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湘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3春精编版)

举报
资源描述
湘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教 学 设 计 第一单元 探秘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1.神奇的显微镜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自然水域中的水里有微小生物。 了解显微镜发明与发展的历程。 知道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及用途。 [科学探究] 针对“自然水域中的水里有没有微小生物”进行猜测,能采集水样并先后通过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进行观察对比,感受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的便利。 从采自任一自然水域的水样中发现微小生物的事实,能推测出自然界一般水体中都含有微小生物。 [科学态度、STSE] 对于探索微小生物有兴趣,乐意了解显微镜发明发展的历程,认识到显微镜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科学发现,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的联系。 懂得显微镜是探索微观世界的重要发明,积极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及用途。 【教学准备】 [教师]池塘水、载玻片、滴管、放大镜、显微镜,教学课件。 [学生]记录笔、活动手册。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看单元页画面,读小诗:大树下面小草立,大象脚边小蚂蚁,生命纷繁又复杂,基本结构无大异?显微镜下瞧仔细,深入观察来学习。 (2)引入新课并提问: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探究生物体的基本结构。首先,从自然水域中的水开始,如果从江河湖海池塘等这些自然水域中取一滴水,猜一猜,这一滴水里有什么? (3)学生进行预测。(如果预测中有微小生物,后续教学则是寻找证据。反之,则按教材呈现的方式进行发现式教学) (二)新课学习 1. 观察自然水域中的一滴水 (1)明确任务:分组观察自然水域中的一滴水。 (2)介绍材料:课前采集的自然水域中的水样、滴管、载玻片、放大镜、显微镜(考虑到学生还没学习使用显微镜,教师事先调好显微镜,供学生使用,或由教师演示)。再次强调安全采集水样的重要性。 (3)交待实验步骤: a.用滴管在水样中取一滴水,然后将这滴水放置于载玻片上。 b.分别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这滴水,将观察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c.用教师课前初步调好的显微镜观察这滴水。将观察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也可以采取教师演示、投影的方式进行) (4)交流:从使用肉眼到放大镜,再到显微镜,我们的观察结果有变化吗?有什么不一样吗?说一说我们的想法和感受。 (5)小结:自然水域中水样里有微小生物。从采自任一自然水域的水样中发现微小生物的事实,可以推测自然界一般水体中都含有微小生物。 放大镜将观察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到了一些细节。显微镜能让我们看到在肉眼和放大镜下看不到的事物。 2. 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1)自主阅读材料:教材P3-P4的显微镜的发展史。将所得的信息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2)交流:说一说,阅读了这段材料,你有什么感受? (3)复述显微镜的发展与发明历程:学生采取接龙的方式呈现。 (4)小结:显微镜的发明,打开了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新窗口。正是人类对微小世界不断追寻的好奇心,推动了显微镜的发展进步,更推动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科学认识! 3. 了解显微镜的构造 (1)实物展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显微镜能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事物。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显微镜的主要构造。 (2)教师逐一介绍显微镜的各个部位及名称。重点介绍:显微镜主要由两组透镜组成,其中装在镜筒上端,接近眼睛的透镜组叫目镜;装在镜筒下端,接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组叫物镜。 (3)学生介绍:扮演小老师,介绍显微镜的各个部分名称及作用。评选出最优的小老师。 (4)练习:活动手册P2, 在图中标注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 (三)整理。 【教学时间】 2.洋葱表皮的秘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常见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知道洋葱表皮是由一个一个紧密挨着的“小格子”组成的。 初步了解洋葱表皮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步骤。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操作显微镜,并在观察洋葱表皮永久玻片标本的活动中练习操作技能,同时观察到洋葱表皮的细胞结构。 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洋葱表皮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能自制洋葱表皮临时玻片标本并用显微镜观察。 [科学态度、STSE] 积极参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的探究活动,规范操作,严谨认真。 懂得正确使用显微镜和正确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对于科学观察都很重要。 【教学准备】 [教师]显微镜、洋葱表皮永久玻片标本;洋葱、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清水、刀片、碘酒、吸水纸;教学课件。 [学生]洋葱、记录笔、活动手册。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复习:说一说显微镜的组成部分及名称。 (2)引入:教师展示洋葱,并讲述: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你想知道关于洋葱的秘密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洋葱表皮的秘密吧!首先,我们要学会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 (二)新课学习 1.学习使用显微镜 (1)教师演示并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a.取镜和安放:一只手握住镜臂, 另一只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平放在桌上。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b.对光:一只眼注视目镜内,调节反光镜,使目镜视场内亮度适宜。 c.调节: 把所需观察的标本放到载物台上,转动准焦螺旋,将镜筒尽量调低,注意不要让物镜压到标本上。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有时还需要移动观察的标本,才能达到最佳观察效果。 (2)学生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说一说,在使用显微镜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2. 观察洋葱表皮永久玻片标本 (1)明确任务:正确操作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2)实验材料:洋葱表皮永久玻片标本、显微镜、放大镜、记录笔。 (3)实验方法: a.显微镜取镜和安放、对光。 b.将洋葱表皮永久玻片标本放置到载物台上,调节显微镜,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c.观察洋葱表皮。观察时,双眼要同时睁开,一边观察,一边记录。 (4)交流:根据观察和记录的结果,说一说,洋葱表皮有什么细微的结构? (5)小结:洋葱表皮有一个挨着一个的小格子,每个格子里还有一个小圆点。 (6)继续探究: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的结果,用放大镜看得到吗?试一试。 (7)小结:用放大镜看不到洋葱表皮的这些微小特征,用显微镜才可以看到。 3. 自制洋葱表皮临时玻片标本 (1)思考:永久玻片标本和临时玻片标本有区别吗?区别是什么? (2)讲述:玻片标本的种类,从保存时间长短分,有临时玻片标本和永久玻片标本。临时玻片标本和永久玻片标本制作过程基本一致,只是永久玻片制作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封片。而临时的玻片标本,一般都不封片,不能长期保存。 (3)教师演示自制洋葱表皮临时玻片标本的步骤: a. 擦:擦拭载玻片、盖玻片。 b. 滴: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c. 划:在洋葱内表皮上用刀片划出一个约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使用刀片时注意安全! d. 取:用镊子小心撕取洋葱内表皮。 e. 展:将洋葱内表皮置于载玻片的清水中,使之平铺开。 f. 盖:从一侧开始慢慢盖上盖玻片,不能有气泡产生。 g.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染液,如碘酒,给洋葱表皮着色。 h. 吸: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取多余的染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均匀染色。 (4)学生尝试制作标本,教师巡视指导。 (5)标本成果展示。 (6)实验:将自制临时玻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7)交流: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三)整理。 【教学时间】 3.细胞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动植物都是由类似于“小格子”(内部填充复杂物质)的结构组成的,这种结构称为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了解细胞的发现史。 [科学探究] 用显微镜依次观察一些植物、动物和人体部分结构的永久玻片标本,能分别归纳出植物细微结构、动物细微结构和人体细微结构的特征,进而归纳出动植物都是由类似“小格子”的结构组成。 [科学态度、STSE] 对于认识生物的细胞结构有兴趣,积极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体会到技术发展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细胞发现史,感受科学的发展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显微镜、植物永久玻片标本(蚕豆叶下表皮、植物根尖、玉米茎横切、松树茎横切)、动物永久玻片标本(蛙卵、草履虫、鸡血)、人体永久玻片标本(血液、口腔上皮、骨骼肌横切)、教学课件。 [学生]记录笔、活动手册。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复习: a.说一说,正确操作显微镜的三大步骤是什么? b.回想一下,上节课我们用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回答。 (3)引入:我们通过显微镜观察知道,洋葱是由许许多多微小的“格子”组成的,那其他植物的细微结构是什么样的?我们今天一起来探究下吧! (二)新课学习 1.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永久玻片标本 (1)实验任务: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下列植物永久玻片标本(蚕豆叶下表皮、植物根尖、玉米茎横切、松树茎横切),并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2)交流:这些植物的细微结构各是什么样的?植物的细微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 (3)学生汇报。 (4)小结:植物的细微结构都是由类似的“小格子”组成的,“小格子”有大有小。 (5)继续探究:动物的细微结构是什么样的?和植物的细微结构是否有相同之处? 2. 用显微镜观察动物和人体的永久玻片标本  (1)实验任务: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下列动物永久玻片标本(蛙卵、草履虫、鸡血),并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2)交流:这些动物的细微结构各是什么样的?动物的细微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 (3)学生汇报。 (4)小结:动物的细微结构也都是由类似的“小格子”组成的,“小格子”有大有小。 (5)继续探究:用同样的方法在显微镜下观察人体永久玻片标本(血液、口腔上皮、骨骼肌横切),并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6)交流:说一说,这些人体的细微结构各是什么样的?人体的细微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 (7)思考:植物和动物、人体的细微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都由“小格子”组成的。) (8)小结:动植物都是由类似于“小格子”(内部填充复杂物质)的结构组成的,这种结构称为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9)自主阅读材料:教材P12细胞发现史的内容。 (10)交流:阅读这则材料后,说一说你的感受。 (11)学生复述细胞的发现过程。 (三)整理。 【教学时间】 第二单元 微生物 第一课 发霉和发酵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空气中的食物及物品容易发霉。 知道人们很早以前就发现了食物可发霉、野果可发酵变酒的现象。 [科学探究] 回顾观察生活中的发霉现象,能针对物品发霉的条件作出假设,据此设计对比实验并以馒头为例进行研究,证实发霉需要温暖潮湿的条件。 阅读有关“野果可发酵变酒”的科学史资料,联系发霉现象,能对发酵的原因作出初步的猜想。 [科学态度、STSE] 乐于探究食物发霉的条件,尊重证据,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面包片或馒头片、密封小塑料袋、水、滴管等;教学课件。 [学生]记录笔、活动手册。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看单元页画面,读小诗:果实粮食酿美酒,橘子发霉长绿毛。伤口感染有危险,打针消炎来治疗。谁的本领这么高?显微镜下找一找! (2)思考:想一想,诗里面这个“本领高”的东西是什么? (3)学生自由猜测: 微生物。 (4)引入: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将深入探究“微生物”那些“厉害的本领”。一起来看看吧! (二)新课学习 1. 观察生活中的发霉现象 (1)课件展示教材P14上方四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