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对联题专项复习(相关知识+考试题型+应用练习)

举报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对联题型解题指导 一、对联相关知识 一、对联的定义: 对联,对联,又称楹联、对子、联语、对句、联对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需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是传统文化之一。对联一般由上联、下联和横批构成。在考试中,则很少接触或用到横批。 二、区分对联上下联的方法: 1.按音调平仄区分。 一般看尾字声调,上联尾字的声调应为仄声,下联尾字的声调为平声(即拼音中的一声和二声)。 2.按因果关系区分。 “因” 为上联,“果” 为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这一对联。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因此,“方向正确城乡富”为上联,“政策英明衣食丰”为下联。 3.按时间先后区分。 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这一对联。“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因此,“风送莺歌辞旧岁”为上联,“雪伴梅香迎新春”为下联。 4.按逻辑关系区分。 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一对联。这副对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因此,“勤俭持家家道昌”为上联,“团结建国国事兴”为下联。 三、对联的贴法: 1.看位置。当你面向门站立时,上联要贴在右手边(即门的左边),下联要贴在左手边(即门的右边),上下联不可贴反; 2.看横批。按照古人写字的习惯(由右至左),以背对门的方向为准:上联在横批左下方(即右侧),下联则在横批右下方(即左侧)。按照现在人写字习惯(由左至右),则以面对大门的方向为准:对联也是上联在左,下联在右。 四、朗读对联的方法: 先读上联,后读下联,最后读横批。 五、对联的种类: 正对:构成对偶的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补、相衬。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对立。 流水对:也叫“串对”,流水对讲究的是上下句内容相连,具体来说,构成“流水对”的上下句会存在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六、属对(即创作对联)的原则: (1)字数相等。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不能有一字之差。 (2)词性相对。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也需对称。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3)意义相关。上下联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节奏相合。上 下两联的停顿位置是相同的。 (5)平仄相协。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平仄相协,富于音乐。 (6)结构相应。上下两联的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方面不够严格的叫“宽对”。高考一般只作”宽对”的要求。 二、解题指导 【策略】 1.牢固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2.灵活运用对联的相关知识来解答问题。 【技巧】 一、补写对联的步骤 第一步,分析上(下)联规定的主题。 第二步,根据主题确定上(下)联的内容。 第三步,分析上(下)联的词性、句式。 第四步,第四步,根据已知联的词性、句式确定补写联相应的对字、对词。 二、对联撰写方法 1.比喻法: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根据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反喻、互喻等。 ——勤是摇钱树,俭为聚宝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比拟法:比拟就是运用联想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描写,即故意把物当成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当成乙物。 ——稻草捆秧父抱子,竹篮装笋母怀儿。 3.夸张法:即通过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形象的描述,借以突出描写对象的主要方面和本质特点。 ——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里者乾坤。 4.衬托法:就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联);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斯真霸越,西施羞上范家船。(淅江绍兴上虞虞姬庙联) 5.对比法:上下联内容互相对比(类似句内自对)。 ——心清水浊,山矮人高。 6.反对法:就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飞墓前联) 7.双关法:利用同音字,使语带双关。 ——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荷”、“藕”、“杏”、“梅”另有谐音,第二层意思是: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 8.用数法:对联中巧妙地运用数字,以增强对联的表现力,显得生动活泼。 ——万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 9.用典法:借历史典故或有出处的词语来说明事物。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年抬望眼;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这是赵朴初先生为岳飞庙题的对联,用了五典。“老柏”指岳飞墓前精忠柏,传为岳飞忠魂所化。“抬望眼”、“收拾山河”、“壮志”、“驾长车”都出自岳飞的《满江红》。《文心雕龙一丽辞》 说“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就是指用典。用典之所以难,是因为文意两方面都不易配合妥当。赵先生的这副对联用的自然而贴切,即使没有读过《满江红》的,也照样可以理解。当然,用典冷僻,晦涩难懂,是不宜提倡的。 三、考查题型 (一)选择题 1.下面是“和美家庭”推荐组为宁宁家庭拟写的颁奖词和备选对联。请依据颁奖词,从备选对联中选出最适合宁宁家庭的一副对联( ) 【颁奖词】 热心公益,志愿服务,全家行动,用奉献诠释和美;疫情紧急,义无反顾,医者仁心,用行动践行和美;千里驰援,守望相助,三代和睦,用家风传承和美。 【备选对联】 A.义方教子勤为德 大志兴家寿乃康 B.移山岂笑愚公拙 填海当知精卫专 C.白衣逆行担道义 薪火相传远家声 D.风雨有情洁宇宙 人间重爱育桃李 【答案】C 【详解】A.“勤为德”“寿乃康”说的是个人,和祝寿有关,不符合宁宁家庭情况; B.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说的是坚韧不拔,颁奖词强调的是奉献,主题不一致; C.“白衣”指医护人员,“薪火相传”在这里比喻无私奉献、勇担道义的精神代代相传,符合主题; D.“育桃李”说的是培养学生,颁奖词没体现这一方面; 故选C。 2.文段空格处填入下联最恰当的是( ) “扬州好,茶社客堪邀。”大清早,一碟烫干丝,两只三丁包,再来一壶绿杨春,呱呱叫!“十里春风吹琼宴,______”下班后,约三五好友,去饭馆小聚,品品美食,聊聊家常,真惬意!可不是个好地方? A.楼台处处迷芳草 B.二分明月落金樽 C.拂浪旗开日月浮 D.万家杨柳挂新秋 【答案】B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补写对联的能力。阅读文段可知,这副对联与吃饭有关,而“金樽”指的是酒杯,“落金樽”指喝酒,与“吹琼宴”相对应;“十里春风”与“二分明月”都为景物描写,是非常整齐的对偶;故选B。 对联补写题 3.获得了口碑和收视率双丰收的央视大剧《青山不墨》讲述了小兴安岭两代林业工人投身祖国建设,保护青山绿水的感人故事。语文兴趣小组创作了一副对联,请根据下面这段话,按照对联的要求补写下联。 郁郁葱葱的青山虽不曾着墨,千年来守护着我们的梦想; 碧绿的流水虽没有弦,却是一架万古不变地弹奏着乐曲的琴。 上联:青山不墨千年梦 下联:_____________ 【答案】绿水无弦万古琴 【解析】本题考查对联。拟写对联时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 上联“青山不墨千年梦”是根据“郁郁葱葱的青山虽不曾着墨,千年来守护着我们的梦想”提炼概括出来的,下联可从“碧绿的流水虽没有弦,却是一架万古不变地弹奏着乐曲的琴”提炼概括。拆解上联“青山不墨千年梦”,由“青山”“不墨”“千年梦”构成。按相应位置从“碧绿的流水虽没有弦,却是一架万古不变地弹奏着乐曲的琴”中找词性相同、意思相近的。根据对联的要求可知,与上联“青山”相对应的是“绿水”,与“不墨”相对应的是“无弦”,与“千年梦”相对应的是“万古琴”。综合以上分析,整理对联为:绿水无弦万古琴。 4.请根据提示将下面对联补充完整,并说说你对这副对联的理解。 上联:行是________之始 下联:学非问不明 注:对联的作者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他原名知行,后来改为行知。 【答案】知。理解:亲自实践是求知学习的开始,只有善于发问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意思对即可) 【详解】本题考查对联相关知识。 对联的特点: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对应位置词性相同。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对的位置上。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按韵脚来分,上联韵脚应为仄声,下联韵脚应为平声,谓之“仄起平收”。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 从下联可知,上联填写的词与“问”处于同一位置,与下联是“学问”的拆分,故,联系“陶行知”之“行知”可知,上联应填写为“知”。拆分了“行知”二字。意思上:上联表现了“行”与“知”的关系,只有先去做、去实践,去行动,才能有知识,有见识,有智慧;下联则表现“学”与“问”的关系,只有能问、会问、善问,才能学得明白、学得通畅,成为一个明晓事理的人。 调整组合题 5.同学们准备给大庸古城十景之“状元坊”“文昌阁”分别配上对联,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三千笔墨轻描大爱天地,十万狼毫劲写苍生庙堂。 ②捧日瞻云来者人人仰视,含烟步月仙娥隐隐徘徊。 ③百战争锋玉笋班前上座,十年磨剑金銮殿里头魁。 A.①③ B.②③ C.③① D.③②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对联。 对联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①“三千笔墨”“十万狼毫”是用笔墨代指文学活动,该句喻指各种文学艺术形式描绘出祖国大好河山,写尽人生百态,适合张贴在“文昌阁”的对联; ②“捧日瞻云”用于比喻忠心辅佐帝王;“步月仙娥”喻指追求美好。与题干两处景点主题不符; ③“金銮殿里头魁”暗指通过殿试夺魁,中了状元,适合张贴在“状元坊”的对联; 故选C。 6.下面四个句子是徐州黄楼“五省通衢”牌坊上的两副对联,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地锁江淮人文一脉兴秦汉 ②九州胜景龙吟虎啸帝王都 ③衢通南北气势千秋贯古今 ④五省通衢禹列尧封神圣地 A.①④③② B.④②①③ C.③①②④ D.②①④③ 【答案】B 【详解】此题考查对联知识。对联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一致;结构相同;平仄相对。阅读各个选项可知,“兴秦汉”和“贯古今”都是动宾短语,“帝王都”和“神圣地”都是偏正短语,所以①③为一组,②④为一组,排除AD;再从平仄角度考虑,一般情况下上联的尾字为仄声,下联的尾字为平声,“汉”“地”为仄声,所以①④均为上联,“都”“今”为平声,②③为下联;故选B。 (二)创作题 7.班级拟创办班刊《飞扬青春》,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二:请把下面6个词语组成一副切合班刊主题的对联。 一片心 振翅 少年 九万里 报国 鲲鹏 【答案】鲲鹏振翅九万里,少年报国一片心。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对联。对联分上下两联,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要做到平仄相合,音调和谐。“鲲鹏”与“少年”都是名词相对;“振翅”与“报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