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素质的概念及意义

举报
资源描述
速度素质的概念及意义(2)速度素质是人体运动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素质。近十几年来随着体育运动水平的迅速提高,各国训练学专家和优秀教练员在理论和实践中越来越重视运动员速度素质的发展。一、速度素质的概念速度素质是指人体或人体某部位快速运动的能力。也就是人体或人体某一部位快速作出运动反应、快速完成动作、快速移动的能力。对于速度素质的内涵过去有着不同认识,不少人认为速度就是跑得快、游得快,”速度是指尽快向前运动的能力”。近几年对速度的认识逐步趋向一致。如,前苏联的普拉诺夫认为 速度是指运动员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动作的综合功能”。原民主德国的盖 施莫林斯基提出 所谓速度是指在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运动过程的可变性的基础上,以一定的速度来完成动作的能力”。加拿大的图多博姆帕将速度的内涵定得更为简明:速度是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我国的过家兴教授提出”速度素质是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和动作反应时间的总称,也可理解为人体(或身体的某部分)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董国珍教授指出“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这里包括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和对外界信号刺激快速反应的能力”。上述专家学者对速度内涵所表达的语言文字虽有差异,但其含意基本上是一致的,速度素质包括三个方面,即运动时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的快速反应能力,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快速通过一定距离的能力。二、速度素质的意义速度素质是人体的基本身体素质之一,在身体训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原民主德国的著名训练专家D 哈雷博士在 速度及速度训练理论一文中说:在田径的短跑和跳跃以及短距离自行车等项目中,速度对成绩起决定作用。止 匕外,速度还是短时间耐力项目和大多数球类运动的重要基础。曾培养过一批世界级优秀运动员的加拿大图多博姆帕博士在 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书中指出:体育运动中最重要的生物运动能力之一是速度”、在短跑、拳击、击剑、冰球、球类运动等多种运动项目中,速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不以速度为主的运动项目中也可以将速度训练作为提高训练强度的手段。因此,速度训练几乎与所有运动项目有关。我国的田麦久博士在 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一书中提到:在现代体育运动中速度的作用更为突出,如 短跑强调不充分后蹬的快速摆动,长跑多采用高步频技术,跳跃从 可控速度助跑 变成以最快速度助跑,投掷则要求最后出手速度尽量快“。”中国排球各种各样的快攻战术有力地推动排球运动的发展,体操中空翻周数与转体度数越来越多,要求动作越来越快。可以说,所有竞技体育项目的运动员训练都应结合专项特点及技术变化,高度重视快速能力的训练”。(一)速度素质是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在体育比赛中,有些项目比赛的成绩直接受到速度素质的制约,如田径中的短跑、短距离游泳、划船、自行车、滑冰、滑雪等项目本身就是比运动员快速运动的能力,通过一定距离所用速度的快慢来决定胜负。有一些项目虽然本身不是速度,但速度素质的好坏对运动成绩起着直接的影响,如跳远,首先要有快速的助跑产生良好的水平速度,然后要在0.1秒左右的时间内完成起跳,将身体抛出8 米多远的距离。跳高运动员要在0.2秒内完成起跳,将身体腾起2 米多高。铅球运动员要在0.2秒左右的时间内发挥全身力量,将 7.26公斤的铅球推出20米以外。这说明动作的初速度决定了这些项目的运动成绩。又如拳击、击剑等项目,要在不停的运动中,伺机快速出击,既要击中对方,又要防躲被对方击中,这要求快速瓜及极敏捷的动作速度。球类运动中的快攻与快防,突然起动,快速改变方向,及时堵、截、断等等都要求速度领先一步,方能取得主动。随着现代运动技术的发展,时间因素越来越起着重要作用。在研究构成技术诸因素中,也更重视时间因素的研究。一方面研究在完成各种复杂的技术中,如何缩短动作的时间,提高完成动作的速度;另一方面在创新技术的研究中,力求完成技术动作的迅速性,动作技术的突然性,能出其不意而取得胜利。与此同时,在现代训练中教练员们也以提高速度来增大训练的难度与强度,提高专项能力,适应当今剧烈竞赛的要求。所以速度素质的培养是各个运动项目竞技能力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或影响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发挥,是竞争能力的强弱与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二)速度素质是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它是衡量身体训练水平、竞技能力高低的客观依据。速度素质直接反映运动过程中的效果,提供改进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客观数据。竞技体育技术动作大多要求快速完成,良好的速度素质有助于运动员更好地掌握合理而有效的运动技巧。(三)速度素质练习不仅能提高人体的快速运动能力而且能提高人体中枢神经过程灵活性及兴奋与掏的转换能力,提高人体三磷酸腺甘(ATP)和磷酸肌酸(CP)的储存量,促进供能能力的提高及改善代谢过程。(四)速度素质不但是某些运动项目作为选材的客观依据之一而且良好的速度素质对其他身体素质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肌肉快速收缩能够产生更大的力量,高度发展的速度素质又能为耐力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发展速度素质的注意事项速度素质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有效地提高人体的快速运动能力,在教学训练中必须注意如下要求:、发展速度素质应注意其年龄特征事实已经充分说明,速度素质的发展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制约。在速度练习中考虑到这个特征,加上合理的措施,速度素质才能快速地、稳定地得到发展。如713岁的少年儿童处在速度素质的快速增长期(敏感期),其原因和神经系统、协调能力在这期间快速发展有关。抓住这一阶段的速度练习,有助于促进动作频率、单个动作速度及反应速度的快速发展。一般的做法是,1 3岁之前重点应放在单个动作速度和跑的频率的安排上,并在练习中充分利用一切能提高单个动作速度和跑的频率的方法与手段,针对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高和稳定少年儿童对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防止练习过程中因疲劳而产生的不良影响。1 3岁以后,在保持已经获得单个动作速度和跑的频率的基础上,采用提高速度力量和肌肉最大力量的方法来增大步幅,从而提高移动速度。二、注意合理安排速度素质练习的顺序与时间各种身素质及运动能力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关系,在发展某一素质的同时,都会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其他素质的变化。因此,发展速度素质时应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处理好同其他素质的关系,合理安排练习的顺序,使得素质间互相促进和良性转移。速度练习中,常使用发展力量的手段来促进速度,但力量素质要求神经过程度强大,肌肉收缩用力也大,尤其是静力性力量练习,由于动作缓慢,会降低神经过程和肌肉活动的灵活性。而速度素质要求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兴奋与抑制迅速转换,肌肉收缩轻松协调。因此,速度练习应放在力量练习之前进行,力量练习也应以动力性力量为主。在力量练习过程中,应交替安排一些轻松、快速的跑跳练习或一些协调性和柔韧性练习,这对发展速度素质十分必要。速度素质练习的时间,在一个大周期中主要放在准备期的后期和比赛期的前期;在一周中最好安排在小强度训练或调整训练后的第一天进行;在一天或一次训练课中,一般放在上午或课的前半部分,最好安排在运动员身心状态最佳、精力最充沛的时候进行。因为人体疲劳后神经过程灵活性降低,兴奋与抑制的快速转换不可能建立,在这时发展速度素质效果不好。三、注意以发展力量和柔韧等来促进速度素质力量特别是快速力量和柔韧性,是影响速度素质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发展速度素质中,首先要注意发展快速力量。如 采 用 40 60%的强度多次重复快速负重练习,使肌肉横断面和肌肉力量增大,并提高肌肉活动的灵活性,以及适当采用75%以上的大强度练习,使肌肉用力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同时进行收缩,提高肌肉的收缩功效。其次,通过各种手段提高柔韧素质。柔韧性提高后可以增加力的作用范围和时间,同时能使肌肉内协调性得到改善,从而减少肌肉阻力和增大肌肉合力,最终导致运动速度的提高。四、注意速度练习时人体处在适宜的工作状态人体适宜的工作状态对发展速度素质是十分必要的,其中包括神经系统的适宜状态、内脏系统的适宜状态和肌肉系统的适宜状态。这种适宜状态可以通过集中注意力和速度练习前用强度较小并保持一段时间的活动得到满足。运动员注意力集中,可使神经系统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并使肌肉保持定的紧张度。而强度较小并保持一段时间的活动能力提高运动性和植物性功能活动,使内脏系统与肌肉系统间形成适宜的相互关系,对改善肌肉内协调性有良好的作用。这在速度素质练习中应引起重视。五、发展速度素质应重视肌肉放松肌肉放松对速度的提高非常重要。肌肉放松,张驰有度,能够减少肌肉本身的内阻力,增大肌肉合力,使血液循环通畅。如肌肉紧张度达到60 8 0%,血液流动就会严重受阻,时间稍长,动作就会失去协调性,已有的快速能力也无从发挥。肌肉放松时,肌肉中血液流动情况大为改善,比紧张时提高15 16倍。血液循环通畅,能给参加活动的肌肉输送大量氧气,加 快 ATP再合成速度,并能节省能量物质,使能量物质得到合理利用,还可增加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从而提高运动素质。六、正确预防和消除 速度障碍速度素质发展到一定水平,常会出现提高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的现象,人们称之谓”速度障碍”。这由于神经-肌肉系统发展得一个高峰,练习中常用而不变化的一些手段使训练量与训练强度对人体没有新的刺激作用,使频率节奏、技术等都达到一 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所致。因此,为了克服这种现象,继续提高速度,就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加强基础训练,使运动员掌握好基本技术,提高全面身体素质水平,扩大机体能力,为提高专项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这可使速度障碍来得迟些。(二)训练手段多样化,以不同的节奏和频率完成动作,建立中枢神经系统灵活多样的条件反射,可以防止与缓解速度障碍。(三)如果已经出现 速度障碍 现象,就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发展身体素质,改进技术,加大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加大刺激,利用自然条件或人工器械等手段与“速度障碍”作斗争。如简化练习投掷轻、重器械;利用斜坡跑道短助跑起跳;上下坡跑、变速跑、顺风跑、牵引跑等,改变己习惯的动力定型,改变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射联系,建立新的条件反射。七、速度素质训练应结合运动员的专项进行如短跑运动员的反应速度训练应着重提高听觉的反应能力、球类运动员应着重提高视觉的反应能力、体操运动员应着重提高皮肤触觉的反应能力。一般人视、听、触觉之比,触觉反应最快,听觉反应次之,视觉反应较慢。动作速度训练应与各专项的技术相结合,让运动员在速度训练中能感觉到躯干等各部位的协调配合及在空间、时间方面的速度节奏,发展专项技术所需要的动作速度的能力。为此目的,必须正确选择与专项技术在结构匕相似的训练手段及练习。速度素质的种类与特点速度素质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一种能力,基本的表现形式有: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周期性运动中的位移速度。一、反应速度的概念与特点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如声、光、触等)的快速应答能力。这种能力取决于信号通过神经传导所需时间的长短,即机体的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忖,由感觉神经元传入至中枢神经,由中枢神经发出指令,经运动神经元传出至效应器肌肉,肌肉产生运动。这在运动中又称为反应时,反应时长反应速度慢,反应时短反应速度快。如短跑运动员听到枪声后快速反应到起动;乒乓球运动员能在0.15秒内根据对方的击球动作和击球声音(通过视觉和听觉),非常迅速、准确地判断来球的落点和旋转性能,同时做出相应的技术回击,这就是良好的反应速度的表现。反应速度以神经过程的反应时(其中包括感觉时间、思维判别时间和动作始动时间)为基础。反应时受遗传的因素影响较大,遗传力高达0.75以上。另外,反应时的长短与刺激信号的强度和注意的集中程度与指向有关。二、动作速度的概念及特点动作速度是指人体或人体的一部分完成单个动作或成套动作的快慢以及单位时间内重复动作次数多少的能力。因此,动作速度又分为单个动作速度、成套动作速度及动作速率三种。如投掷运动员掷出器械的速度,排球运动员的扣球速度,跳高运动员的起跳速度,体操和武术运动员完成成套动作的速度以及拳击运动员在单位时间内的出拳速率等。动作速度除了决定于信号在各环节中神经传递速度之外,还与神经系统对人体运动器官指挥能力关系密切。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