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湘科版六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2023春)

举报
资源描述
六年级科学下册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了“遗传与变异”“化石”“能源”“地球—我们的家园”“我学习了科学”和“科学的历程”共6个单元,包括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科学与技术4个方面,共18课(分别对应6个单元为3、3、4、5、2、1课时)。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单元《遗传与变异》从认识生物性状入手,按“现象→规律→应用”的逻辑,帮助学生发现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分析归纳遗传变异的规律,了解遗传变异规律在生产中的应用。这样的编排意在让学生先通过观察、阅读、调查等方式了解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特性,再通过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的认知逻辑来建构单元概念。第1课按“认识人的常见性状→观察记录自己的性状→调查自己和父母性状的相似与不同→比较我和兄弟姐妹性状的相似与不同”设立了4个环环相扣的进阶活动。第1个活动“认识人的常见性状”是第2个活动“观察记录自己与同学性状”的基础,而观察记录自己与同学性状又是第3个活动“调查自己和父母性状的相似与不同”、第4个活动“比较我和兄弟姐妹性状的相似与不同”的基础。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人的遗传与变异特征。第2课是在第1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总结动植物的遗传变异规律。第3课引导学生阅读动植物的育种历史、孟德尔寻找遗传规律、袁隆平应用遗传规律育良种的资料,帮助学生认识了解遗传规律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第二单元《化石》。化石是经过地质作用保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迹或遗物,它们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也是人类认识远古生物的重要线索,因此第二单元对进化的探究就从研究化石开始。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进化过程很缓慢,化石记载了不同时间节点的生物信息。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本单元以化石为载体,按“化石里有什么→化石是怎样形成→怎样挖掘化石”的结构,安排3课“化石带给我们的信息” “恐龙的故事”“我们来发掘化石”。第1课按“识别生物化石→比较灭绝生物和现存生物、比较化石生物与现存生物→分析马的演化过程”3个进阶层次设置了4个观察、比较活动,引领学生了解生物的进化现象,体会化石带给我们的信息和研究价值。第2课分为“认识恐龙化石→了解恐龙化石的形成过程及生存年代”两个进阶层次。第3课以考古工作者发掘恐龙化石为例,通过了解他们的工作流程,引导学生模拟化石的发掘过程,习得发掘化石方法。 第三单元《能源》隶属于“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这一上位概念。基于这一点,本册教材以“系统与平衡”为内容主题,整合了“能源”“地球—我们的家园”前后两个单元,从保护地球家园系统平衡的宏观视角,引领学生展开能源和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环境破坏现状等内容的探究活动,联系国家整体利益、国家能源现状,使得学生形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开发新能源的意识。本单元依据能源的基本形态,结合人类对能源的利用与开发的发展趋势,按照”分—分—总”的结构,以“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多类别能源”为顺序组织内容。第一个分支:一次能源。包括第1课“常用的燃料”、第2课“太阳能及其利用”(追溯燃料的来源,太阳能是自然界中以原有形式存在的、未经加工转换的能量资源,是天然的,属于一次能源)。其中,第1课按“燃料来源→煤、石油、天然气是怎样形成的→难以再生→来自太阳能”的认知顺序,引领学生搜集资料,了解燃料的来源和难以再生的特点;第2课按“了解太阳能的特点及利用→了解太阳能热水器对太阳能的利用→自制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认知顺序编排了两个进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设计、制作能力。需要说明的是,一次能源又可以分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第1课中的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第2课中的太阳能则属于可再生能源。第二个分支:二次能源。第3课“电能的来源”引领学生整理回顾已学知识,进而通过计算、分析、调查,了解电能是人们对一次能源加工后的能源(二次能源),而且我们使用的电能大部分来自不可再生能源,通过调查节能灯的应用情况等活动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第4课单元总结:多类别能源的利用与开发。引领学生调查了解我国的能源问题,阅读了解新能源及其开发类别、途径和方法技术。 在学习了”能源”之后,第四单元继续以“系统与平衡”为内容主题,从保护地球家园系统平衡的宏观视角,联系身边及国内外情况,引领学生开展资源利用与开发、环境破坏现状等内容的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形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本单元按照”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分类探究→综合应用”的认知流程,以”总—分—总”的结构建构单元。第1课”生命的家园”,站在地球这个大生态系统的视角,引领学生分析”生命必需的条件”,了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资源、环境现状,发现问题与隐患,为后面分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第2课”从家乡的小河说起”,针对水环境,引领学生开展实地调查、资料搜集、实验验证等活动,了解水污染及其防治,提出合理化建议。第3课”蓝天的梦想”,针对大气环境,引领学生开展资料搜集、数据分析等活动,了解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提出合理化建议。第4课”从垃圾说起—资源的回收和利用”,以垃圾为例,引领学生开展调查、分类、阅读等活动,了解并参与资源的回收与利用。第5课”地球家园保卫战”,以”塑料的功与过”为线索,引领学生开展资料搜集、调查等活动,认识某些科技产品会给人类生活和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并进行单元总结。 第五单元按“总—分—分”的结构整体呈现,采用任务驱动和示例引导的方式,引领学生比较系统地回顾和总结六年来所经历的科学学习的历程(以科学探究、技术尝试为重点内容),从中比较系统地提炼出科学探究和技术尝试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第1课以“总结提炼”为主题,以“回顾将近六年的科学学习生活,我们有哪些收获和感受→在各种探究学习活动中,我们尝试了哪些方法和步骤→各小组所做的·探究之龙'是什么样的→回顾六年来所做过的各种技术尝试,我们有哪些收获和感受→各小组总结的技术流程是什么样的”5个问题为问题链串起全课。其中,第1个问题是让学生全面回顾,属于本课的总起部分。第2个问题和第3个问题是专门针对科学探究的总结,属于本课的分支部分。第4个问题和第5个问题是专门针对技术尝试的总结,也属于本课的分支部分。教材没有列出活动小标题,全课有序整体呈现,给予教师调整再创造的空间。教学时,教师可以灵活选择,可以将两个分支部分调换先后顺序,也可以采取先分后总的顺序重构教学。第2课以“技能提升”为主题,用场景讨论和案例引领学生以总结出来的”理论”为指导,再次走进探究,综合运用以前所学的各项探究技能,经历一次相对完整的自主探究过程,最后,总结以往做过的研究成果,以研究报告和科学探究成果展示会的形式作为小学六年科学探究学习的一份汇报;同时,鼓励学生课后再开展技术尝试的活动。从教材篇幅呈现的详略可以知道,虽然本课是让学生再次经历探究的全过程,但重点在于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教材是以”磁铁与生锈”引发的问题为例进行展开的,但并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研究这个问题,而是希望学生能根据实际搜集的问题以及问题讨论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问题开展研究。 第六单元精心挖掘科技史实,凸显科技史教育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中的作用,这是本套教材的一大重要特色。我们认真搜集整理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科技史材料,从4个维度去挖掘科技史的教育价值,用多样的呈现形式(指南车信箱资料、指南车卡通人提示、图文结合等)发挥科技史的八大教育功能(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任务、方法指导、技能学习、过程引领、结果鉴定、了解科学家科学发现的过程、情感熏陶),从不同的角度融人教材。经过一~六年级的科学学习,科技史犹如一颗颗珍珠穿插在教材之中,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大领域融合在一起。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课,有必要引领学生对科技史做个系统梳理,串珠成链,帮助学生梳理出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简要历史进程,因此,教材设置了这样的一个独立单元。教材按从古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旨在以人类重要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事件为发展节点,以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引领学生回顾科学技术历史,补充搜集并整理更多相关的科技史资料,讨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社会和我们生活的影响,畅想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和生活变化,让学生更系统地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感悟这一进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并在学科学、用科学的科学态度上得到升华。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1.能解释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能以某类生物为例,阐释生物进化的过程;关注一些和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 2.知道水域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意识到物质的利用对人具有有利和有害的方面以及正确使用物质的重要性;注意安全与健康,知道一些常用的防范、安全和健康措施;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3.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知道四季的代表星座;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2)科学思维 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3)探究实践 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围绕主题制定研究计划,能通过考察、调查、观察、实验、测量、查阅、统计等方法搜集和整理信息并进行分析,能借助数据、文字、图表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认真倾听他人的评议、友好交换意见,尝试撰写调查研究报告和科学小论文。 (4)态度责任 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关心科技的新发展,关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 三、教学措施 1、注重对全套教材的复习、综合和总结,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创造力。 2、在非总结性单元中,结合教学内容重点检测学生某一方面的探究能力,及时反馈。 3、利用本册教材的两个总结性单元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的全面提升。 4、继续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并对全套教材的科技史进行梳理和总结。 5、围绕研究课题,开发、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附:教学进度安排(每周3课时) 周次 教学内容 1 常规教育,上期试卷分析上期期末总结,编座位,翻阅新书 2 1.1人的相似与差异 2 1.2从种瓜得瓜说起 1 3 1.3找遗传规律、育良种1 第一单元复习 1 化石带给我们的信息1 4 2.2恐龙的故事1 2.3我们来挖掘化石1 5 第二单元复习检测2 3.1常用的燃料 1 6 3.2太阳能及其利用1 3.3电能的来源2 7 3.4多能源时代1 第三单元复习 1 4.1生命的家园1 8 4.2从家乡的小河说起2 4.3 蓝天的梦想1 9 清明放假 4.4从垃圾说起1 4.5地球家园保卫战1 10 第四单元复习 2 期中复习1 11 5.1 总结我们的科学学习2 5.2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1 12 5.2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1 6.1 科学的历程 2 13 劳动节放假0 第五六单元复习检测2 14 期末复习3 15 归类复习 3 16 实验器材复习3 17 儿童节放假一天 期末模拟复习 18 益智玩具、科学论文指导与思维训练 19 期末复习、考试 20 端午节放假 21 期末总结 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