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参考样题 历史试卷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 22 题,每题 2 分,共 44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 求的一项。 1.德治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以下各项符 合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是 ①“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②“过匿则民胜法,罪诛则法胜民。民胜法,国乱;法胜民,兵强” ③“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④“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常其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湖北省松柏汉墓 48 号木牍《二年西乡户口簿》是目前我们所见到的第一份汉代乡级户 口簿,记载了建元二年(公元前 139 年)江陵西乡的户口情况,其部分内容如下: 户数 大男 小男 大女 小女 人口总数 数量 1196 户 991 人 1045 人 1695 人 642 人 4373 人 (大男、大女:年纪 15—56 岁的男子、女子;小男、小女:年纪 7—14 岁的男子、女 子) 《二年西乡户口簿》对人口的详细统计,有利于 ①均田制度的推行 ②加强对人口的控制 ③方便征收人头税 ④保证政府财政收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开元二年(公元 714 年)粮食丰收,谷价较低,唐玄宗下诏:“常平之法,行之自古, 宜令诸州加时价三两钱籴(买入),不得抑敛”;待粮食短缺,谷价升高时,常平仓中 粮食“即令减价出粜(卖出)”。由此可知,常平仓设置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政府收入 B.保证仓储充足 C.宗族内部救助 D.稳定粮食价格 4.下列中国古代灌溉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 ② ③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5.清朝政府规定:“民间嗣后买卖田房,必须用司印官纸(官署统一印制的典买文契)写 契。违者作为私契,官不为据。” 即百姓发生财产纠纷,使用没有在官府登记的“私 契”作为凭证,官府不予采信。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在土地租赁中注意保护佃户的权益 B.政府重视对民间财产交易的管理 C.政府限制土地买卖以压制商业发展 D.中国契约制度受到了西方的影响 6.康熙年间,江苏嘉定县娄塘镇“所产木棉布匹倍于他镇,所以客商鳞集,号为花布码头。 往来贸易,岁必万余;装载船只,动以百计”。以上材料可以作为论据,说明清朝前期 A.地域性商帮的出现 B.专业性集镇的发展 C.自由雇佣制度流行 D.海外贸易非常繁荣 7.以下各项正确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机构沿革的是 A.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 B.中外朝制→郡县制→二府三司制→设立军机处 C.三公九卿制→郡国并行制→设立内阁→二府三司制 D.三省六部制→中外朝制→行省制→郡县制 8.日本驻北京公使馆官员中岛雄记述了戊戌变法期间清朝官员对变法措施和康有为等人的 意见,“康氏之议论甚高,而不切合实际”,“康有为的官制改革案在士林中均不以为然”, 而光绪帝为消除改革阻力“罢免六部堂官”,“则是把改革事业放在各种怨恨的漩涡之 中”。以上材料所反映出的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是 ①反对变革的守旧势力强大 ②权力集中在皇族手中 ③维新派操之过急激化矛盾 ④清政府改革中央机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1942 年,胶东根据地领导指示:“一切运动都应当合乎抗战利益,小资产者、地主富农也 是支持抗战的,对其打击过甚会造成革命阵营混乱,是要出问题的。”此时中国共产党 A.调整政策与国民党实行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 C.实行减租减息,以“三三制”原则进行政权建设 D.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10.从 1965 年到 1976 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从 49 个增加到 111 个。这一变化的背景 包括 ①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②两极格局瓦解,冷战随之结束 ③中美走向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受到《 》关于青蒿抗疟记载的启发,从青蒿 中萃取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成为用现代医学技术对传统医学成就进行去粗 取精的一个典范。空白处的医学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肘后备急方 D.本草纲目 12.对右图理解正确的是,我国 A.致力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B.需要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C.农业生产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D.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原图发表于 2020 年 8 月 24 日,有改绘 13.1949 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 35 岁;70 年后,这一指标上升到 77 岁。出现这一变化的 原因包括 ①经济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②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③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发展 ④人口出生率大幅度提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雅典城邦多山,不适合种植谷物,因此农民种植葡萄和橄榄,出口葡萄酒、橄榄油,进 口谷物。公元前 590 年前后,雅典曾制定多项法律,鼓励和规划橄榄的种植,但规定不 得因此破坏邻人的土地。依据以上材料,雅典农业发展的特点是 A.土地属于城邦公民公有 B.受到重商主义政策打击 C.形成精耕细作技术体系 D.具有较高的商品化程度 15.阅读右图,对罗马帝国的道路建设理解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巩固帝国统治 ②促进了帝国贸易发展 ③方便地中海周边地区文化交流 ④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提供了条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罗马帝国大道(公元 2 世纪初期) 16.《大宪章》第十四条规定,国王征收协助金与盾牌钱,需在至少四十天前,将有关令状 送达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院长、伯爵与男爵,指明时间与地点召集会议,以期获得“王 国的共同意见”。以上条款 A.有利于封君封臣制度形成 B.促进英国普通法逐步形成 C.标志着议会君主制的建立 D.对国王征税权力做出限制 17.《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意味着君主在一国之内享有政治上和法律上的最高权威, 不再受制于其他任何封君封臣,而且还在国际关系中享有独立地位。上文作者认为,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 A.开创了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B.增强了与会欧洲各国的国家主权意识 C.创立对违反条约国家进行集体制裁的办法 D.确定了处理国际事务的“大国一致”原则 18.1841 年,美国辉格党(共和党前身)人威廉•哈里森担任总统后,把大部分民主党官 员赶下台。1845 年,民主党人詹姆斯•波尔克担任总统,又把大批辉格党人撤掉。当 时公职成为对政党服务的酬谢,党魁利用手中权力收买人心。这一现象造成的影响是 A.行政效率降低,腐败泛滥 B.政党制度建立,轮流执政 C.南北矛盾激化,内战爆发 D.启蒙思想实现,自由民主 19.1871 年,德国刚刚统一,俾斯麦宣称只有国家政权采取措施才能制止社会主义运动,由 政府实现社会主义要求中合理的、与国家的需求相一致的内容。为此德国政府 A.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 B.发动对外侵略战争 C.将社会救济责任交给社区 D.武力镇压工人运动 20. 1929—1931 年部分国家商品进口总额和税率变化情况 (各国商品进口总额指数:1929 年=100) 美国 英国 日本 商品进口 总额指数 平均进口 税率 (%) 商品进口 总额指数 平均进口 税率 (%) 商品进口 总额指数 平均进口 税率 (%) 1929 年 100 13.7 100 10.8 100 6.64 1931 年 47.49 17.9 86.2 15.2 55.73 9.04 对上表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有利于缓和帝国主义间的矛盾 B.破坏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各国贸易壁垒使国际贸易萎缩 D.世界大战严重破坏了经济发展 21.阅读右图,空间交通管理概念发展的背景是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航天技术的发展 C.电子商务的普及 D.欧洲一体化发展 空间交通管理概念发展示意图 2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构成(单位:%) 美元 英镑 欧元 日元 人民币 2011—2015 年 41.9 11.3 37.4 9.4 2016—2021 年 41.73 8.09 30.93 8.33 10.92 (某一种货币列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条件包括:该国或货币联盟 的货物、服务出口额排名全球前列,并在国际上广泛交易、使用) 以上变化反映出 ①美元丧失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 ②国际货币多元化阻碍经济全球化 ③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④世界经济格局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本部分共 5 题,共 56 分。 第二部分 23.(12 分)中华民族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的。 材料一 西周末至春秋时期,边疆各族大规模内迁,与诸夏(即中原地区分享周室礼仪 与荣誉之诸国,春秋时开始称“华夏”)杂处。春秋时期,秦、楚因杂用夷狄之礼被中原诸 国视为夷狄,齐桓公所举“攘夷”旗帜,攘的重要对象之一就是楚国。 战国时期,内迁至中原的各族已经与诸夏融合,而海岱江淮间的东夷、淮夷与吴越也先 后与华夏融为一体。秦、楚不仅与其他诸夏并列,且因势大境广而有统一诸夏之势。 秦汉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尤其汉祚久长,疆域广阔,汉人与边疆各民族杂处日益发展, 人民之间互相交往,互相学习,通婚合好。边疆各族开始称内地人为“秦人”,至汉中叶, 渐改称为“汉人”,而汉人也以当朝国名自称汉人。这一改变,既反映了汉民族的新特征, 也反映了边疆各民族对汉人的新认识,已具有民族称谓的性质。 ——摘编自陈连开《论华夏/汉民族的形成》 ⑴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春秋至秦汉时期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历程。(8 分) 材料二 近代中华民族观念的传播 时段 传播情况 A 清末新政 期间 近代较早提出中国各民族一体融合的“大民族”观点的是梁启超,1903 年他提出,“合汉、合满,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提全球 三分有一之人类,以高掌远跖于五大陆之上”。后来他用“中华民族” 或“中国民族”作为有史以来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B 民国初期 1912 年 3 月,革命党领袖人物黄兴等发起成立了中华民族大同会(初 名“中华民国民族大同会”),满族人恒钧等少数民族人士也参加了此 会。该会发起电文写道:“民国初建,五族涣散,联络感情,化除畛 域,共谋统一,同护国权,当务之急,无逾于此。” C 抗日战争 前期 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前后,有关中华民族的著作大量出版,如郭维屏《中 华民族发展史》(1936 年)、张元济《中华民族的人格》(1937 年)等。 这些著作都梳理了中华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