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电力调配一体化集控中心系统调试方案

举报
资源描述
电力调配一体化集控中心系统调试方案 7.1 主要调试范围 (1) 电力调配一体化集控中心系统调试 (2) 电能量计量计费系统调试 (3) 电力远程巡检系统调试 (4) 检修计划管理系统调试 (5) 综合自动化系统终端调试 (6) 配电终端柱上开关自动化装置调试 (7) 电量管理终端调试 (8) 电力远程巡检终端调试 (9) 通信系统调试。 7.2 总体调试计划 序 号 施工内容 时间节点 安全关注点 1 集控中心 设备试验 设备安装完毕后 交叉作业物体打击、临边及坑洞、设 备状态、试验接地、试验监护 2 终端设备 单体调试 终端设备安装完毕后 设备状态、试验接地、光设备及材料 防尘防挤压 3 直流电源 系统调试 电池充放电完毕后 防直流触电、正负级短路或接地 4 二次回路 系统调试 二次缆敷设接线完毕后 设备状态、试验接地、试验监护 5 通信调试 二次缆敷设接线、和终 端通讯接线完毕后 集控中心与终端站点间通过网络通 道进行测试 6 系统调试 系统布置完成后 系统功能、系统用户权限、数据配置 情况 7 投运测试 投产时 检查系统有无异常 7.3 调试前准备 1、单体调试 验证工程点表,查看各个设备终端运行情况、实体调试、带负载调试,根椐工程点表验证各个环节的一、二次接线与终端的工程数据库等。 2、各终端通道联调 由通信专业的人员将专用数据通信光缆从通信室布到各个终端的通信接口 处,并完成通道测试,通道测试的主要内容为:通信质量、通信带宽、通信时延, 由通信专业的工作人员在各个终端站点安装一部可与系统联系的路电。 3、系统的联调联试注意事项 (1) 条件 组织制定详细的系统调试方案,应包含各个站点终端的远程调试计划表以及应有应急方法等。 (2) 人员配置 集控中心:施工总负责人 1 人、施工人员 2 人、系统维护人员 4 人、通信专业 1 组 各站端(终端):施工人员 2 人/组、系统维护人员 1 人/组、通信专业 1 人/组 4、硬件配置准备 稳定可靠的电源、稳定可靠的通道、2 部路电、2 部市电5、注意事项 调试时应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人员的安全作业。相关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其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操作,不得私自进行操作。 调试前明确调试的总体工作量。系统监控数据量大,调试涉及的配合单位多, 不同区段施工完成节点各不相同,终端设备安装进度、调试数据点表均存在差异, 因此调试前综合考虑工程节点和设备特点后明确调试总体工作量,合理制定调试计划、有效组织人力物力展开调试任务。 6、调试原则 为达到过程跟踪目的,施工人员与调试人员在集控中心和现场同步确认调试 结果、现场调试人员与施工人员共同确认现场设备反馈结果,提高调试效率,节省人力物力消耗。 (1) 功能逐项确认的原则 严格按照数据点表调试,对各监控点逐一确认,做到不漏项,保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 (2) 设备功能同步验证的原则 调试中同步对终端的闭锁关系、上下行对应关系、状态量、逻辑关系进行充分验证。 (3) 先验界面后调功能的原则 根据竣工图纸对集控中心操作界面进行验收,核对界面设备平面示意图,设备位置与现场一致后,再对网关设备进行功能性的调试,避免因操作界面绘制错误造成设备错误。 (4) 图形界面的验收原则 根据竣工图纸对系统示意图进行核对图形界面与现场的一致性,根据竣工图纸检查界面中设备编号是否统一、正确,上、下行关系有无错误。 7.4 通道检测 通道检测是在集控中心与终端站点间通过网络 PING 方法,对通道进行测试。 1、对应关系检查 测试通道前,首先核对数据传输介质、网络端口和通信数据的正确性,防止由于接线及数据制作错误导致通道中断。 2、网络 PING 方法 利用笔记本电脑网络 PING 方法进行通道检测,通过主 站笔记本与终端设备互 PING、集控中心设备与终端笔记本互PING、集控中心笔记 本与终端笔记本互 PING 三种方式,能够有效检测集控中心、终端设备双通道中断原因。 3、通道切换功能的检验 通过插拔路由器、交换机、通信模块等连接设备接口网线进行通道切换测试, 避免由于通信管理机、RTU 设备死机导致双通道切换失败。 7.5 系统现场调试 1、通讯调试 通信调试由终端现场触发(或模拟触发)的通信信号,集控中心根据数据点表对终端上传的监测点信号进行逐项确认。 (1) 通信的种类:状态信号、转换信号、报警信号及保护信号等组成。 (2) 按次序逐项确认:注意次序性。调试按顺序逐一确认,当保护信号输出点较多,切忌一次性将信号全部上传再确认,这样会导致信号点取反、节点粘连或多信号采集同一节点时不易发现。唱票确认。终端与集控中心调试人员紧密配合, 当终端完成信号触发上传后立即告知集控中心,集控中心及时给予确认反馈。 (3) 报警和保护信号:为实现故障信号的上传,由终端人员通过短接跳闸回路连片模拟各种故障信号,将故障信号上传至集控中心。在调试时,要注意实际触发信号的名称与集控中心显示故障描述语言是否一致,以及后台与集控中心显示信息是否一致等。 (4) 当通信信号未上传时,首先要利用软件进行召唤,判断是否由于网络延迟造成数据未及时更新。若召唤后,通信信号仍未上传,则检查集控中心是否收到报文,数据或是否报文解析失败所致。若均未发现问题,则集控中心应与现场核对设备点表,判断是否点表有误或是通信参数未对应等造成。 2、远程通讯测试 远程通信的调试方法是集控中心远动操作现场设备动作开关,终端现场人员确认设备动作状态。 (1) 远程通信的对象:远程通信的现场设备。 (2) 设备动作验证:集控中心的远程通信调试,要在当后台机(或监控盘)远动调试完成后进行。切不可在本体调试完成后,立即开始与集控中心进行远动调试。在与集控中心确认远程通信信号时,要同时与监控屏显示确认。现场设备动作调试必须要有厂家专业人员在线路进行确认进行。 7.6 系统功能调试 扩展功能的调试方法是根据管理系统功能,在集控中心远程操作修改相关数据或通过调取历史事件记录对各种运行数据进行查询,并与终端确认数据显示一致。通过调取故障报文、事件记录等数据信息,与被控设备系统进行核对,检验数据记录等是否一致。通过数据核对,及时发现数据记录中上传信息的漏项、缺失及显示不一致问题。 7.7 控制权限测试 系统对设备的控制分为现场控制和远程控制,现场控制具有最高优先权。 7.8 用户分类测试 监督员:Viewer 级用户,浏览画面,查看参数。 操作员:Operator 级用户,可以浏览监控画面,查看参数,切换车间数据监视控制。 工程师:Configurator 级用户,具有前面两个用户的所有全限,并可对系统进行配置和更改参数设置和维护功能。 管理员:Adminstrator 级用户,具有系统的一切权限。 7.9 报警信息测试 报警信息测试包括系统报警信息、过程报警信息、设备维护警示信息。 事件信息确认,弹出事件列表对话框和事件属性对话框在事件属性对话框的选项卡选择查询的日志类型、日志产生的时间范围、日志信息。 7.10 其它测试 系统设备工作环境测试; 系统设备硬件的全面交付巡视; 系统性能和状态的测试。 7.11 硬件外观检查 (1) 保护屏体及屏内设备 装置的表面不应有影响质量和外观的擦伤、碰伤、沟痕、锈蚀、变形等缺陷; 装置面板键盘完整,操作灵活,液晶屏幕显示清楚,指示灯显示正常 (2) 端子箱 1) 端子箱内应无严重灰尘、无放电、无锈蚀痕迹。 2) 端子箱内应无严重潮湿、无进水现象。 3) 检查端子箱的驱潮回路、照明完备。 4) 端子箱的接地合格。 5) 端子箱内各元器件外观良好,空气开关、熔断器等参数规格符合要求。 6) 端子箱内各种标识应正确齐全。 (3) 二次回路接线 1) 跳(合)闸引出端子应与正电源适当隔开,至少间隔一个端子。 2) 正负电源在端子排上的布置应适当隔开,至少间隔一个端子。 3) 为防止断路器、刀闸辅助触点拉弧,交流电压窜入直流回路,断路器、刀闸的同一层辅助触点只能都接入直流回路或都接入交流回路。 4) 对外每个端子的每个端口原则上只接一根线(尽可能优化端子接线), 相同截面的电缆芯接入同一端子,接线不超过两根,不同截面的电缆芯不得接入同一端子,所有端子接线稳固。 5) 交、直流的二次线不得共用电缆;动力线、电热线等强电线路不得与二次弱电回路共用电缆;各相电流线、各相电压线及其中性线应分别置于同一电缆内。二次回路电缆不得多次过渡、转接。电流回路电缆芯截面≥2.5mm²。 6) 所有二次电缆及端子排二次接线的连接应可靠,芯线标识齐全、正确、清晰,芯线标识应用线号机打印,不能手写。芯线标识应包括回路编号及电缆编号。 7) 电缆采用多股软线时,必须经压接线头接入端子。 (4) 抗干扰接地检查 1) 装设静态保护的保护屏间应用截面不小于 100mm2 专用接地铜排直接连通,形成保护室内二次接地网。保护屏柜下部应设有截面不小于 100mm2 接地铜排, 屏上设接地端子,并用截面不小于 4mm2 的多股铜线连接到接地铜排上, 接地铜排应用截面不小于 50mm2 的铜缆与保护室内的二次接地网相连。 2) 保护屏本身必须可靠接地。 3) 保护装置的箱体,必须可靠接地。 4) 所有开关场二次电缆都应采用铠装屏蔽电缆,对于单屏蔽层的二次电缆,屏蔽层应两端接地,对于双屏蔽层的二次电缆,外屏蔽层两端接地,内屏蔽层宜在户内端一点接地。以上电缆屏蔽层的接地都应连接在二次接地网上。严禁采用电缆芯两端接地的方法作为抗干扰措施。 7.12 直流电源检查 (1) 保护及控制电源 1) 断路器控制电源与保护装置电源应分开且独立,第一路控制电源与第二 路控制电源应分别取自不同段直流母线;对于双重化配置的两套保护装置,每一 套保护的直流电源应相互独立,两套保护直流供电电源必须取自不同段直流母线。 2) 两套保护与断路器的两组跳闸线圈一一对应时,每套保护的直流电源和其对应的断路器跳闸回路的控制电源必须取自同一段直流母线。 3) 若断路器操作机构箱内或保护操作箱内有两组压力闭锁回路,两组压力闭锁回路直流电源应分别与对应跳闸回路共用同一路控制电源。 4) 对于由一套保护装置控制多组断路器,要求每一断路器的操作回路应相互独立,分别由专用的直流空气开关(直流熔断器)供电;保护装置的直流回路由专用的直流空气开关(直流熔断器)供电。 5) 保护通道设备电源(放置在通信机房设备除外)应与对应的保护装置电源共用一组直流电源,二者在保护屏上通过直流空气开关分开供电。 6) 电压切换装置直流电源宜与本间隔控制回路直流电源共用一组电源,二者在保护屏上通过直流断路器分开供电。 (2) 直流空气开关及熔断器 1) 应采用具有自动脱扣功能的直流空气开关,不得用交流空气开关替代。保护屏配置的直流空气开关、直流熔断器应有设备名称和编号的标识牌。 2) 直流总输出回路、直流分路均装设小空气开关时,必须确保上、下级小 空气开关有选择性地配合。 3) 直流空气开关下一级不宜再接熔断器。 (3) 寄生回路检查 1) 只投入第一组操作电源,确认第二组操作回路及出口压板对地没有电压; 2) 只投入第二组操作电源,确认第一组操作回路及出口压板对地没有电压; 3) 投入本间隔保护的所有交直流电源空气开关,逐个拉合每个直流电源空气开关,分别测量该开关负荷侧两极对地、两极之间的交、直流电压,确认没有寄生回路;对于采用弱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