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题B卷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题库检测试卷题库检测试卷 A A 卷附答案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卷附答案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题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题 B B 卷含答案卷含答案 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个体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社会主义制度 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答案】D 2、德育可以使个体实现某种需要、愿望,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这体现德育的()功能。A.生存性 B.发展性 C.享用性 D.控制性【答案】C 3、学习中为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方法的是()。A.学习动机 B.学习策略 C.学习理念 D.学习目标【答案】B 4、袁老师中途接手小学三年级(3)班的班主任,有几个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经过了解,发现只要题目难一点或计算量大一点,这几个同学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也有一些同学叫苦叫累。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话,可在全班进行()。A.积极的情感教育 B.意志品质的培养 C.人际交往教育 D.良好性格的教育【答案】B 5、一般来说,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A.反馈 B.行为 C.实行 D.内化【答案】D 6、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理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现的课程属于(?)A.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领悟的课程 D.运作的课程【答案】D 7、教师对学生个体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纵横比较,以判断其学习状况的评价属于()。A.绝对性评价 B.个体内差异评价 C.甄别评价 D.相对评价【答案】B 8、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是()。A.校长 B.教导主任 C.班主任 D.科任教师【答案】C 9、教师用总结性的语言提纲挈领地再现一节课,从而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是()。A.归纳法 B.提问法 C.比较法 D.游戏法【答案】A 10、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A.生活性 B.计划性 C.组织性 D.系统性【答案】A 11、“课程是指学生体验到的意义,而不是要学生再现的事实或要学生演示的行为。”这种观点认为,课程即()。A.教学科目 B.经验 C.社会改造 D.预期的学习效果【答案】B 12、不属于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内容是()。A.专业理想的建立 B.专业知识的拓展 C.专业能力的发展 D.专业方向的形成【答案】D 13、“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答案】B 14、老师带领学生去贫困地区的学校看望当地学生.并为他们捐献衣服,这体现了()的德育方法。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答案】C 15、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A.专断型 B.放任型 C.无法确定 D.民主型【答案】A 1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A.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B.结构主义学习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答案】A 17、下列表述中,不能体现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的是()。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B.“蓬生麻中.不扶自直”C.“孟母三迁”D.“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答案】D 18、明确出教学就是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的著作是()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卢梭的爱弥儿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洛克的教育漫话【答案】C 19、狭义的德育专指()。A.家庭德育 B.学校德育 C.社会德育 D.社区德育【答案】B 2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对这种文本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是()。A.简明、直观、概括性强,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 B.往往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形式上较为复杂 C.文本内容充满跳跃性,与意识流文学作品相似 D.将此类文本插入文字材料中,有助于读者理解材料【答案】C 2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答案】B 22、为了促进迁移,教师在教材的呈现程序方面应()。A.从细节到整体 B.从一般到个别,逐渐分化 C.没关系 D.从个别到一般【答案】B 23、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她的气质类型属于()。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答案】B 24、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发现学习【答案】B 25、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是()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C.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答案】A 26、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A.陶行知 B.蔡元培 C.杨贤江 D.徐特立【答案】B 27、如果发现有人煤气中毒,首先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B.C.D.【答案】B 28、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是(?)A.教学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模式 D.考试成绩【答案】B 29、王强做实验时不小心烧伤手背,教师应当()A.涂油 B.刺破水泡 C.用冰水冲洗 D.立即送校卫生院【答案】D 30、现代课程论认为,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A.知识、技能与情感 B.难度、广度与深度 C.社会、儿童与学科 D.政治、经济与文化【答案】C 31、小学生道德情感发展的转折期在()。A.二年级 B.三年级 C.五年级 D.四年级【答案】B 32、“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指的是小学教育的()。A.义务性 B.全面性 C.法制性 D.全民性【答案】B 33、“砖能做什么”属于()发散思维。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方法扩散 D.形态扩散【答案】A 34、下列关于教学设计的论述错误的是()。A.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B.教学设计的方案一般不能修改 C.在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中包括学习目标、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D.教学设计需要用系统的方法进行设计【答案】B 35、“教育与生产生活相融合,教育内容主要为生产生活经验。”这句话反映了()的教育特征。A.原始社会 B.现代社会 C.封建社会 D.古代社会【答案】A 36、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目标应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应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这段话说明该课程具有()。A.生活性 B.综合性 C.开放性 D.活动性【答案】C 37、班级在纪律、规范、班风、舆论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预期要达到的标准为()。A.教育目标 B.管理目标 C.教学目标 D.教育目的【答案】B 38、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A.倒 U 型曲线 B.U 型曲线 C.线性关系 D.函数关系【答案】A 39、豹子头林冲沉着老练,身负深仇大恨,尚能忍耐持久,几经挫折,万般无奈,终于被逼上梁山。他的气质类型属于()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答案】C 40、“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答案】B 41、下列不属于“骑士七技”范围的是()。A.骑马 B.投枪 C.音乐 D.吟诗【答案】C 42、下列()属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A.认识定义的符号 B.熟练运用定义 C.叙述定义的含义 D.背诵定义【答案】B 43、小学班级环境管理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A.规范环境管理和物质环境管理 B.规范环境管理和制度环境管理 C.物质环境管理和精神环境管理 D.规范环境管理和精神环境管理【答案】A 44、1990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宗迪恩会议上提出:“每一个人一无论他是儿童、青年还是成人一都应能获益于旨在满足其基本学习需要的受教育机会。”这是提倡教育应具有()。A.全面性 B.全民性 C.基础性 D.义务性【答案】B 45、从整体看,小学生身体发育处于()发展阶段。A.失衡 B.平稳 C.第一高峰期 D.第二高峰期【答案】B 46、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答案】B 47、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A.迁移 B.同化 C.顺应 D.模仿【答案】A 48、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是()A.推动社会发展 B.增强人的体质 C.增进社会公平 D.促进人的发展【答案】D 49、阶段性班级活动的内容随全校性的活动进程而变化,有利于班集体与全校的工作保持一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大局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也有利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阶段性活动主要分为工作型活动和()。A.班队会活动 B.竞赛型活动 C.值勤活动 D.晨会活动【答案】B 50、为了便于因材施教,学校对报名参加英语课外小组的学生进行水平测试,并据此成绩进行编班,这种评价属于()。A.安置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答案】A 大题(共大题(共 3 3 题)题)一、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分成了几个小组,今天我们就要在这里进行一次计算比赛,然后评比计算最优秀的小组。大家说,以什么作为评价标准呢?生:看哪一小组做对的题多!师:现在这里就有一些同样的题,每人一份,在规定时间内,大家同时做同时停。师:我们这样做公平吗?生:公平!(一段时间后,得出结论)师:现在我宣布 XXX 是“最优秀小组”!生:这样不公平!师:为什么不公平?生:因为人数多的组做对的题就多,人数少的组做对的题就少,所以不公平!师:怎样评才算公平呢?生:把小组人数统一就行。师:也就是把人数多的小组的人数,分一些给人数少的小组,将人数均衡一下,这种方法就是“移多补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均。大家想一想我们班 57 人怎么分呢?生:算一算,每一小组平均每个人做对多少道题。这样比较才算公平!【答案】该教学片段中,教师在引入“平均数”时,环环相扣,体现了以下两个特点:(1)源于生活,自然得法。教师把“平均数”这一概念通过学生进行计算比赛来呈现,体现了教师善于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的呈现源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巧妙的是教师将“平均数”这一知识融于学生的比赛中,融于比赛的统计中,这一点就体现了教师教学设计的“新”。(2)设疑解疑,探究释理。教师在知识内容的关键处设疑,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使之深入理解“比赛”这一现象背后的本质特征。这种导入看似随意,却是教师抓住了“平均数”这个统计概念的本质精心设计的。他在不断地给学生创设认知上的不协调,从而大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在统计比较中深入思考,感受了“平均数”,找到了求平均数的方法,揭示出了平均数问题的卖质,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也因此得到了训练。二、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什么是分类(4 分)请对三角形进行分类。(6 分)(2)如指导四年级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并简明说明理由。(20 分)【答案】(1)分类是指按照事物的性质、特点、用途等作为区分的标准,将符合同一标准的事物聚类,不同的则分开的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三角形分类:师按边的关系分类按角的关系分类(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操作活动,学生在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的过程中,培养了观察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