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第06讲:“咏山”诗歌赏析(学生版)

举报
资源描述
本讲学习目标: 1、 通过学习,识记《山行》《望天门山》等古诗; 2、 熟悉咏山古诗特点,掌握写山诗歌意象; 3、 赏析诗句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咏山”诗歌赏析 第06讲 一、知识详解 观察上面几幅图,你有什么感觉,用自己的话去描述。 俗话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山水之间有禅意,山水之中有真情。游山玩水之间,乐得修身养性,喜于幽静深远,令人心旷神怡。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 作者简介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萧红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 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 娣等。 (1911萧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二) 注释: ①  山行:在山中行走。 ②  远上:登上远处的。 ③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④  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⑤  斜:为倾斜的意思。 ⑥  深:另有版本作“生”。(“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⑦  坐:因为。 ⑧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来源:Zxxk.Com] ⑨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⑩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三)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四) 创作背景   这首诗记述了一次远山旅行,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作者深秋时节登山赏景,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于是创作此诗以记之。 (五) 主题思想 《山行》是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六) 练一练: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这首诗的体裁是( ) A.七言绝句 B.七言律诗 C.五言绝句 D.五言律诗 2.下列有关作者的说法的一项是( ) A.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B.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C.杜牧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D.杜牧还有一些诗篇,如《清明》《忆江南》《秋夕》,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并积累。 3.下列对这首诗中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山行:在山中行走。 B.径:小路。 C.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D.坐:坐下。 4.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来源:学科网ZXXK] D.冬季 5.全诗的中心句是( ) A.远上寒山石径斜 B.白云生处有人家 C.停车坐爱枫林晚 D.霜叶红于二月花 6.关于这首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B.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C.“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D.诗人与许多一般的封建文人一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 7.解释诗中加点的词。 (1)径:___________________ (2)霜叶: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9.“霜叶红于二月花”包含着怎样的哲理?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一) 作者简介 1年6月1日-1942年1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萧红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 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 娣等。 (1911萧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二) 注释 ①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②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③  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 ④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⑤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⑥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三)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 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四) 创作背景   《望天门山》是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五)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六) 练一练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10.本诗的作者素有“ ”的美誉:( ) A.诗圣 B.诗仙 C.诗魔 D.诗神 11.下列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B.楚江:长江 C.回:回来 D.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12.这首诗中 、 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 ) A.开 回 B.断 回 C.开 出 D.断 出 13.本诗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白描 C.夸张 14.该诗的作者有很多写景的诗句,下列出自其中的是( )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