类不断地涌现,目前已经有100多种媒体。第四媒体——网络媒体、第五媒体——网络电视以及第六媒体——手机及其无线增值服务等登上舞台,使得三大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格局已经一去不复返。目前,在传媒格局上,我国已形成了以党报为核心,以都市类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媒体多元并存和竞争发展的新格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1993年我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由于互联网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近十多年来,新型传媒在我国的发展十分快速.让人们感觉到信息获取更加方便、更加便捷。2008年我国网民数量达到 2.53亿,已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几乎每5个人中就有1位网民。据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仍是广大群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而互联网在新闻信息传播的作用和影响力不可低估.已经超过广播。一些主要媒体的重要性排列依次是报纸(占37.7%)、电视(占24.5%)、互联网(占13.6%)、广播(占3.4%)、期刊(占0.4%)。资料2  1983年4月,我国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务员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