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霍乱是因摄入受到霍乱弧菌污染的食物或水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霍乱弧菌不进入人体内环境,其产生的霍乱肠毒素含六条多肽链,可使小肠黏膜上皮细胞排出大量Na+、K+等无机盐离子,引起患者剧烈腹泻。注射霍乱疫苗,可有效降低霍乱发病概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霍乱肠毒素用双缩脲试剂检测会呈现紫色 B. 肠道上皮中的树突状细胞可将霍乱弧菌的抗原信息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C. 在严重腹泻后,人体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多 D. 大量排出Na+ 会导致人体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兴奋性上升,血压下降 【答案】D 【解析】 【分析】 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霍乱肠毒素含六条多肽链,其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A正确; B、肠道上皮中的树突状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可将霍乱弧菌的抗原信息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B正确; C、当严重腹泻后,细胞外液减少,机体内下丘脑合成的 抗利尿激素激素增多,促进水的重吸收,同时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加,促进对 钠离子的重吸收,维持血液中该种离子含量的平衡,C正确; D、人体细胞兴奋时,钠离子内流,大量排出Na+ 会导致人体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兴奋性降低,D错误。 故选D。 2. 血糖浓度相对较高时,葡萄糖可经胰岛B细胞膜上的GLUT2转运进入细胞内,其进一步氧化使ATP生成增加,ATP/ADP比率增高,引起细胞膜上ATP敏感型钾通道不再向膜外运输K+引发细胞膜电位发生改变,进而激活细胞膜上电压敏感型钙通道开放,Ca2+内流增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胰岛素的合成不需要游离核糖体的参与 B. 胰岛素可直接作用于GLUT2,抑制其对葡萄糖的转运 C. ATP/ADP比率增高,会引起ATP敏感型钾通道发生构象改变 D. 交感神经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过程可能需电压敏感型钙通道参与 【答案】C 【解析】 【分析】胰岛B细胞膜上的GLUT2是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2转运葡萄糖具有特异性,葡萄糖经胰岛B细胞膜上的GLUT2转运进入细胞内,其进一步氧化使ATP生成增加,ATP/ADP比率增高,引起细胞膜上ATP敏感型钾通道不再向膜外运输K+引发细胞膜电位发生改变,进而激活细胞膜上电压敏感型钙通道开放,Ca2+内流增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详解】A、在细胞中,胰岛素现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其合成的肽链某一端有一信号序列,核糖体通过信号序列而附着到内质网上,进而继续合成肽链,A错误; B、胰岛B细胞膜上的GLUT2是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2转运葡萄糖具有特异性,胰岛素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同样具有特异性,B错误; C、钾通道是一种蛋白质,ATP/ADP比率增高,引起细胞膜上ATP敏感型钾通道不再向膜外运输K+,推测原因可能是钾通道发生构象改变,C正确; D、交感神经兴奋是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D错误。 故选C。 3. 下图所示生理过程中,PQ、Cytbf、PC是传递电子的蛋白质,CF0、CF1构成ATP合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PSⅡ、PSⅠ内含易溶于有机溶剂的色素 B. 小麦光合作用产生的O2被呼吸作用利用至少需要经过5层生物膜 C. PQ转运H+的过程需要消耗电子中的能量 D. 图中ATP合酶合成的ATP只能为暗反应提供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水光解发生在类囊体腔内,该过程产生的电子经过电子传递链的作用与NADP+、H+结合形成NADPH。ATP合酶由CF0和CF1两部分组成,在进行H+顺浓度梯度运输的同时催化ATP的合成,运输到叶绿体基质中的H+可与NADP+结合形成NADPH,H+还能通过PQ运输回到类囊体腔内。 【详解】A、PSⅡ、PSⅠ上含有吸收光能的色素,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A正确; B、光反应中水的光解产生的氧气是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内,O2扩散到邻近的线粒体中被利用至少要经过类囊体膜、叶绿体和线粒体各两层膜,共5层膜,B正确; C、H+能通过PQ运输回到类囊体腔内,此过程为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电子中的能量,C正确; D、图中ATP合酶合成的ATP并不止为暗反应提供能量,例如:当处于高光照和高氧低二氧化碳情况下,绿色植物可吸收氧气,消耗ATP,NADPH,分解部分C5并释放CO2,这个过程叫做光呼吸,此时的光呼吸可以消耗光反应阶段生成的多余的ATP和[H]又可以为暗反应阶段提供原料,D错误。 故选D。 4. 微管是构成细胞骨架的重要结构,中心体、纺锤体等结构都是由微管构成的,线粒体和囊泡等可以沿微管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心体在间期倍增,前期移向两极并发出星射线 B. 通过药物抑制微管的形成可使有丝分裂停止在后期 C. 有丝分裂过程中所有的纺锤丝均与着丝粒相连 D. 微管和内质网分别相当于囊泡运输的高速公路和交通枢纽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网状结构,细胞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 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详解】A、中心体在间期复制,前期移向细胞两极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A正确; B、通过药物抑制微管的形成,没有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的着丝粒不能排在赤道板上,不能进入中期,故不能使有丝分裂停止在后期,B错误; 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是所有的纺锤丝均与着丝粒相连,C错误; D、’微管和高尔基体分别相当于囊泡运输的高速公路和交通枢纽,D错误。 故选A。 5. 如图为某高等动物的一个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图,①~⑥表示细胞。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存在同源染色体 B. ②与③分裂过程中均可能发生等位基因分离 C. 若④的基因型是aBY,则⑥的基因型是Ab D. 该细胞形成生殖细胞过程经历了两次细胞质的均等分裂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中细胞含有Y染色体,所以①为初级精母细胞,②与③为次级精母细胞,④、⑤、⑥都表示精细胞。③(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一个精细胞为ABXdXd,出现两条X染色体是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后,两条X染色体未移向细胞两极,③的基因型为AABBXdXd,③同时产生的精细胞⑥基因型为AB。 【详解】A、图中细胞含有Y染色体,所以①为初级精母细胞,①中含有1或2个染色体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不含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 B、①形成②③过程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正确; C、若④的基因型是aBY,则②的基因型是aaBBYY,③的基因型是AAbbXdXd,③产生的一个精细胞是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后,两条X染色体未移向细胞两极,故其基因型为AAbbXdXd,那么⑥的基因型为Ab,C正确; D、该动物为雄性,因此该细胞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经历了两次细胞质的均等分裂,D正确。 故选A。 6. 小鼠的毛色与毛囊中黑色素细胞合成的色素种类有关。色素合成机制如下图所示,b 基因无法表达酪氨酸激酶,使小鼠呈白色;d基因无法表达黑色素合成酶,多巴醌会转化成棕黄色素。B、b基因与D、d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白色小鼠的基因型有3种,黑色小鼠的基因型有4种 B. 即使B基因无法表达,D基因依然能够表达 C. 若某棕黄色雄鼠测交实验后代为棕黄色:白色=1:1,则其为杂合子 D. 若多代随机交配的某一种群中棕黄色小鼠占31.4%,黑色小鼠占32.6%,则B 的基因频率为80%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B、b基因与D、d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则当无B时,小鼠呈白色;当有B无D时,小鼠呈棕黄色;同时有B和D时,小鼠呈黑色。 【详解】A、白色小鼠的基因型有3种(bbDD、bbDd、bbdd),黑色小鼠的基因型有4种(BBDD、BBDd、BbDD、BbDd),A正确; B、B、b基因与D、d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B基因是否表达不影响D基因表达,B正确; C、若某棕黄色雄鼠B-dd测交(与bbdd杂交)实验后代为棕黄色B-dd:白色bbdd=1:1,则其为杂合子Bbdd,C正确; D、若多代随机交配的某一种群中棕黄色小鼠B-dd占31.4%,黑色小鼠B-D-占32.6%,则白化小鼠bb--占全体小鼠的比例为1-31.36%-32.64%=36%,单独看B/b基因,b基因频率为60%,则B基因频率为40%,D错误。 故选D。 7. “中心法则”体现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浆细胞的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 B. 转录过程中的RNA聚合酶有解开DNA双螺旋的功能 C. 遗传信息既可以从DNA流向蛋白质,也可以从蛋白质流向DNA D. 一个密码子只能对应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必然有多个密码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中心法则示意图: 中心法则包括DNA复制、转录、翻译、RNA复制、逆转录。 【详解】A、浆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会进行细胞增殖,故不会发生DNA的复制,A错误; B、RNA聚合酶具有解旋和催化RNA合成的功能,B正确; C、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蛋白质,但不可以从蛋白质流向DNA,C错误; D、一个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决定,D错误。 故选B。 8. 某野生型水稻叶片为绿色,由基因C控制,在培育水稻优良品种的过程中发现了两个叶片为黄色的突变体。突变体1是基因C突变为C1所致,且基因C1纯合幼苗期致死;突变体2是一个基因C突变为C2所致,且基因型C1C2表现为黄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决定黄色这一表型时,基因C1表现为隐性 B. 突变体1连续自交3代,F3成年植株中黄色叶植株占7/9 C. 突变体1和突变体2杂交,若子代中绿色:黄色=1:1,说明基因C2是隐性突变 D. 突变体叶片为黄色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的特点:(1)普遍性: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2)随机性: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部位;(3)低频性:突变频率很低;(4)不定向性: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5)多害少利性:一般是有害的,少数是有利的。 【详解】A、结合题干信息,突变型1叶片为黄色,由基因C突变为C1所致,而基因C1纯合幼苗期致死,据此可推知突变型1为杂合子,基因型为C1C(黄色),且C1对C为显性,A错误; B、突变型1连续自交,子一代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CC:C1C=1:2,子二代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CC:C1C=(1/3+2/3×1/4):(2/3×1/2)=3:2,子三代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CC:C1C=(3/5+2/5×1/4):(2/5×1/2)=7:2,故F3成年植株中黄色叶植株占2/9,B错误; C、用突变型2(C2_)与突变型1(C1C)杂交,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若C2是隐性突变,则突变型2为纯合子,则子代CC2表现为绿色,C1C2表现为黄色,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若突变型2为显性突变,突变型2(C2C)与突变型1(C1C)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应为黄:绿=3:1,与题意不符,故C2是隐性突变,C正确; D、叶片变黄是叶绿体中色素含量变化的结果,基因控制性状的角度推测,基因突变是通过影响与色素形成有关酶的合成,导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