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举报
资源描述
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国家制度:为了行使公共权力与国家统治,以及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就需要一系列制度建设,如以权力分配、官员选拔、机构设置和运行为主体的政治制度和军事制度、以赋税征收、财政分配主体的经济制度,以构建主流意识形态为主体的思想文化制度,以及法律、外交、军事、民族等方面制度。 社会治理:由政府组织主导,吸纳社会组织等多方面治理主体参与,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治理活动,包括社会体制机制治理、社会组织治理、基层治理、社会问题治理和公共安全治理、虚拟社会治理等方面。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1、夏朝:世袭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2、商朝: (1)内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 (2)职官制度: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3、西周: (1)分封制: ①分封对象:同姓贵族、异性功臣或旧贵族; ②分封序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③分封地区:王畿以外的其他地方; ④诸侯权利:享有土地上的统治权(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在自己的封地内实行再分封; ⑤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2)宗法制: ①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决定继承权利、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②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③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 (4)政体特征:分封制和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3、春秋战国: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郡县制、官僚制开始产生。 4、先秦政治制度的特征: (1)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家国一体; (3)地方分权,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皇帝制度: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丞相和诸大臣听命于皇帝,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 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制) (1)三公指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九卿(诸卿)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特点:①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②以皇权为中心; ③家国一体; ④臣议君决。 (3)作用:①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②加强了君主专制。 3、郡县制(地方官制) (1)实行原因:为了避免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2)特点:①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②郡县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 (3)作用:①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4、文书制度: (1)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 (2)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1)西汉: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中朝,削弱丞相的权力(中外朝制)。西汉晚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 (2)东汉:光武帝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3)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逐步形成,群相制取代独相制。 (4)隋唐:三省六部制 ①职能: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与尚书仆射并称宰相,分掌宰相职权,他们共同议政的地方叫政事堂。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 ②评价:三省六部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5)宋朝: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政事堂)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之职,枢密院掌管军政、三司掌管财政,分割宰相的权力。 (6)元朝:中书省制,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相权有所加强。 (7)明朝:内阁制 ①废除宰相: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和宰相,宰相制度终结。 ②设立内阁:皇帝选拔一些文官到宫廷的殿阁值守,是为“内阁”。内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协助皇帝处理各种政务,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内阁不是法定机构,只是内侍机构。) (8)清朝:雍正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军国大事。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1)西汉:郡县、封国并存→郡、县二级制。 (2)东汉: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成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3)魏晋南北朝: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 (4)隋朝:州、县二级制。 (5)唐朝:道、州、县三级制→节度使。 (6)宋朝:州(府、军、监)和县二级制→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州(府)、县三级制。 (7)元朝:行省制。地方设置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掌管一省政务,简称“行省”。后来,行省演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形成了省、路、府、州、县的多级行政制度。 (8)明朝:省、府(直隶州)、县(属州)三级制。明初废行省,设三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后来,朝廷又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逐渐纵览一省之权,省的格局并未改变。 (9)清朝:省、府、县三级制。清承明制,巡抚成了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 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朝代 中央制度 地方制度 夏朝 世袭制 商朝 内外服制 西周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原始民主传统 春秋战国 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郡县制、官僚制开始产生 秦朝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文书制度 郡县制 西汉 中外朝制度 郡国并行制,郡、县二级制 东汉 尚书台成为新的行政中枢 州、郡、县三级制 魏晋南北朝 三省体制逐步形成,群相制取代独相制 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 三省六部制 州、县二级制 唐朝 道、州、县三级制→节度使 宋朝 二府三司制 州(府)、县二级制→路、州(府)、县三级制 元朝 中书省(一省制) 行省制 明朝 废宰相(洪武),设内阁(永乐) 省、府(直隶州)、县(属州)三级制 清朝 军机处(雍正) 省、府、县三级制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1)背景:公元前8—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国家发展起来。 (2)特点:城邦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其制度包含一定的民主因素,但各城邦实际实行的制度千差万别。 (3)代表:①雅典:是希腊城邦国家中民主政治的代表。 ②斯巴达:是希腊城邦国家中寡头政治的代表。 (4)评价: ①雅典城邦国家的民主政治不仅促进了雅典的繁荣,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还开创了民主 政治的先河,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②雅典城邦国家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度之上的民主,有其明显的局限性:民主范围的狭隘性、民主性质的原始性、民主运作方式的随意性。 2、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1)罗马共和国:共和制。带有浓厚的贵族寡头政治。 (2)罗马帝国:君主制。皇帝(元首)掌握国家权力,是最高立法者和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是实行独裁统治的重要工具。 (3)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在政治制度上的不同: ①政体不同:罗马共和国是贵族共和制,而罗马帝国是君主制,君主集元老院、执政官和公民大会职权于一身。 ②公民权不同:共和国时期授予的公民权数量有限,而帝国时期则扩大了公民权的授予范围,从而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基础。 3、局限:无论是希腊城邦,还是罗马共和国,公民都是少数。妇女、外邦人和奴隶不仅没有资格参与政治,还受到剥削和多种压迫。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1、形成: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君主把他们征服的地区视为私产,分封给儿子和随从,形成以封君、封臣为基本特征的封建制度。 2、发展:法兰克王国的查理大帝一度建立起庞大帝国,他死后,国家分裂形成后世西欧三个主要国家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雏形。 3、特征:世俗王权和基都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 4、代表: (1)法国:等级君主制 ①背景:在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国王与教会多次发生冲突。 ②确立:14世纪初,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③意义:国王与贵族、教会、市民通过三级会议相互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 (2)英国:议会君主制 ①《大宪章》签署(1215年)。限制了王权,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历史传统。 ②议会的召开。13世纪中后期,英国多次召开议会,议会权力逐渐加强,形成了“王在议会”的历史传统。14世纪中期,英国历史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 (3)神圣罗马帝国:选帝侯制度 ①开端:962年,德意志国王被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德意志王国逐渐演变为神圣罗马帝国。 ②形成:1125年,部分德意志诸侯选举萨克森公爵罗退尔为“罗马人民的国王“,罗退尔承认他们的选举权。此后,国王由诸侯选举成为制度。 ③确立:1356年,皇帝查理四世为了能让自己儿子继承皇位,发布“黄金诏书”,确认选帝侯的合法性。 ④终结: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要求解散。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结合《纲要》(下)第9课) 1、英国:君主立宪制 (1)确立: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2)发展:18世纪,英国逐渐形成内阁制度。 (责任内阁制,又称“议会内阁制”。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 (3)完善:19世纪,英国经过三次(1832、1867、1884-1885)议会改革,基本实现成年男性的普选权。 2、美国:联邦共和制 (1)背景:1775年,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美利坚合众国建立。 (2)确立: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 (3)原则:①联邦制原则: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拥有宪法明确规定的权力,各州拥有一定自治权。 ②三权分立原则:总统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兼任陆海军总司令。国会分为众议院和参议院,拥有立法权和批准税收的权力。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规定设立的下级法院。 (4)完善:通过宪法修正案不断完善美国的法律和制度。 3、法国:议会共和制 (1)曲折发展:1792年,法国首次建立共和国;1848年,法国二建共和国;1870年,法国建立第三共和国。 (2)最终确立:1875年通过新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国确立了共和制。 4、意义: (1)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但它仍有历史 局限,如英国妇女长期没有选举权,美国宪法一度承认了黑人奴隶制的合法地位。 (2)经过19-20世纪的多次改革与革命,西方政治制度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 四、比较英、美、法三国的政体 比较项 英国 美国 法国 政治体制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总统制共和制 议会制共和制 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 总统 元首产生 世袭 选举 选举 元首任期 终身 4年,可连选两届 7年,可连选连任 元首实权 “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