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2届高三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模拟卷(冲刺版)历史三Word版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模拟卷(冲刺版) 历史试卷(三)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前,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孟子倾向于以“礼仁”为核心建立一个同西周王朝类似的等级秩序井然的国家,而荀子则倾向于以“礼法”为基础建立一个以封建君主为首的中央集权制的新型国家。这说明先秦儒学 A.要求恢复周礼 B.提倡礼法并用 C.蕴含统一思想 D.主张中央集权 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上述现象的出现,缘于西汉政府曾推行 A.盐铁官营制度 B.郡国并行制 C.察举制度 D.刺史制度 3.同以往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相比,隋文帝创立的科举制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这表明,科举制的推行有利于 A.提高官员素质 B.实现社会公平 C.推动教育发展 D.加强中央集权 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朝印刷业的历史记述。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记述 出处 “太和九年(835年)十二月丁丑,敕诸道府,不得私置历日版。” 《旧唐书》 “准敕禁断印历日版。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 《全唐书》 “唐末益州始有墨版,多术数小学字书。” 《国史志》 ①唐政府禁止民间私印日历 ②“墨版”当为印刷的雕版 ③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④唐朝方才出现雕版印刷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唐代承袭传统,城内有市门坊墙隔断。北宋城市则呈现为街道的线形布局。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开封城沿街店铺排比,各业杂陈,行人熙熙攘攘。由此可见,北宋 A.开始打破传统的坊市制度 B.城市经济有了突破性发展 C.出现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 D.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6.据《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明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至明仁宗之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这反映出明代内阁 A.创立于明太祖在位时期 B.已经威胁到专制皇权 C.大学士的地位逐渐提高 D.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7.“京剧的形成是有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这说明京剧 A.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 B.是古代戏曲融合创新的产物 C.在中国艺术史的独特地位 D.是中国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 8.鸦片战争之后,“外商在华私自设立的工业、金融业、商业和航运业等企业迅速发展”;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这说明 A.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C.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动 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9.1876年11月《申报》刊文:“今有招商局之船,中外或有不睦,仍可行走,以供载兵运饷之用……所望者,刻下重庆将开通商口岸,若能预备行走浅滩之船为西人先,则为尤妙。……故招商局之轮船亦如西船,无次不皆满载,是其局之获利较之昔日之帆船不啻三倍。”根据上述文字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列强觊觎重庆 B.招商局之轮船可辅助军事 B.招商局是官办企业 D.“求富”是招商局创办的动机 10.近代有一位学者以其独特的洞察力,呼吁“冲决网罗”,反思陋习,指出“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是 A.王夫之 B.康有为 C.谭嗣同 D.胡适 11.1911年12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依照美国宪法,采用总统制。次年3月,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却规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上述变化的目的是 A.阻止袁世凯复辟帝制 B.集中精力于民生建设 C.夯实资产阶级共和制 D.迫使清朝宣统帝退位 12.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服饰和风俗的变迁具有重大影响,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表述,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中国 B.清末民初婚姻自主成为时尚 C.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行车传入中国 D.20世纪20年代开始对传统旗袍进行改良 13.有学者写道,某一时期“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据此判断,“这一时期”是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4.1953年元旦的《人民日报》社论指出,“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这一社论 ①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 ②为“一五”计划做了铺垫 ③号召人民抵制外国在华资本 ④造成“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不断调整关于计划与市场及其关系的提法(见下表)。据此可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呈现的特点是 1978年 权力下放,自主权与国家计划的矛盾,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来调节。 1979年 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1981年 计划指导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987年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1992年 计划和经济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市场化 B.自由化 C.规范化 D.现代化 16.物种交流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已经开始,但往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范围也局限于欧亚大陆。16世纪以来物种交流的速度大大加快,且范围遍布全球。下列人物,对全球性物种交流的加速做出重大贡献的有 ①哥伦布 ②富尔顿 ③莱特兄弟 ④卢米埃尔兄弟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17.布克哈特说:“精神枷锁打破后,意大利人通过航海事业和科学研究发现了新世界,而通过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自我感情的欣赏发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指的是 A.教权的没落 B.理性的弘扬 C.人性的复苏 D.君权的消亡 18.有关立法权和立法机关,启蒙思想家洛克指出:立法权是受人民委托的制定法律的权力。 它体现社会的公共意志,“一个国家的成员是通过立法机关才联合并团结成为一个协调的有机体的。立法机关是给予国家以形态、生命和统一的灵魂”。由此可见,在洛克看来 A.立法权是国家的根本权力 B.人民是最高的裁判官 C.国家是社会契约的产物 D.政府权力来源于人民 19.仔细研读下图,可以得出的准确结论是 A.西方国家工业化的完成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C.工业革命推动国际贸易 D.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 20.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依斯在1918年写道:“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提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在他看来,第一次世界大战 A.导致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遭到重大损失 B.推动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形成 C.激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D.进一步促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1.1943年11月28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以政治收获为第一,军事次之,经济又次之,然皆获得相当成就……军民精神为之一振,此乃为国家百年来外交上最大之成功……是卅年苦斗之初效也。”“外交上最大之成功”指的是签署 A.《开罗宣言》 B.《联合国家宣言》 C.《布雷顿森林协定》 D.《波茨坦公告》 22.1961年的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中,规定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 5个条件: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支持民族独立运动;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这说明这一国际组织 A.倡导新兴国家的和平与合作 B.坚持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 C.试图冲击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D.采取灵活性与渐进性统一的策略 23.据统计,1970年英国国有企业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11.1%,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0%。但到1989年,国有企业总资产比1979年减少了45%。1990年底国有企业在国内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由1979年的10%降至不足5%。这反映出英国 ①采取混合市场经济模式 ②实践了计划经济的道路 ③受到新自由主义的影响 ④出现了“英国病”的征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乌拉圭回合”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名义下的最后一轮(1986—1994年)谈判,这次谈判明确把非货物贸易的壁垒(以前主要解决了货物贸易壁垒问题),诸如服务、知识产权、投资等,正式作为谈判的对象,制定了相应的协定和减少壁垒的安排。这说明 A.经济霸权主义的行为已无法实行 B.发展中国家左右了经济规则的制定 C.建立更加开放的世界是大势所趋 D.从此世界贸易的各种壁垒不复存在 25.秦始皇死于第五次东巡途中,终年49岁。关于其死因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死于疾病,一 说是死于谋杀。司马迁就认为,赵高弑君的可能性最大。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因为距事件发生时间较短故司马迁的看法较可信 B.关于秦皇之死的真相,惟有等待秦始皇陵的发掘 C.秦皇死因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秦皇之死的影响 D.历史的真相隐藏在历史记载当中,惟有详加考辨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