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第38讲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举报
资源描述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课标内容要求]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核心素养解读 知识体系导学 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和文字资料,从区域时空角度考查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 2.综合思维: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联系各因素,找到产生的原因和综合治理的有效对策。 3.人地协调观:通过相关图文材料,了解区域不合理发展产生的影响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措施,理解人地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积 累 必备知识——基础落实 赢得良好开端 一、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 1.生态脆弱区(生态交错区)的概念 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接    区域,目前泛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低、系统稳定性  的地区。 2.荒漠化 (1)概念: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2)类型:风蚀、水蚀和冻融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包括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    和      等。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形起伏过大、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长期开垦、过度放牧和樵采,导致土壤侵蚀加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促使环境进一步恶化。 3.土地退化: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导致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    。 【特别提醒】  荒漠化 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包括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等,因此荒漠化并不仅仅是出现在我国的西北干旱区,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也存在。 二、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1.环境问题:荒漠化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2.发展问题 (1)经济损失巨大: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 (2)影响农业生产: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得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 三、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1.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联合国防治    公约》。如今,防治荒漠化已经成为    性的行动。 2.针对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的状况,1978年国家开始实施“    ”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3.防治方针:预防为主,    结合,综合治理。 4.措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 【特别提醒】  我国的沙尘暴 我国北方内陆入春后地表温度迅速升高,气压差较大,因此形成较大的风;北方的春季多浮尘,是因为北方多沙质土,此时温度回升迅速,且又少雨,土地解冻后,水分被蒸发,土地墒情较差,大片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地呈干松状态,遇风形成浮尘、扬沙,甚至沙尘暴天气。同样,南方之所以遇大风不会出现类似天气的原因,一是南方以黏质土为主,二是南方多雨,三是南方植被覆盖率较高。近年来北方持续干旱,气温又普遍偏高,地表非常干燥,这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分条件。为此,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出现沙尘暴。 提 升 关键能力——能力突破 掌握解题技法 关键能力一 荒漠化地区的综合治理 【典题精研】 [典例1] [2020·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图2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1)分别简述图1所示Ⅰ、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8分) (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6分) (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6分) (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 [图解思路] [答案] (1)                                                                          (2)                                                                          (3)                                                                          (4)                                                                          [感悟核心素养] 区域 认知 根据图示及材料信息,推测出该区域降水的变化,体现了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 综合 思维 湖沼面积的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考点精析】 一、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和防治 1.荒漠化的成因 2.荒漠化的防治 二、次生盐碱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成因 自然 原因 地形:地势低平,地下水位埋藏较浅;气候: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土壤:表层土壤疏松 人为 原因 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渗漏严重,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危害 土地生产力下降,耕地减少;土壤板结,含盐量高,土地肥力下降;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防治 措施 引淡淋盐;井灌井排;合理灌溉,禁止大水漫灌;农田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开挖排碱水沟 【题组精练】 研究表明,我国科尔沁草原在历史时期曾出现过草原与沙漠交替现象。下图为科尔沁草原沙漠化现状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风沙入侵强度的不同 B.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 C.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 D.风力和流水交替侵蚀 2.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有(  ) ①合理用水 ②全面造林 ③禁止放牧 ④生态移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4.“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关键能力二 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典题精研】 [典例2] [2020·全国卷Ⅰ]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如图)。据此完成(1)~(3)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 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 (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 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 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 (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图解思路] [答案] (1)    (2)    (3)    [感悟核心素养] 区域 认知 陕西省延安市地处黄土高原,在区域认知上,明确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气候、地形及水土流失特征,采取治沟造地的方法对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 综合 思维 图示是“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及图文材料运用综合思维进行分析。推断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境;并分析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和适宜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特征 【考点精析】 一、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 1.自然条件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 自然 条件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气候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地形 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植被 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 土壤 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 2.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人为因素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 (1)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树木用作薪柴。 (2)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 (3)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设施等开发建设不当。 3.水土流失的危害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的过程,其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如下图所示: 二、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1.主要的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治理宜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如下表所示: 工程 措施 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措施等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 生物措施 采取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措施进行治理 农业技 术措施 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间作轮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等提高土地生产率,压缩农业用地 2.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以黄土高原为例) 三、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 1.成因:地表起伏大、降水量大且时间长,流水侵蚀强烈,以降雨侵蚀为主;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农民乱砍滥伐;人多地少,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陡坡开荒等)。 2.危害:造成表层土壤侵蚀,红壤裸露甚至石质裸露,土地生产力大幅下降,且难以恢复;形成“红色荒漠”,环境恢复困难;对江河下游地区造成危害,且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造成的损失大。 3.治理措施:发展立体农业;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开发小水电,推广生活用煤用气,减少农村薪柴砍伐等。 四、我国西南地区水土流失造成石漠化 1.成因:山高坡陡,降雨集中,冲刷力强,喀斯特地区成土速度缓慢,土层瘠薄、不易留存;人口增长过快,乱砍滥伐和土地不合理利用。 2.危害:地表土层流失殆尽,岩石大面积裸露,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地表无土、无水、无林,形成石质荒漠化。 3.治理措施:保土蓄水,植树造林,生态移民等。 【题组精练】 沙棘属多年生落叶性灌木,耐旱,其果实有很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皇甫川地处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高原的交接地带,流域多沟壑,是我国沙棘主要种植区域之一。读皇甫川流域位置示意图与坡面沙棘林带景观图,完成1~2题。 1.随着沙棘林的生长,图示区域(  ) A.河流含沙量迅速下降 B.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 C.河流径流量大幅度增加 D.流域内降水总量大幅度增加 2.坡面沙棘林通常沿等高线延伸方向逐排种植,是为了(  ) A.调节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