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工具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下列生产工具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曲辕犁                       ②匣钵                ③水排                  ④ 铁农具 A.③④①② B.④③①② C.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 2.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指的是(   ) A.耧车 B.筒车 C.曲辕犁 D.翻车 3.新王国时期,古埃及人发明了提水灌溉的装置“沙杜夫”,它利用杠杆原理将低洼之处的水抽引到高处,从而使高低处的耕地均能得到灌溉。这表明(   ) A.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增强 B.埃及社会饥荒得以缓解 C.农业灌溉工具世界领先 D.水利工程推动农业发展 4.山东滕县出土的一汉代耕糖画像石显示∶中间一男子扶犁耦耕,一牛一马拉犁,其后有一男子操耙糖地。前方有三人持锄耘地,一人端着水罐似在浇水。画面左侧有一妇女挑着担子,带着两个小孩朝田间走,似为送饭而来。画像右侧大树下有一人持杖而坐,当为监工。该场景反映了汉代(   ) A.农民重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B.生产关系革新后农民积极生产 C.存在分工合作的集体经营方式 D.农业领域的多种经营模式盛行 5.如图是不同时期制作陶瓷使用的主要工具,它们反映了我国古代陶瓷业:(   ) A.手工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B.陶瓷产品种类繁多 C.手工业者社会地位提高 D.规模宏大分工精细 6.下表是1839年英国各纺织部门女工占比情况: 棉纺织工厂 毛纺织工厂 丝、麻纺织工厂 56.4% 69.5% 70.5% 此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女工成为工厂主要劳动力 B.妇女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C.近代工厂制在英国的兴起 D.纺织业最早实现机械化 7.1896年欧洲某国举办殖民展览会,展览共分为两个部分:“科学一商业”区包括殖民大厅、机器大厅、工业和出口大厅等建筑:“土著人展览”区包括其殖民地的人种、建筑、生活习俗等内容。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B.科技发展推动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的科学成就 D.不同地域文明间的差异 8.有历史学家在考察19世纪欧洲运输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关系时指出:“这种运输设施的开展,使先前未曾开发地区卷入世界经济活动内,更因其克服运输量、畜力、季节及移动速度等限制⋯⋯工业革命成果得以扩大。”该史学家所说的“运输革命”最有可能是(   ) A.轮船的通航 B.汽车的量产 C.铁路的兴起 D.运河的开通 9.工业革命以来,蒸汽机与其他机器的改进弥补了体力的差异,妇女和儿童被大量雇用从事生产劳动,成年男性成了产业后备军,男性劳动力因失去了他们的力量型优势而贬值。同时,工厂中的工人为了与失业工人竞争,不得不接受微薄的工资与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由此可见,工业革命(   ) A.彻底改变了传统家庭道德观 B.导致经济结构出现失衡 C.加剧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D.提升了妇女的政治地位 10.随着工厂的出现,工厂制度逐渐形成,工厂主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采用流水线进行生产。工厂管理制度的优势体现在(  ) ①标准化生产 ②增加生产销路 ③提高生产效率 ④制作浪费减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从前习惯于做农活的人们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日程了,相反,钟表、车间和机器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工人一般每天工作13至14小时,在一整天里,工人的步伐都要跟上机器单调的运转,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这一变化(   ) A.有利于优化手工工场的管理 B.反映人类劳作方式的重大变革 C.表明传统的农业已不复存在 D.导致人们逐渐摆脱了体力劳动 12.张謇自述创业过程:“因纱厂必需棉花,棉花必待农业,于是设垦牧公司;又因棉子制油为副业而设油厂;又为畅销途,利交通计,而设轮船公司”……大生纱厂开工一年后,就获得2.6万两白银的净利润,此后,大生的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可见,张謇 A.重视农工商业的互动发展 B.注重调整轻重工业的比例 C.强调政府要关注国计民生 D.已经找到救国的正确途径 13.1500年,一百个英国农户家庭只能供养106尸户家庭(包括他们自己),农业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74%。到了1801年,这一致字上升到136户,而此时农业劳动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6%。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民主政体的有效保证 B.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 C.殖民扩张政策的成熟 D.工业革命的有力推动 14.“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生产超出了需求……购物已成为人类最喜爱的消遣,而且消费性产品也成了家人、朋友、配偶之间不可或缺的中介。各种宗教节日(如圣诞节)都已经成了购物节。”这一现象反映了(   ) A.自由放任刺激消费增长 B.宗教节日的日益商业化 C.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 D.过度消费冲击伦理道德 15.人工智能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分支,是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工智能涵盖了多个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 A.促进物质生产模式转向信息生产模式 B.将取代人类的生产活动 C.完全实现模拟人的思维解决问题 D.加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16.1997年,中国自主研发的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成功潜入水下6000米处进行科学试验。2020年,中国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这说明(   ) A.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B.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 C.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下列重大科学技术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美国成功研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②计算机网络演化为互联网且实现商业化 ③嫦娥四号实现了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④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 18.2019年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办。乌镇——这座静谧的江南小镇再一次迎来它的高光时刻。会上,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成为高频词汇。这折射出(   ) A.中国科技引领世界发展 B.世界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C.科技进步加速了全球化 D.信息技术改变社会生活 19.新冠肺炎疫情中,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虽然尚处于初期探索应用阶段,但它们在疫情分析、图像识别、体温监测、病毒检测、辅助诊疗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这说明(   ) A.信息技术改变了社会发展趋势 B.人工智能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 C.现代科技有利于缓解疫病传播 D.科技推动医疗机构职能的转变 20.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央电视台将赛事转播等信息系统迁移至云平台,采用“奥运转播云”向全球转播;冬残奥会还提供全流程智能化数字人手语生成服务。关于该现象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现代科技促进了人类信息交流 B.人类文化生活出现了新的模式 C.中华文化主导了世界文明走向 D.科技与人文呈现交叉融合趋势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应用、推广及大量出现,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有着必然的联系。据统计和考证,《山海经》里著名的铁山之中,“秦地即占10处之多”,河南、山西都有铜矿。战国早期,出现用退火热处理方法获得的展性铸铁(可锻铸铁),并出现“一范两器”的范具。随着铁制农具种类的丰富和形制、功能的创造,农民希望掌握新型工具从事和发展农业生产。战国时期,列国诸侯相继变法,铁农具的制造生产在各国“富国强兵”的变法改革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摘编自杨玄《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流域的金属农具的分析研究》 材料二  武帝以(赵)过为搜栗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三脚耧车)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楼,皆取备焉,日种一顷(100亩)。至今,三辅(陕西中部地区)犹赖其利。今辽东耕犁,辕长四尺,回转相妨,既用两牛,两人牵之,一人将耕,一人下种,二人挽耧,凡用两牛六人,一日才种二十五亩,其悬绝如此。 ——摘编自【东汉】崔定《政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大量出现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汉犁耕技术发展的特征。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国家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起源于近代的工业革命。城市化作为一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态,和工业化似乎是一对“孪生子”,它们就像两个车轮,承载着人类社会滚滚向前发展。在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851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超过了50%,率先进入成熟的城市化阶段。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相继启动了城市化进程。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产业革命在美、德、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使得重化工业取代纺织等轻工业而成为主导产业,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 ——摘编自周跃辉《西方城市化的三个阶段》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有着一系列的局限。一方面,由于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动荡的社会环境,因而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另一方面,近代因素在中国社会的渗透和扩散,在地域空间上很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口岸地区与非口岸地区,在近代化形式和发展水平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更进一步讲,中国近代的城市化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外力强制的移植,必然与中国社会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从而走上一条扭曲的道路。 ——摘编自陈国灿《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历史透视和现实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城市化的原因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存在的明显不足及其原因。 参考答案 1.D2.C3.A4.C5.A6.C7.B8.C9.C10.C11.B12.A13.D14.C15.A16.A 17.B18.D19.B20.C 21.(1)条件:黄河流域具有丰富的金属自然资源;冶铁工艺的创新和进步;大量土地的开发;劳动人民对落后农具的变革要求;列国变法的推动。 (2)特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由中原地区向边远地区推广;呈现多样性和地域性。 22.(1)原因:圈地运动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两次工业革命(或工业化)的促进;垄断组织的形成。 意义:推动了英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英国的近代化;为其他国家城市化提供了示范。 (2)不足:城市化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具有不彻底性;城市化空间分布不平衡(或发展水平不平衡);与中国社会存在一系列矛盾和冲突。 原因:中国传统农耕经济占据统治地位;西方列强的侵略;持续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