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卷B(解析版)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年12月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语文仿真模拟试卷B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考生须知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共16道小题。第2、3、4、5、6、8、9、12、13、14小题,必须用2B铅笔作答,其余小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 在横线上默写原句。(4分) 古代诗人常用简洁的语言描摹景物特征。杜甫在《登岳阳楼》中,以“_____,_______”写出洞庭湖的恢弘气象;而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更是以“______,______,表里俱澄澈”描绘洞庭月夜的空灵之美。 【答案】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素月分辉 明河共影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坼”“辉”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通讯是报刊、广播、电视中常见的,影响广泛而深刻的一种新闻体裁,人物通讯就是用通讯的笔触写的人物报道。 B.《诗经》又称“诗三百”,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C.《短歌行》《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古体诗,和律诗、词等相比,篇幅可短可长,句式灵活,音节格律较自由。 D.《劝学》选自《荀子》,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荀子,名况,战国末期思想家,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错误。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故选B。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一一鲁国所征的田税是十分之二的税率,即使如此,国家的财政仍然是十分紧张的。 这里,有若的观点是:改行“彻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B.“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均无贫”体现了平均分配社会财富、经济发达、社会安定的美好设想,是大同社会的图景。 C.“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外在的文饰和内在的本质是一样的, 因此虎豹的皮毛和犬羊的皮毛也没有本质区别。 D.“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仁是区分善恶的标准,所以只有仁者才能做到正确地喜爱人、厌恶人,仁者的爱憎是公正的,不仁者的爱憎是私爱和私仇。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理解基本内容、观点的能力。 A.这里,有若的观点是:实行“彻”制,减轻赋税,使百姓减轻经济负担。 C.“虎豹的皮毛和犬羊的皮毛也没有本质区别”理解错误,这句话的意思是,去掉了毛的虎、豹皮,就如同去掉了毛的犬、羊皮一样。 D.“仁是区分善恶的标准,所以……”错,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心怀仁德之人,才会不受私欲的影响,明辨是非善恶。也就是说,只要做到了“仁”,就能公平公正地对他人做出评价,分辨善与恶。 故选B。 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赤壁赋》,完成下面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美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轼《赤壁赋》) 4.对下列句子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固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B.举匏樽以相属      举:全,都 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坐:端坐 D.托遗响于悲风      遗响:余音,指萧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4分)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寄蜉蝣于天地 B.何为其然也                    使之然也。 C.哀吾生之须臾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耳得之而为声                  而今安在哉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7. 用选文原句,将下面一段分析文字补充完整。(4分) “客”由眼前所见联想到历史英雄,他们尚且如此渺小,何况“① ,② ”的常人。进而,“客”以“ ③ , ④ ”形象地表达出对生命短促、个人渺小的感慨。 【答案】4.B 5.B 6.C 7. ①渔樵于江渚之上;②侣鱼虾而友麋鹿(或:①驾一叶之扁舟②举匏樽以相属) ③寄蜉蝣于天地④渺沧海之一粟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B.句意:举起杯盏相互敬酒。“举”,结合“匏樽”分析,应该是举起。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前句,介词,表被动,被,句意: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后句,介词,在,句意: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B.都是代词,这样。前句句意: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后句句意:𫐓这道工序使它变成这样的。C.前句,助词,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后句,宾语前置的标志,句意:不知道句读的知识,不能解决疑惑。D.前句,连词,表承接,可不译,句意:耳朵听到了才成其为声音。后句,连词,表转折,却,句意:可如今又在哪里呢?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 “破荆州”“下江陵”作句子的谓语,其后断开,“顺流而东”中的“而”表修饰,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B;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分别是两个主谓短语,各自独立,分别断开,排除D。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渔”、“樵”、“渚”、“麋”、“蜉蝣”、“渺”、“沧”、“粟”。 参考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打着节拍唱起歌来。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上面这些想法不能屡次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饮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红楼梦》(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选文一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甲】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宝玉即转身去了。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戴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