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背景下的获奖作业设计: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举报
资源描述
九龙坡区中小学学科单元(章)作业设计 观察对象 单元(章)题目: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连续观察” 单元(章)教材简析 本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景物的《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和动物为观察对象,描写了事物的特点和变化,展现了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顺承三年级的“留心生活,细致观察事物”,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连续观察。围绕语文要素,本单元进行了精心编排。其中,《爬山虎的脚》以准确形象的语言,描写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细微变化,以及爬山虎向上攀爬的过程。《蟋蟀的住宅》以准确生动的表达,再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及修建过程。两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交流平台”则梳理、总结了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迁移运用。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旨在培养学生进行连续观察,写观察日记的能力。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一方面已经了解了日记的一般格式,初步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另一方面,知道要仔细观察,注意事物的变化,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这些都为本次习作奠定了基础。此外,本单元还编排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观察日记的写作。“资料袋”帮助学生养成连续观察并进行记录的习惯,“阅读链接”引导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内容和写法。 单元(章)教学目标 1.认识22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40个字,会写32个词语。 2.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想象到的景象。背诵三首古诗。 3.能通过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4.能在小组讨论时注意音量适当。不重复别人说过的话。想法接近时,先认同再补充。 5. 能进行连续观察,完成观察记录,整理形成观察日记,写清楚观察对象的变化,并写出当时的心情和想法。 单元(章)作业设计——课堂作业、课后作业 《古诗三首》作业设计: (一) 课堂作业 1.结合注释和其他方法理解诗句,完成下面的练习。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结合生活实际,“铺”的意思是 ,突出了夕阳的 ; 结合注释,“瑟瑟”的意思是 。当我读到这两句诗时,我仿佛看到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通过联系上文,我知道了不同的 看庐山,庐山的 也不同。诗句中“缘”的意思是 ,之所以诗人不能识别庐山的真正面目,是因为 。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3)结合注释,“逊”的意思是 。诗人觉得梅的特点是: ,雪的特点是: 。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准确生动的表达。) 2.细读《暮江吟》,整理观察档案。 (设计意图:利用表格梳理诗人观察的时间、景物,以及景物的特点,横看表格,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运用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体会诗歌准确生动的表达,竖看表格,抓住时间的变化,感受诗人连续细致的观察。) (二) 课后作业 1.根据古诗情境填一填 (1)深秋的夜晚,天空中挂着一轮弯月,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让人不禁想起白居易《暮江吟》中的诗句:“ , 。” (2)庐山真是奇特啊!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的样子就不一样,正如苏轼《题西林壁》中所说:“ , 。” (3)春寒料峭,竟下起了雪,公园里梅花依然绽放着,只是梅花没有雪那么洁白,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诗人卢钺在《雪梅》中写到:“ , 。”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后运用诗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 2.为《暮江吟》配上图画,并工整地抄写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诗配画的方式,让学生头脑里的景物跃然纸上,把景物的特点通过理解和想象,最后投射到绘画上,变得可知可感,进而感受作者观察之细致,用词之准确生动。) 《爬山虎的脚》作业设计: (一)课堂作业 1. 字词闯关 (1)巧辨多音字,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月光下,乐乐牵着妈妈走在弯弯曲曲(qǔ qū)的小路上,妈妈哼着好听的小曲(qǔ qū)儿。 (2) 巧记生字。 cāo chǎng nèn hóng 边的爬山虎长出了的新叶子,看起来真舒服。 jūn yún chóng dié 远远看去一大片绿绿的叶子地在墙上,不留下一点儿空隙,真神奇呀! (设计意图:情景式填写生字词语,既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了课文的回顾,又让学生在识记生字词的基础上有所运用。) 2.朗读课文,抓关键词,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并积累下来。 例:我从这个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很小,是嫩红的,不几天就变成嫩绿的。从“刚”“很小”“不几天”“嫩红”这些词表明作者连续地观察了爬山虎,还细致地关注爬山虎刚长出来的样子、颜色。 我来说一说: 我从这个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___________________ 。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语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本题基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设计, 充分为学生搭建表达的支架,充分让学生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3.细读第4自然段,作者连续、细致地观察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请你抓住动词,补充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爬山虎是这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首先,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 )成小圆片。 接着,小圆片( )住墙。 最后,弯曲了的细丝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 )在墙上。 (设计意图:在学习了解全文的基础上,补充式的表达训练使得学生深入解读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提高表达的同时有利于体会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二)课后作业 1.学习表达 我们在科学活动中连续、细致地观察了蚕的成长过程。现在请你选一幅图,用上一两句话准确、生动地写一写你的观察。 (设计意图:语用功能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功能,学生学习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之后,能够迁移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从而学以致用。) 2.学习写观察记录 让我们一起来连续地观察身边的事物吧,在观察的的同时做好观察记录,做好观察记录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写好观察日记! 图文结合 制作表格 观察记录 (资料袋) 也可以选择其他事物...... (1)请你选择一种你想要连续观察的事物。 我想选择的是: ____________。 (2)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观察记录方式,完成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表1 (图文结合) 第一天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第( )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观察记录表2 (制作表格) 观察对象 观察 时间 变化情况 样子 颜色 …… …… (设计意图:在本篇课文的课后资料袋中安排了观察记录,有效的观察记录可以帮助写好观察日记。学生也是第一次接触到观察记录,资料袋很好地为学生进行了示范。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观察记录,既是让学生去认识观察记录,也是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准备。) 《蟋蟀的住宅》作业设计: (一)课堂作业 1.巧记生字 xuán zé lín xué shèn 蟋蟀不肯 时的洞藏身,而是重地寻找排 liáng zhǐ tīng wò jiào 水优的住,从大到室,一点一点挖掘,修建得比 wèi 干净、生。 (设计意图:情景式填写生字词语,既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了课文的回顾,又让学生在识记生字词的基础上有所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