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车辆事故救援培训心得体会

举报
资源描述
全省车辆事故救援培训心得体会 2022年8月17日,我有幸赴淮安参加总队组织的车辆事故救援技术骨干培训班,经过为期10天的培训,学习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车辆事故救援理论知识和救援技术,重新认识了车辆救援的安全程序,通过实操训练把理论同实践进行结合,使大家对车辆事故救援技术有了更加系统的理解。下面就此次学习体会如下: 一、培训的基本情况 此次培训,按照“六人制小班”模式,采取场景式教学、分步式实操、交流式研讨的方式,设置小轿车、货车、公交车等常见车辆结构,车辆事故救援程序、现场安全管理、风险评估方法、基础医疗常识与应用,支撑、破拆、顶升、牵引等基础技术,乘用车直立、侧翻、仰翻救援技术,重型车辆多种状态下的稳固、破拆和起重等救援技术和伤员紧急救生训练,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意识。培训采取分点多人的教学模式,理论结合实操,体会配合座谈,全面增强专业覆盖面;课程安排涵盖车辆基础结构认知、事故救援现场管控、救援现场人员分组、救援技术实操讲解、应急创伤解救等9大类54项技术。 此次培训在普及专业技术同时,对新能源车辆的火灾扑救及抢险救援纳入教学重点。通过实地参观、专家授课、车体分解等教学手段,进一步了解新能源车辆的车身结构、工作原理、材料应用、动力类型及危险特性。为新能源车辆处置对策研究,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理论支撑,达到了为基层救援解难题的效果。在车辆事故现场,我们要第一时间对现场灾情进行风险评估,对现场进行360度检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建立与维持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在下达救援指令及使用救援设备前,设定救援行动的目标,制定行动方案。评估主要考虑的因素有:时间、地点、天气、车流量、事故车辆状态、伤员情况、营救通道、救援资源等。 二、存在不足与问题 一是实训内容安排过紧。通过教练团队的授课讲解,我发现自身掌握的车辆事故救援技术比较薄弱,对器材装备的性能参数和使用方法不够熟练,在车辆事故救援方面还有很多救援技术和理论需要去学习掌握。十天的培训时间对于之前从未接触过专业救援技术的人员来讲过于紧凑,对一些难点还难以吃透,要真正做到学懂学精,还是要学一科过一科,确保学习质量。 二是高温天气训练不便。近期,多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虽然作业现场已经做了很多防高温防中暑的工作,但是仍会有一小部分人感到身体不适,因此无法在室外进行长时间的车辆事故救援实操训练,这大大降低了训练的质量,同时存在中暑的安全隐患,我建议可以错峰进行合理的训练安排,在早上或晚上来安排车辆事故救援实操训练,酷暑高温的时间段可以安排专家授课、会商研讨等,根据情况适时调节相关课程安排。 三是新能源车辆开展不全。在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新能源车逐渐成为城市的主流,但是新能源车辆事故危险系数较高,处置难度较大,未来也将成为我们处置车辆事故的主要对象,此次培训对新能源车辆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学习,但因现场条件有限,未能开展新能源车辆的实操训练。这种片面的了解对于救援人员来说是远远不够,新能源车辆种类较多,结构复杂,对火灾扑救技术要求高,存在复燃风险,容易引发次生灾害,在这类新能源汽车事故救援现场,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隐患。希望在普及专业技术同时,对新能源车辆的火灾扑救及抢险救援纳入教学重点。通过实地参观、专家授课、车体分解等教学手段,进一步讲解新能源车辆的车身结构、工作原理、材料应用、动力类型及危险特性。 三、下一步努力方向 为期10天的培训很快结束了,通过学习,我对车辆事故救援技术理论学习更加深入,操作技能掌握更加精准,人装结合实践操作更加科学,实战化应用更加专业,全面提升了我在车辆事故抢险救援处置的专业化水平。 在抢险救援中,经常会遇到车辆事故救援,通过此次系统性学习,在以后的车辆事故救援现场,我能够更好地坚持实践操作、理论学习和交流研讨的多元培训思路,将所学破拆、顶撑和伤员急救技术运用到车辆事故抢险救援中,苦练业务技能,提升救援能力,认真按照车辆事故救援基本程序,第一时间抢救被困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公共安全/评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