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小升初数学奥数题型大全讲义

举报
资源描述
小升初奥数专题讲座(共二十四讲)第一讲 行程问题.-1-1.1 追及与相遇.-1 -1.2 环形路上的行程问题.-7-1.3 稍复杂的问题.-12-1.4 流水行程.-17-第 二 讲 和、差与倍数的应用题.-19-2.1 和差问题.-19-2.2倍数问题.-22-2.3 盈不足问题.-26-第三讲 数论的方法技巧之一.-30-3.1 利用整数的各种表示法.-31-3.2 枚举法.-33-3.3 归纳法.-35-第四讲 数论的方法技巧之二.-38-4.1 反证法.-38-4.2 构造法.-39-4.3 配对法.-40-4.4 估计法.-42-第五讲 整数问题之一.-44-5.1 整除.-44-5.2 分解质因数.-49-5.3 余数.-54-第 六 讲 图 形 面 积.-61-6.1 三角形的面积.-61-6.2 有关正方形的问题.-65-6.3 其他的面积.-69-6.4 几种常见模型.-72-第七讲 工程问题.-75-7.1 两个人的问题.-76-7.2 多人的工程问题.-80-7.3 水管问题.-84-第八讲 比和比例关系.-90-8.1 比和比的分配.-90-8.2 比的变化.-96-8.3 比例的其他问题.-100-第 九 讲 经 济 问 题.-107-第十讲 溶液问题.-112-第十一讲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117-11.1四种常见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117-1 1.2 四种常见几何体表面积与体积公式.-118-11.3 例题选讲.-119-第十二讲循环小数化分数.-126-12.1纯循环小数化分数.-126-1 2.2混循环小数化分数.-127-1 2.3循环小数的四则运算.-128-第十三讲估计与估算.-130-第十四讲列方程解应用题.-137-14.1 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137-1 4.2引入参数列方程解应用题.-141-14.3 列不定方程解应用题.-143-第十五讲巧算技巧.-146-第十六讲鸡兔同笼与假设法.-148-第十七讲牛吃草问题.-152-第十八讲 年龄问题.-161-第 十 九 讲 剩 余、余数定理.-166-第二十讲周期问题.-173-第二十讲 还原问题.-191-第二十一讲盈亏问题.-196-第二十二讲抽屉问题.-214-22.1 抽屉原理1.-214-22.2 抽屉原理2.-217-第二十三讲 分数拆分.-220-23.1 拆成两个分数单位.-220-23.2 拆成几个分数的和.-222-2 3.3 拆成两个分数差.-223-23.4 应用.-226-第二十四讲找次品、打电话.-231-24.1 找次品.-231-24.2 打电话.-231-第 一 讲 行 程 问 题走路、行车、一个物体的移动,总是要涉及到三个数量:距离走了多远,行驶多少千米,移动了多少米等等;速度在单位时间内(例 如 1 小时内)行走或移动的距离;时间行走或移动所花时间.这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距离=速度义时间很明显,只要知道其中两个数量,就马上可以求出第三个数量.从数学上说,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在小学的应用题中,这样的数量关系也是最常见的,例如总量=每个人的数量X人数.工作量=工作效率X 时间.因此,我们从行程问题入手,掌握一些处理这种数量关系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就能解其他类似的问题.当然,行程问题有它独自的特点,在小学的应用题中,行程问题的内容最丰富多彩,饶有趣味.它不仅在小学,而且在中学数学、物理的学习中,也是一个重点内容.因此,我们非常希望大家能学好这一讲,特别是学会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方法和处理技巧.这一讲,用 5 千米/小时表示速度是每小时5 千米,用 3 米/秒表示速度是每秒3 米1.1 追及与相遇有两个人同时在行走,一个走得快,一个走得慢,当走得慢的在前,走得快的过了一些时间就能追上他.这就产生了“追及问题”.实质上,要算走得快的人在某一段时间内,比走得慢的人多走的距离,也就是要计算两人走的距离之差.如果设甲走得快,乙走得慢,在相同时间内,甲走的距离-乙走的距离=甲的速度X时间-乙的速度X时间=(甲的速度-乙的速度)X 时间.通常,“追及问题”要考虑速度差.例1小轿车的速度比面包车速度每小时快6千米,小轿车和面包车同时从学校开出,沿着同一路线行驶,小轿车比面包车早10分钟到达城门,当面包车到达城门时,小轿车已离城门9千米,问学校到城门的距离是多少千米?解:先计算,从学校开出,到面包车到达城门用了多少时间.此时,小轿车比面包车多走了 9千米,而小轿车与面包车的速度差是6千米/小时;因此所用时间=9+6=1.5(小时).小轿车比面包车早10分钟到达城门,面包车到达时,小轿车离城门9千米,说明小轿车的速度是9+兽=54(千米/小时)60面包车速度是54-6=48(千米/小时).城门离学校的距离是48X1.5=72(千米).答:学校到城门的距离是72千米.例2小张从家到公园,原打算每分种走50米.为了提早10分钟到,他把速度加快,每分钟走75米.问家到公园多远?解一:可以作为“追及问题”处理.假设另有一人,比小张早10分钟出发.考虑小张以75米/分钟速度去追赶,追上所需时间是50 X104-(75-50)=20(分钟)因此,小张走的距离是75X 20=1500(米).答:从家到公园的距离是1500米.还有一种不少人采用的方法.解二:小张加快速度后,每走冰,可 节 约 时 间 昼)分钟,因此家到公园的距离是1 0+=1 5 0 0 (米).一种解法好不好,首先是“易于思考”,其次是“计算方便”.那么你更喜欢哪一种解法呢?对不同的解法进行比较,能逐渐形成符合你思维习惯的解题思路.例3 一辆自行车在前面以固定的速度行进,有一辆汽车要去追赶.如果速度是30千米/小时,要1小时才能追上;如 果 速 度 是35千米/小时,要40分钟才能追上.问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解一:自行车1小时走了30X 1-已超前距离,自行车40分钟走了35 x 黑已超前距离,60自行车多走2 0分钟,走了4030-35X .60因此,自行车的速度是(30-35X 而)-70=(3 0 y)X3=90-70=20(千米/小时).2060答:自行车速度是20千米/小时.解二:因为追上所需时间=追上距离+速度差1小时与40分钟是3:2.所以两者的速度差之比是2:3.请看下面示意图:自行车速度I-1速度35千米/小时卜-3速度30千米/小时卜-雪雪5 2马上可看出前一速度差是15.自行车速度是35-15=20(千米/小时).解二的想法与第二讲中年龄问题思路完全类同.这一解法的好处是,想清楚后,非常便于心算.例4上 午8点8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8分钟后,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在离家4千米的地方追上了他.然后爸爸立即回家,到家后又立刻回头去追小明,再追上小明的时候,离家恰好是8千米,这时是几点几分?解:画一张简单的示意图:4 千 米 一、.-4-千 米家 U-%-3I-小明-爸爸图上可以看出,从爸爸第一次追上到第二次追上,小明走了8-4=4(千米).而爸爸骑的距离是4+8=12(千米).这就知道,爸爸骑摩托车的速度是小明骑自行车速度的12+4=3(倍).按照这个倍数计算,小明骑8 千米,爸爸可以骑行8X3=24(千米).但事实上,爸爸少用了 8 分钟,骑行了4+12=16(千米).少骑行24-16=8(千米).摩托车的速度是1 千米/分,爸爸骑行16千米需要16分钟.8+8+16=32.答:这时是8 点 32分.下面讲“相遇问题”.小王从甲地到乙地,小张从乙地到甲地,两人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小王和小张一起走了甲、乙之间这段距离.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甲走的距离+乙走的距离=甲的速度X 时间+乙的速度X时间=(甲的速度+乙的速度)X 时间.“相遇问题”,常常要考虑两人的速度和.例 5 小张从甲地到乙地步行需要36分钟,小王骑自行车从乙地到甲地需要12分钟.他们同时出发,几分钟后两人相遇?解:走同样长的距离,小张花费的时间是小王花费时间的36+12=3(倍),因此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3 倍,也可以说,在同一时间内,小王骑车走的距离是小张步行走的距离的3 倍.如果把甲地乙地之间的距离分成相等的4 段,小王走了 3 段,小张走了 1 段,小张花费的时间是364-(3+1)=9(分 钟).答:两人在9 分钟后相遇.例 6小张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步行5千米,小王从乙地到甲地,每小时步行4千米.两人同时出发,然后在离甲、乙两地的中点1 千米的地方相遇,求甲、乙两地间的距离.解:画一张示意图1千米I-1甲 中 A 乙点离中点1 千米的地方是A点,从图上可以看出,小张走了两地距离的一半多1 千米,小王走了两地距离的一半少1 千米.从出发到相遇,小张比小王多走了 2千米小张比小王每小时多走(5-4)千米,从出发到相遇所用的时间是2 4-(5-4)=2 (小时).因此,甲、乙两地的距离是(5+4)X2 =1 8 (千米).本题表面的现象是“相遇”,实质上却要考虑“小张比小王多走多少?”岂不是有“追及”的特点吗?对小学的应用题,不要简单地说这是什么问题.重要的是抓住题目的本质,究竟考虑速度差,还是考虑速度和,要针对题目中的条件好好想一想.千万不要“两人面对面”就 是“相遇”,“两人一前一后”就 是“追及”.请再看一个例子.例 7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6小时后相遇于C点.如果甲车速度不变,乙车每小时多行5 千米,且两车还从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相遇地点距 C点 1 2 千米;如果乙车速度不变,甲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且两车还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相遇地点距C点 1 6 千米.求A,B两地距离.解:先画一张行程示意图如下12 16I-L-1A D C E B设乙加速后与甲相遇于D点,甲加速后与乙相遇于E点.同时出发后的相遇时间,是由速度和决定的.不论甲加速,还是乙加速,它们的速度和比原来都增加5 千米,因此,不论在 D点相遇,还是在E点相遇,所用时间是一样的,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下面的考虑重点转向速度差.在同样的时间内,甲如果加速,就到E点,而不加速,只 能 到 D点.这两点距离是1 2+1 6 2 8 (千米),加速与不加速所形成的速度差是5千米/小时.因此,在 I)点(或 E点)相遇所用时间是2 8+5=5.6 (小时).比C点相遇少用6-5.6=0.4 (小时).甲到达D,和到达C点速度是一样的,少用0.4 小时,少 走 1 2 千米,因此甲的速度是1 2 4-0.4=3 0 (千米/小时).同样道理,乙的速度是1 6 4-0.4=4 0 (千米/小时).A到 B 距 离 是(3 0+4 0)X 6=4 2 0 (千米).答:A,B 两地距离是4 2 0 千米.很明显,例 7 不能简单地说成是“相遇问题”.例 8如图,从 A到 B是 1 千米下坡路,从 B到 C是 3 千米平路,从 C到 D是 2.5 千米上坡路.小张和小王步行,下坡的速度都是6千米/小时,平路速度都是4 千米/小时,上坡速度都是2 千米/小时.问:(1)小张和小王分别从A,D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问多少时间后他们相遇?(2)相遇后,两人继续向前走,当某一个人达到终点时,另一人离终点还有多少千米?解:(1)小 张 从 A至 lj B需 要 1 +6 X 6 0=1 0 (分钟):小 王 从 D至 C也是下坡,需要 2.5+6 X6 0=2 5 (分钟);当小王到达C点时,小张已在平路上走了 2 5-1 0=1 5 (分钟),走了4 X得=1 (千米).O U因此在B与 C之间平路上留下3-1=2 (千米)由小张和小王共同相向而行,直到相遇,所需时间是2 +(4+4)X 6 0=1 5 (分钟).从出发到相遇的时间是2 5+1 5=4 0 (分钟).(2)相遇后,小王再走3 0 分钟平路,到达B点,从 B点 到 A点需要走1+2 X6 0=3 0分钟,即他再走6 0 分钟到达终点.小张走1 5 分钟平路到达D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