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一

举报
资源描述
2023年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一 1.【单项选择题】(江南博哥)教学诗歌鉴赏课,教师讲解“借代”这一修辞手法时,联系其他诗句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下列诗句不适合的是()。 A.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B.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夏完淳《别云间》)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A项,诗句中“桑麻”代指农事。B项,诗句中“南冠”代指俘虏。C项诗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花比作梨花,没有使用借代的修辞手法。D项,诗句中“管弦”代指“音乐”。 2.【单项选择题】学习复句的基本类型,教师组织学生搜集一些条件复句并在小组内分享交流。下列句子适合的是()。 A.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 B.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 C.我们说出的话,无论声音多么嘹亮,都是别的喉咙嘟囔过的 D.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A项,属于假设复句,“哪怕……也……”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 B项,属于因果复句,“之所以……是因为……”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 C项,属于条件复句,“无论……都……”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 D项,属于转折复句,“虽然……但是……”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 3.【单项选择题】学习古代诗词中的“水”意象,教师要求学生整理古人借“水”表达离愁别绪的句子。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A.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B.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A项,诗句出自白居易的《暮江吟》,诗句描绘了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B项,诗句出自王勃的《秋江送别(其二)》,一川波澜在诗人看来已成了两乡山川的分界线,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的不舍和离愁。 C项,词句出自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人借向东流的“一江春水”表达内心因物是人非而生发的忧愁,不含离愁别绪。 D项,诗句出自李白的《将进酒》,诗人借“黄河之水”来比喻逝去的年华,不含离愁别绪。 4.【单项选择题】教师讲解“马之千里者”时,指出该句为定语后置句,并让学生搜集句式相同的文言文句子。下列不符合要求的是()。 A.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B.全石以为底(柳宗元《小石潭记》)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愚公移山》)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A项,句子为定语后置句,定语“能面刺寡人之过”后置,正常语序为“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者”,全句意为“能当面指责我过失的臣子、官吏、百姓”。 B项,句子为宾语前置句,宾语“全石”前置,正常语序为“以全石为底”,全句意为“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 C项,句子为定语后置句,定语“如吾两人者”后置,正常语序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全句意为“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D项,句子为定语后置句,定语“三夫”后置,正常语序为“遂率三夫荷担者子孙”,全句意为“就带领三个能挑担的儿子和孙子”。 5.【单项选择题】学完《变色龙》,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了“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并向学生推荐了一些他们的作品作为课外阅读资料。下列作品不适合的是()。 A.《小公务员之死》 B.《我的大学》 C.《最后一片叶子》 D.《项链》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指俄国作家契诃夫、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A项,《小公务员之死》是契诃夫的短篇小说。B项,《我的大学》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题材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C项,《最后一片叶子》是欧·亨利的短篇小说。D项,《项链》是莫泊桑的短篇小说。 6.【单项选择题】某教师自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后,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做了以下记忆。下列记忆不正确的是()。 A.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 B.语文课程的建设应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 C.语文课程的建设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D.语文课程的建设应注重本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部分指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A、B、C三项说法均正确。D项,“注重本学科的学习”说法错误。 7.【单项选择题】某教研室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围绕“口语交际教学与评价建议”展开研讨。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口语交际教学应注重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原则、要领的掌握 B.口语交际教学应鼓励学生作即席发言或有准备的主题演讲 C.口语交际评价应关注学生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和表达沟通的水平 D.口语交际评价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考查学生的交际能力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A项说法错误,B、C、D三项说法均正确。 8.【单项选择题】阅读有关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按照要求答题。文言文教学并没有在这所学校得到重视,大多数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习惯没有得到培养,对文言文兴趣度不高。在接受调研的学生中,仅有15名学生表示对学习文言文非常感兴趣,占比5.24%;有108名学生表示比较感兴趣,但因为学习时间紧张,没有太多的精力去阅读课外文言文,自己的文言文阅读水平也不太高;有136名学生表示对阅读文言文没多大兴趣,占比47.55%;有27名学生表示对阅读文言文根本没兴趣。另外,有137名(占比近47.9%)学生表示对文言文兴趣一般,不会主动去读文言文,但如果老师要求读就会读。为了改善上述教学现状,学校与教师采取的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A.多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的逸闻趣事,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B.组织文言文阅读专题活动,鼓励学生互相推荐自己感兴趣的文言文 C.提高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增加大量的课时向学生讲授文言文知识 D.组织文言文常识梳理、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材料中提到,初中文言文教学目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学校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三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有限。A、B、D三项措施均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但是提高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并不意味着要增加大量的课时向学生讲授文言文知识,重要的是改进文言文教学方法,丰富文言文教学方式,让学生从根本上产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C项措施不恰当。 9.【单项选择题】阅读一位教师对课文《故都的秋》的教学分析,按要求答题。 《故都的秋》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向往、眷恋之情,并流露出作者忧郁、孤独的心境——在那个时代,社会风云和个人遭际在作者心里投下了阴影,以致对故都清秋的“品味”夹杂着一些苦涩。教学的重点有二:一是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整体感知作者从三个方面描写景物并赞美故都的秋,进一步揣摩景物描写中所融入的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情趣;二是引导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朗读,深入体会作者内心的美好情操,感受人文精神。其中由体会作者内心的美好情操到感受人文精神是教学中应突破的难点。 对上述教学分析的相关分析,不恰当的是()。 A.符合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隋感体验的要求 B.该教师正确把握了语文教学的特点 C.该教师准确把握了散文教学的重难点 D.该教师脱离了对文本的解读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题干中的教师紧紧围绕课文及作者情感进行分析,并没有脱离对文本的解读。D项说法错误。 10.【单项选择题】阅读某教师有关微写作的教学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微型作文是一种形式自由、篇幅短小、能够迅速反映生活的文体,强调用较少的文字表达更加广阔的内容。微型作文和传统的小作文的字数都不多,但小作文对结构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微型作文则强调随性而发,既可以是细节的精雕细琢,也可以是略写。而相对于大作文,微型作文的句子更凝练,有限的篇幅通常要求其单刀直入地表达主题。另外,微型作文除了议论、描写之外,更加注重实用性,可以编段子,可以更加生活化、口语化,这也是其和传统的大小作文不同的地方。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对阅读和写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优秀的微写作教学能够将传统、呆板的作文写作转向多元、带有鲜明个性的自由写作。而微写作要实现突破,必须在形式和思维方式上打破常规,有所创新。 对上述教学论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微型作文的篇幅较短,对写作结构没有要求 B.微型作文在语言表达上不拘一格,比较自由 C.微写作教学可以促进写作教学多元化 D.创新性是微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传统小作文比微型作文有着更加严格的结构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微型作文对写作结构就没有要求,A项分析错误。“微型作文除了议论、描写之外,更加注重实用性,可以编段子,可以更加生活化、口语化”,说明微型作文的语言表达是比较自由灵活的,B项分析正确。“优秀的微写作教学能够将传统、呆板的作文写作转向多元、带有鲜明个性的自由写作。而微写作要实现突破,必须在形式和思维方式上打破常规,有所创新”,C、D两项分析均正确。 11.【单项选择题】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学生理解本段文字表达的重点时,进行了如下解释。 学生甲:一般开头是文章的重点,所以“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是这段文字表达的重点。 同学乙:对,一般开头是重点,但是这段话的重点应该是“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因为“不必说……也不必说……”的句式中“也不必”后的内容才是重点。 同学丙:不对,文段的第一句话是为了引出“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这句话。所以,这才是文章的重点。 同学丁:不对,老师说过,一段的中心句或者在首句,或者在尾句,所以丙说得肯定不对,而首句也不是重点,所以重点肯定是末句“……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对上述回答的相关处理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