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2021年的全国“两会”中,有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议题频现。无论是人大代表建议设立“汉服日”,还是政协委员建议建立“成人节”“拱手礼取代握手礼”,以及“两会”的议案提案都折射出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十足关切。 “传统文化”到底是指什么,在如今是否还有生命力?现代化与西方文明是否在扰乱它的根基?面对如今的社会问题,我们是否能在传统中找到解答? 南风窗记者专访了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近年来主要从事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和知识分子的研究以及上海的城市文化研究的许纪霖,就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 南风窗:西方文化的核心关注神与人,中国文化的核心关注天与人。从文化的角度看,无论中国还是西方,人们似乎都首先关心自己与“神秘力量”的关系,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类似的文化心理? 许纪霖:现代社会和古代社会是不一样的,现代社会是一个什么社会呢?我们用马克斯·韦伯的话说叫“祛魅”,除去魅力。魅力是什么?来自哪里?来自另外一个世界,这叫超越世界。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人很难想象,在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以外,还有一个世界。 但是古代人一定有。在西方,是“上帝的世界”;在中国,是“天道、天理”。越是往远古,人的理性能力就越弱,越容易产生无法把控自己命运的恐惧:飓风来了,把部落所有的帐篷都吹走;庄稼种得好好的,冰雹、洪涝来了一下子毁掉。越恐惧越崇拜,比如蒙古人的狼图腾,也是一个证明。 从这种共同的“恐惧”“崇拜”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平常一讲到中西文化,更多的是讲区别,好像这两种文明只剩下差别。但事实上,中西文明之间的差距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大。 南风窗:“孟母三迁”“孤儿寡母出人才”这样的传统文化故事,总会让人想到近来对于学区房、“鸡娃”的探讨和焦虑。对于后代成才的企盼与不计代价的付出,是一种文化传统吗?为什么古往今来,人们总是生活在比较与压力之下? 许纪霖: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儒家文化的传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解释,我这里举一个我的好朋友、知名人类学家阎云翔的解释。我们都知道,所谓近代化、现代化的核心标志,有一个是追求“个体化”——个人主义,个人从家庭网络中脱离出来。 从文化的角度看,这和中国人对自己的生命理解有关。不同于西方人“孩子是上帝的礼物,我把他培养长大,再还给上帝,让他独立”的想法,中国文化里没有上帝,每个人对自己生命意义的理解都放在血缘关系之上,以这个脉络来理解生命:父母辈没实现的愿望,儿子女儿可不可以实现?老一辈的遗憾,年轻人能不能补偿? 所以中国的孩子属于家庭、血缘,承担了很多的期望,这种潜意识的文化很强烈:父母是奉献的、无私的,只要稍微有点良心,孩子就会有压力。这不能说好与不好,但它形成了中国文化自身的传统,只有放在这个文化背景里,才能理解它。 南风窗:就像最近《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引发的集体感动一样。 许纪霖:对。《你好,李焕英》这个电影一开始没人看好,但没想到现在如此大热。为什么?不能说仅仅是营销的好或者时机好,这背后我们恰恰可以看到,《你好,李焕英》代表了很多年轻人内心的愧疚感。中国人再怎么现代,他依然是中国人,个人的完整性无法由个人完成,他依然要在家庭关系的血脉相连里来理解自己的人生意义。 南风窗:每年在全国“两会”,几乎都会出现对“弘扬传统文化”的讨论。比如今年,有委员提议设定“成人节”,行古代成人礼,或规定以拱手礼取代握手礼等。你怎么看待这些讨论?它们可以对传统文化的普及起到作用吗? 许纪霖:我个人不太赞成用法的方式来创造一种新的礼仪。更好的方法,是通过社会的试点,让好的东西慢慢推广,而不是患上“法的膜拜症”,一切都交给法处理。法律是什么?法律背后是国家意志,但是除了国家意志以外,我们更需要社会的日常秩序﹐自发的日常文化秩序。 (摘编自《对话许纪霖:把握传统需要建立文化自觉》,《南风窗》2021年第7期) 材料二 2022年2月4日20:00,举世瞩目的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中国国家主席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出席开幕式。让世界惊叹和国人自豪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首次变身为倒计时器﹐从“雨水”开始,到“立春”落定,寓意着各国朋友共同迎接一个新的春天。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与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古谚语融为一体,将神州大地的锦绣山河与冰雪健儿的飒爽英姿次第呈现,以全新的表达方式,惊艳亮相在全球观众面前。独特而巧妙的开场,向世界展示着中国风格、中国浪漫和中国气质。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摘编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次访谈的背景是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的设立“汉服日”和政协委员建立“成人节”“拱手礼取代握手礼”等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提议。 B.许纪霖认为,古代人以为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之外,还有另一个世界,虽然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差异,但是人们理解的“神秘力量”是一样的。 C.在许纪霖看来,中国人对自己的生命意义的理解都放在血缘关系上,因此作为下一代,孩子身上就会承担很多期望,形成了生活的压力。 D.《你好,李焕英》由不被看好到取得巨大成功,其中原因是电影反映的个体生命在家庭关系的血脉相连中体现的生命意义能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2.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传统文化的议题在2021年的“两会”中频现,折射出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十足关切;“传统文化”的概念、存在、发展和时代价值,是这次访谈的主要话题。 B.谈论中西方文化中人与神、人与天的关注差异,以及对后代培养的重视,都是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很好的角度。 C.许纪霖不同意动辄将传统文化的一些礼仪形式用“法”来规定的做法,他认为好的东西可以慢慢扩大,而不是一切都交给法律。 D.作为一次访谈,虽然文本节选部分的几个片段逻辑关联不紧密,但也展示了许纪霖对访谈的话题的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 3.下列对材料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二是一则消息,报道了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的简况,重点报道了开幕式独特而巧妙的开场倒计时。 B.材料三是一段精要的论述,主要论述了中华文化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价值和传承之道。 C.从论据和论点的关系来看,材料二的内容并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中的观点。 D.材料三的论述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先从文化的一般概念谈起,然后论述中华文化的特点,进而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4.《南风窗》记者的采访很成功,你觉得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请根据三则材料,围绕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你的宝贵建议。(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树下 铁凝 自从儿子去北京念大学,一家人得全力以赴供应儿子每月的开销,老于连烟都戒了,哪儿还能挤出取暖的煤钱。又过了些时候,老同学项珠珠从省会调至老于的城市,做了这城市的副市长。自此,老于和家人常在电视屏幕上看见她。 老于的老婆说,这个女市长和你不是同学嘛﹐能不能跟市长说说,给咱们找两间有暖气的房。老于说,怕不好开这个口。此时全家正吃晚饭﹐老于盯住女儿的双手,手肿着﹐青一块紫一块的。再看看孩子的耳朵,也冻了。女儿前不久刚参加全省高中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拿了个第二,回家后她对老于说,她的目标是北大、清华,非这两个学校不考。明年女儿高中毕业,最关键的一年,老于拿什么来支持女儿的关键时刻?也许真应该去找老同学项珠珠市长。 老于家中没有电话,第二天他特意早些上班,趁同事们还没进教研室,他给项市长打了电话。电话里的项珠珠很热情,问老于是不是有什么事找她。这边老于连连说着没事,没事﹐真没什么事。声音挺大,就好像谁说有事谁就是诬陷了他似的。那边项副市长说有事也没关系,只要她能帮忙。这边老于仍高声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 这晚老于骑了五十分钟自行车,从城郊赶到项副市长家。在项副市长温暖的家中,项珠珠就穿了一件薄薄的开司米圆领衫。老于一下子意识不到这些,他甚至看不见客厅里都摆列了些什么。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这些和老于无关,或者,越是置身此情此景,老于便越要使自己的谈话配得上这气氛和这气氛中的女市长。他于是就谈文学。 他想起中学时的项珠珠是喜欢文学的,初次把陀思妥耶夫斯基介绍给她的正是他老于。果然,如今的项珠珠对文学仍然保持着并不虚假的爱好,她很轻易地就说出了一大串当代作家的名字和他们的小说,并和老于探讨这些作家的作品。老于谈着自己的见解,他发现项珠珠脸上是信服的神态,她的表情使老于很满意自己,当他满意自己的时候便也开始焦虑:房子呢?房子的请求他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开口呢?他滔滔不绝地讲着,却也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对付自己,心中的另一个老于在同他捣蛋。他的话题越是宽泛,他说出房子的可能就越是狭窄;他谈话的内容越是高雅,他的房子问题就越是俗不可耐;他越是想说出房子的事,就越是说不到房子上去。他不知道他这是怎么了,他在点点滴滴、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枪毙自己,他同情自己又痛恨着自己,可是他必须一直往前讲。 时间已经十一点了,他的事还没说呢,可他已经没有理由再坐下去了。他站了起来,项珠珠也站了起来。以她的经验和洞察力,会猜出他是有求于她的,于是她又问老于真的没有别的事吗?没有没有没有,真的没有……老于边摆手边大步向门口走,叫人觉得你若再问反而是你对他的不礼貌了。项珠珠没有再问。出得门来,老于的脑子很乱。他解开棉袄领扣,让冷风吹一吹他那燥热的心。他推起自行车在便道上走了几步,站在一棵龙盘槐下。他是来求项珠珠解决两间带暖气的房子的,可他一晚上都说了些什么呀! 他不能再将这请求原封带回家去。他应该说出来,他必得说出来,他鼓动着自己又朝龙盘槐靠近了一点儿,他把这棵树想成了项珠珠,他对着树说出了他那难以启齿的请求。他把满心的重负卸在了这棵树下﹐然后骑车离开了它。 老于回到家时,已是夜半时分。他站在院子里没有立即进屋,因为他发觉自已又把另一个难以启齿的请求带回了家来:他准备请求老婆和女儿再也别让他去请求。 (节选自《铁凝作品集》,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困顿的生活中,优秀的儿女使老于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为供儿子念大学戒烟,看到成绩优异的女儿多处冻伤,他硬着头皮去找老同学“找两间有暖气的房”,体现他深沉的父爱。 B.作者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刻画老于,如“特意早些上班”,电话联系项副市长时“声音挺大”“高声坚持说没事”,显示出他想掩饰有求于人的心理。 C.老于既自尊又自卑,在项副市长面前大谈文学,显示文学功底,总开不了口求人,体现他的自尊。面对房子问题,谈到“利”时却感自卑,努力恪守人格的清高。 D.老于最后对一棵龙盘槐倾诉,是寻求精神自足的做法,也是对当今项副市长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