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济宁市2021—2022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中性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试题卡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1.尊王攘夷、践土会盟、独霸西戎、问鼎中原等历史现象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基本特征。与这些现象的产生具有直接关系的是 (  ) A.百家争鸣的出现 B.铁器牛耕的使用 C.分封制度的瓦解 D.阶级关系的变动 2.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商鞅在《商君书·更法》中则说:“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这表明 A.两者都意在维护奴隶主贵族阶层的利益 B.两者都在规劝统治者要积极地创新变革 C.商鞅明显比孔子对社会的认知程度更深 D.时代差异使两者对变革社会的要求不同 3.柳宗元指出:“秦之所以革之者(指废分封行郡县),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据此可知,郡县制下的“公天下” A.使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B.削弱了士族的特权地位 C.导致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天下 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 4.西汉对诸侯王葬制有明确的规定,不轨的诸侯王死后不能使用玉衣。汉武帝时期,畏罪自杀的济北王刘宽死后就没有使用玉衣,草草下葬;中山靖王刘胜无不轨的行为,他死后得用金缕玉衣下葬。这说明,当时 A.葬制规定被严格执行 B.专制皇权已空前加强 C.官营手工业技术发达 D.地方势力被有效控制 5.唐朝壁画中的佛像不像南北朝时那样严肃庄重,而是富于人情味和亲切感。如将菩萨处理成女性,衣饰华美,仪貌端丽而慈祥,体态丰腴而多姿。这一变化 A.是社会状况的真实反映 B.反映了时代和审美观念的变迁 C.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体现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6、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另一位史学家柳诒徵也说:“有宋一代,武功不竞,而学术特昌,上承汉唐,下启明清,绍述创造,靡所不备。”下列属于宋朝文化成就的是 ①儒学发展成更为完整的儒家理论体系 ②古代戏曲艺术走向成熟,能表达完整的故事情节 ③适应市民生活需要的新诗体出现 ④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在宋代基本成熟 ⑤总结整个古代农业成就的农业著述出现 ⑥绘画中山水画突出,更加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A.①③④⑥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7.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一个政治家们充满创造活力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 A.全盘照搬了唐朝的政治制度 B.实现了疆域内各民族的平等 C.植根于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 D.有利于巩固国家疆域的统一 8.研究者发现,某个时期中国通过对外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他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丝银对流”。“丝银对流”促进了我国(  ) A.商业资本的集聚 B.纸币的出现 C.稻麦复种制的普及 D.传统小农经济的瓦解 9. 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由百官之长的丞相个人开府,自辟僚属,相对独立行使权力,转变为若干长官共执丞相之职,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形成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这一变化是指 A. 从世官制向察举制转变 B. 从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 C. 从内阁制向军机处转变 D. 从三省六部制向二府三司制转变 10. 明清时期,徽州家谱、方志和文人笔记等文献对徽商经营中的各种义行及致富后如何报效家族、乡里和国家多有记载。各类“儒行”“义举”成为徽州民间评判商人德行的一个重要指标。该现象 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正统性 B.体现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C.背离了统治阶级意识形态 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 11. 明清时期我国经济领域出现了冲破传统社会的新因素。该因素为 A. 商帮的形成 B.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 白银货币化 D.高产作物的引进种植 12. 某学者描述说“鸦片战争后,原来在从广东通到内地的大道上谋生的人变成了流浪者;而原来在安徽与上海之间流浪的人,却变成了谋生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上海开辟为通商口岸 B.战争对广东经济破坏严重 C.经济重心发生转移 D.安徽与上海经济联系紧密 13、.下图所列内容为某学者对近代某次事件特征的概述。据此推断该事件可能是 ●以外部压力为启动力 ●移植西方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要途径 ●以内外结合、新旧结合为基本方针 ●以土洋并举,以洋带土,以土养洋为模式 A. 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14.1902年梁启超创作了政治启蒙小说《新中国未来记》,在书中他借虚拟的主人公黄克强之口道出了心目中的“大豪杰”拜伦,“拜伦最爱自由主义,兼以文学的精神,和希腊好像有夙缘一般。后来因为帮助希腊独立,竟自从军而死,真可称文界里头一位大豪杰”。他此举意在 A.赞扬个人英雄主义精神 B.冲破传统儒家伦理的桎梏 C.引领近代文学发展潮流 D.因应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15、某学者认为,五四运动之后,社会改造运动变成了一个主流,人们不是从顶层设计,不是从政党政治来讨论中国的命运和改革,而是从社会基层改造的角度来理解中国,把中国当作一个新的改革的对象。该学者意在强调五四运动 A. 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觉悟 C. 促进了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 D. 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16. 在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是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 (  ) A.都由资产阶级主导 B.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 C.都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D.都受到国际环境的重要影响 17、下表是清末民初社会现象的相关记述,据此可知该时期 记述 出处 民国初建立,时装上也显出空前的天真,轻快,愉悦。“喇叭管袖子”飘飘欲仙,露出一大截玉腕,短袄腰部极为紧小。 张爱玲《更衣记》 近代以来宁波妇女发髻,初受苏沪之风影响,流行“上海头”,清末又流行日本发式,辛亥革命后则加髻于前额,称为“兴汉头”。 《民国鄞县通志》 A. 伦理纲常思想开始被抛弃 B.崇洋媚外现象愈演愈烈 C.社会风气发生巨大的变化 D.妇女解放运动日渐兴起 18、如表为1921—1927年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人数表。1927年党员人数的激增 时间 1921年 1922年 1923年 1925年 1927年 人数 50多人 195人 429人 994人 57967人 A. 受益于孙中山扶助农工政策 B. 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 促使中国革命出现崭新局面 D. 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结果 19、20世纪40年代,蒋介石在一次国际会议召开之后的日记中写到:“以政治收获为第一,军事次之,经济又次之,然皆获得相当成就。……(中国)军民精神为之一振,此乃为国家百年来外交之最大成功,是卅年来苦斗之初效也。”下列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这次会议是近代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B.“政治收获”是指中国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力得到国际公认 C.“卅年来苦斗”与甲午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密切关系 D.中国“军民精神为之一振”是因为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20、近年来,中国学者编写出版了“社会变迁与百年转折丛书”,共七册:《1840年被轰出中世纪》《1860年巨痛与自强》《1895年大梦初醒》《1901年慈禧太后的革新令》《1912年颠沛的共和》《1937年大灾难与大牵手》《1949年百年瞬间》。从书名中可见,编者认为中国近代的社会变迁( ) A.从局部地区扩散到全国 B.与政治的改革密切相关 C.与战争的影响紧密关联 D.突变和渐变交错地进行 21、如图所示是1956年的漫画作品《让我们的矿山工厂欢唱,不许你们这些家伙怪叫》。漫画中,一边是一排高高耸立的烟囱,烟囱里正冒着浓烟;一边是一排大炮,布条包扎的炮身上写着“US"等字样,炮口折断;中间是两个严阵以待的解放军战士。该漫画的主旨是( ) A.激励中国抗美援朝将士的斗志 B.歌颂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C.揭示帝国主义必然失败的命运 D.抨击西方对中国的外交孤立 22.20世纪 60年代前期,党中央、毛泽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进行“三线建设”。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步骤 B.在国际关系缓和的背景下进行 C.对于提高国防能力起到一定作用 D.推动中西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 23、“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着灯”。这首改革开放后的农村民谣反映了当时 A.经营和分配方式的变化 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C.农村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D.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24、 1978年9月13日至20日,邓小平在东北三省及唐山和天津等地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谈话论及体制改革和开放,强调现代化建设抓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称为“北方谈话”。此次谈话 A. 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B. 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C. 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 D. 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25、改革开放43年来的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这种状况表明 (  ) A.世界各大经济体促成多极化形成 B.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C.改革深刻改变了中国并影响了世界 D.改革开放使中国工业已超过美国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其中26题 14 分,27题 19 分,28题 17 分) 26、(14分)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发展到一个很高的程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商业已与国计民生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联系生产与消费、支撑城乡经济发展的经济命脉,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清晰展示出商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与演进态势,揭示出宋代工商业文明因素加速生长的时代特色。 ——张熙惟《宋代: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高峰》 材料二 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日本)宫崎市定《东洋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工商业文明因素加速生长”导致的社会变化有哪些?(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论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