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中考语文名著导读《西游记》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中考语文名著导读《西游记》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 1.《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的 ____________。《西游记》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奇异的神魔世界的同时,也借唐僧师徒在西天取经途中斩妖除魔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其中“三打白骨精”“计盗紫金铃”“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2.《西游记》里唐僧收徒弟的顺序是首先在_________(填地名)收大徒弟悟空;其次在鹰愁涧收白龙马;在高老庄收二徒弟__________(填法号);最后在_________(填地名)收三徒弟悟净。 3.阅读《西游记》选段,在横线上填空。 他三人径下宝殿,与众官到朝房里,抬出铁笼,将假虎解了铁索。别人看他是虎,独行者看他是人。 选段中的“假虎”其实是__ ______(填人名)。 4.《西游记》中“真假美猴王”是____________(妖怪)趁机变成了孙悟空的摸样。假悟空和真悟空本领一般无二。唐僧、托塔天王也是无法辨识,连____________(神仙)也不识得,最后____________(神仙)让其原形毕露了。 5.《西游记》中,为试探唐僧师徒的禅心是否坚定,黎山老母、观音、普贤、文殊化身母女四人,假意要招他们为夫婿。唐僧不为所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父,八戒却动了凡心,最后八戒被四圣设计吊在了树上。这个情节的名字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表现了八戒_____________(性格特点)。 6.“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海中有一名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内遇仙胎,一日迸裂,……”这段名著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本书作者是_______此书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又行不多时,只听得滔滔浪响。八戒道:“罢了!来到尽头路了!”沙僧道:“是一股水挡住也。”唐僧道:“却怎生得渡?”八戒道,“等我试之,看深浅何如。”三藏道:“悟能,你休乱谈。水之浅深,如何试得?”八戒道:“寻一个鹅卵石,抛在当中。若是溅起水泡来,是浅;若是骨都都沉下有声,是深。” (节选自《西游记》) 有人说上段中的“一股水”是“流沙河”。你认为正确吗?请结合以上内容及相关情节说明理由。 8.阅读《西游记》,回答下面的问题。 有同学把孙悟空的六个名号制成卡片和同学玩排序游戏,按照名号取得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美猴王  ②齐天大圣  ③孙悟空  ④行者  ⑤弼马温  ⑥斗战胜佛 A.①③④⑤⑥②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⑤③④⑥ D.①③⑤②④⑥ 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读《朝花夕拾》,为了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我们可以在阅作者传记资料或相关评论,了解作者作品的一些情况,或者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 B.《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里,父亲责令“我”去看五猖会前背书,让“我”无比沮丧;《无常》中,“我”在乡间迎神会上最不愿见的是活无常。 C.《西游记》中,为试探师徒四人的禅心是否坚定,四位菩萨化身母女,假意要招他们为夫婿。唐僧不为所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父,八戒却动了凡心。 D.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其中“齐天大圣”是自封的。 10.下列对《西游记》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的主要情节是围绕着“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这两大故事展开的。故事大多情节曲折,扣人心弦,不过有一些降妖伏魔的故事,套路类同,情节简单。 B.《西游记》中的人物、情节、官职、场面乃至所用的法宝、武器、降妖方法等,都凝聚着现实生活的体验,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C.《西游记》是最成功的带有神话色彩的文学巨著,其中孙悟空勇闯海龙宫、勾销生死簿,大闹灵霄殿,搅乱蟠桃宴,娶亲高老庄,其反抗精神呼之欲出。 D.唐僧心地善良,信仰坚定,明知道西天取经会历经磨难,但仍勇往直前;另一方面,他又是个相当窝囊的人物,碰到妖魔鬼怪,总是一筹莫展,最糟糕的是他又太过糊涂、慈悲。 11.选出下列对课外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阿廖沙经历为线索展现1915年前后俄国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当过童工,后来受朱赫来影响起步走上革命道路。 B.《西游记》中石猴被招安后,玉皇大帝授给他的官职是“弼马温”,孙悟空得知这只是个养马小官,一怒之下,离开天庭回到水帘洞,在独角鬼王的建议下自封“齐天大圣”,后天庭被迫承认该封号;唐僧师徒取经成功后,如来佛授给孙悟空的品职是“斗战胜佛”。 C.《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通过描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D.《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虽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但她善良、朴实,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 12.关于《西游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得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了五百年。 B.《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有多个称呼,石猴探水帘洞成功,众猴拜他为王时称他为“齐天大圣”;石猴回到花果山后,接受独角鬼王建议称为“千岁大王”;“行者”是唐僧石猴为徒时为他取的诨名;取经成功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C.《西游记》中,为试探师徒四人的禅心是否坚定,黎山老母等化做母女四人,假招他们为夫婿,唐僧不为所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傅,八戒却动了凡心。 D.《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行至鹰愁涧时,唐僧的马被龙太子吃了。孙悟空前往讨要,与龙太子搏斗,龙太子抵挡不住逃回海底。后经菩萨点化,龙太子化作白龙马,随同取经。 1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与名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B.《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四书”之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 C.《琐记》里的衍太太怂恿“我”私拿母亲的钱;《父亲的病》里的衍太太让“我”在父亲临终之际大声呼唤父亲。 D.《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神话小说,有很多故事深受孩子们喜爱,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大战红孩儿、偷吃人参果、真假美猴王等。 14.下面有关《西游记》的情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猪悟能被高太公招为上门女婿,虽然他勤谨能干,不伤害百姓,但因相貌丑陋、食量惊人,又经常飞沙走石、来去无影,所以被众人当成妖怪。 B.唐僧西天取经,出发时唐太宗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作途中化斋之用。 C.过火焰山时,猪八戒大战红孩儿,为最后降服红孩儿做出很大贡献。 D.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三个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酣战之际,观音菩萨赶来带走了妖怪,悟空也救回王后娘娘。 15.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反映鲁迅童年在绍兴的家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也叙述鲁迅从家乡到南京,再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B.《朝花夕拾》中有描述与动物为友的《狗•猫•鼠》,有表现与日本师友交往的《藤野先生》,有反映家乡赛会风俗的《五猖会》;作品既有温馨的回忆,又有理性的批判。 C.《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勇敢中带着怯懦,憨厚中带着狡猾。他的形象体现了人类普遍存在的欲望和弱点,比孙悟空更具有日常生活中人物的真实性。 D.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孙悟空——齐天大圣——弼马温——孙行者——斗战胜佛。 二、文本阅读 (一)《西游记》节选 【片段一】 ①孙大圣执着扇子,行近山边,尽气力挥了一扇,那火焰山平平息火焰,寂寂(形容寂静)除光;行者喜喜欢欢,又扇一扇,只闻得习习潇潇(象声词),清风微动;第三扇,满天云漠漠,细雨落霏霏(雨雪盛貌)。行者道:“那罗刹,你不走路,还立在此等甚?”罗刹跪道:“万望大圣垂慈将扇子还了我罢。”八戒喝道:“泼贱人,不知高低!饶了你的性命,就彀了,还要讨甚么扇子,我们拿过山去,不会卖钱买点心吃?费了这许多精神力气,又肯与你!雨蒙蒙的,还不回去哩!”罗刹再拜道:“大圣原说扇息了火还我。今此一场,诚悔之晚矣。只因不倜傥(不爽快),致令劳师动众。我等也修成人道,只是未归正果。见今真身现象归西,我再不敢妄作(无知而任意胡为)。愿赐本扇,从立自新,修身养命去也。” ②土地道:“大圣!趁此女深知息火之法,断绝火根,还他扇子,小神居此苟安,拯救这方生民,求些血食,诚为恩便。”行者道:“我当时问着乡人说:‘这山扇息火,只收得一年五谷,便又火发。’如何治得除根”罗刹道: “要是断绝火根,只消连扇四十九扇,永远再不发了。” ③行者闻言,执扇子,使尽筋力,望山头连扇四十九扇,那山上大雨淙淙。果然是宝贝:有火处下雨,无火处天晴。他师徒们立在这无火处,不遭雨湿。坐了一夜,次早才收拾马匹、行李,把扇子还了罗刹。又道:“老孙若不与你,恐人说我言而无信。你将扇子回山,再休生事。看你得了人身饶你去罢!” (节选《西游记》第六十一回) 【片段二】 ①却说三藏在那山坡下,正与沙僧盼望,只见八戒喘呵呵地跑来。三藏大惊道:“八戒,你怎么这等狼狈?悟空如何不见?”呆子哭哭啼啼道:“师兄被妖精一口吞下肚去了!”三藏听言,唬倒在地。半晌间跌脚拳胸道:“徒弟呀!只说你善会降妖,领我西天见佛,怎知今日死于此怪之手!苦哉,苦哉!我弟子同(参与:一起干某术)众的功劳,如今都化作尘土矣!”那师父十分苦痛。你看那呆子,他也不来劝解师父,却道:“沙和尚,你拿将行李来,我两个分了罢。”沙僧道:“二哥,分怎的?”八戒道:“分开了, 各人散火:你往流沙河,还去吃人;我往高老庄,看看我浑家。将白马卖了,与师父买个寿器(棺材)送终。”闻得此言,长老气呼呼的,叫皇天,放声大哭。 ②却说那老魔吞了行者,以为得计,径回本洞。小妖冲了半盆盐汤。老怪一饮而干,注着口,着实一呕,那大圣在肚里生了根,动也不动;却又拦着喉咙,往外又吐,吐得头晕眼花。老魔喘息了,叫声:“孙行者, 你不出来?”行者道“早哩!正好不出来哩!我自做和尚,十分淡薄,如今秋凉,我还穿个单直裰。这肚里倒暖,又不透风,等我住过冬才好出来。”众妖听说,都道:“大王,孙行者要在你肚里过冬哩!”老魔道:“他要过冬,我就打起禅来,使个搬运法,一冬不吃饭,就饿杀那弼马温!”大圣道:“我儿子,你不知事!老孙保唐僧取经,从广里过,带了个折迭锅儿,进来煮杂碎吃……” (节选《西游记》第七十五回有删减) 16.下列对上面选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赐本扇,从立自新,修身养命去也。”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罗刹知错就改的品质。 B.行者钻进老魔的肚子去一顿搅和还不肯出来,表现了行者的聪明智慧、善于斗争的特点。 C.“还要讨甚么扇子,我们拿过山去,不会卖钱买点心吃?”这一句极写猪八戒西天取经的勇敢与执着。 D.“师兄被妖精一口吞下肚去”,八戒的“散伙”想法复燃,唐僧听得八戒的话,气呼呼的。 17.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先生将《西游记》的精神实质概括为一个“诚”字,请你结合选文,以孙悟空为例对此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