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情景默写专题集训专题12 必修下册情景默写专题集训(解析版)

举报
资源描述
专题12 高一语文必修下册情景默写专题集训(一) 一、《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海纳百川”的道理来告诫唐太宗不要骄傲自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网开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过度狩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 4.在中国古代,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常常根据个人喜恶而奖罚臣民,针对这一点,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向唐太宗建议:君王在向臣民施恩时应做到“______________”;而在动用惩罚时应做到“______________”,要赏罚得当。 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比喻告诉唐太宗要以民为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文章一开篇,魏征就用生活中的木与水作类比,其目的是为了向唐太宗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一国之君如果不能做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不能保持宽厚,不能克制欲望,就好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不可能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的。 8.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直接指出古代很多帝王不能做到善始善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代很多帝王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总结历史规律时指出,统治一个国家,如果光靠严刑和威慑的手段来对待老百姓,老百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利于国家的稳定。 【答案】1.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3.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 4.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5.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6.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7.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8.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9.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10.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解析】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 1. 惧,溢,川 2.乐,驱 3.简,从 4.谬,滥 5.载,覆,宜,慎 6.思,积 7.斯,伐,茂,塞,源 8.繁,终,寡 9.殷,忧,竭,待,纵,傲 10.终,苟,仁,貌,恭。 二、《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与司马光虽无缘见面,但对司马光充满了仰慕之情。在结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聊表敬意。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一文中,王安石例举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件:当面对着群起怨恨的百姓,盘庚依然坚守自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司马光批评王安石“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而王安石则认为自己有理有据,在《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为侵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为生事;______________,不为征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为拒谏。”一一作答,自觉问心无愧。 4.《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揭示当时士大夫长久以来苟且偷安、墨守成规、附和世俗、讨好众人的面貌,这也是他潜心变法的重要原因。 5.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概括了司马光对自己的指责,一一作出解释。 6.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如果司马光指责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承认自己的错误,但如果叫他秉承祖法,无所作为,那他就不敢苟同了。 【答案】1.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2.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3.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为天下理财 辟邪说,难壬人 4.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5.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6.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 【解析】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1.晤,至 2.盘,庚,怨,故 3.谓,议,修,授,政,,弊,辟,邪,壬 4.苟,恤,媚 5.教,侵,谏,谤 6.责,膏,泽,斯,矣 三、《阿房宫赋》(杜牧) 1.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以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借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人以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阿房宫赋》文章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阿房宫赋》中,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句精警,扣人心弦。 10.《阿房宫赋》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阿房宫赋》一文中,用16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和篇首“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气势构成鲜明的对比。 13.杜牧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陆参作《长城赋》云:“千城绝,长城列。秦民竭,秦君灭。”以四个三字句发端。《阿房宫赋》祖《长城》句法,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阿房宫赋》中以龙和虹为喻,写长桥和复道壮美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4.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5.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6.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7.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8.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9.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0.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11.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1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4.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15.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解析】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1.覆,隔 2.暖,融,袖,凄 3.荧,妆 4.毕,,蜀,兀 5.奢,亦 6.奈,锱铢 7.秦;族 8.暇,哀,鉴 9.暇,哀,鉴,复 10.磷,庾,粟 11.呕,哑,市 12.戍,卒,函,炬 13.鉴,亦,复 14.毕,蜀,兀 15.卧,何?复,霁 四、《六国论》(苏洵) 1. 在《六国论》中,苏洵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首段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辟论点,同时也点出了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 2.古人写文章爱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比如,北宋文学家苏洵在《六国论》中便引用“古人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论证贿赂秦国的危害。 3.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 4.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亡的原因是:“非兵不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劝诫统治者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六国论》中,作者苏洵含蓄表明写作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在《六国论》中,北宋文学家苏洵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六国论》中,记叙六国先人开拓疆土十分不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