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六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六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隋书》中记载,据长孙平奏请,朝廷让民间每年秋收时每家拿出一石以下的粮食,贫少出,富多出,储存在乡里,用来防备荒年、名叫"义仓”。据此可知,“义仓”(   ) A.在隋朝之前已经广泛设置 B.主要用于保障朝廷粮食供给 C.具有民间赈灾自救的作用 D.满足了百姓荒年的粮食需求 2.洪武五年二月,明政府以田野之民不知禁令,往往误犯刑宪,乃诏令有司于府州县及乡里社皆立申明亭,“凡境内人民有犯者,书其过,名榜于亭上,使人有所惩戒”。据此可知,明政府此举(   ) A.实现了伦理与法治的结合 B.以教化来完善中央集权制 C.从基层开始灌输儒家伦理 D.意在重视基层民众的教化 3.在中世纪的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解除关系封君也要正式地归还象征骑士领的木棍、羊茅植物等物品,并同时宣布“我自愿废除你对我的臣服,我使你我平等起来”。这说明当时的西欧(   ) A.封君封臣之间存在契约关系 B.封君权力至高无上 C.封君封臣社会地位基本平等 D.王权逐步得到强化 4.《梦溪笔谈》记载:皇祐(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瑾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 A.直接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B.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C.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5.关于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制度,著名历史学家齐思和有这样的描述:“封建领主不但通过各种地租形态对农民进行剥削,同时也对农民施行‘超经济的强制(政治、社会附属)’,有统治、惩罚农民的权力。”由此可推知(   ) A.领主可以随意剥夺农民的土地 B.农民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劳役 C.庄园农民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 D.庄园是一种社会经济政治单位 6.从敦煌、吐鲁番出土发现的唐前期的户籍残卷来看,唐代的户籍首先详细记录户主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姓名、年龄、身份。然后就是各类土地的数量、应授田数、已授田数。并且户籍管理十分严格,对于不觉脱漏(户口)者,轻则答四十,重则徒三年,这表明唐朝前期的户籍制度(   ) A.反映出国家赋税制度的实际需要 B.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得以普遍推广 C.持久性地维护了封建小农经济 D.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地方治理体系 7.19世纪下半叶,德国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促进了社会民主党以及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在斗争中俾斯麦逐渐认识到“如果政府除了保障工人的劳动权利,还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话,那么人们便不会投向社会主义民主党的怀抱”,19世纪末德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由此可知(    ) A.德国政府致力于保障工人阶级权益 B.率先完成工业化是社会保障的经济基础 C.工人斗争客观上推动德国社会改革 D.激烈的政党斗争制约了德国的统一进程 8.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税起征点为800元,而2018年全国人大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税起征点为每月5000元,并进行包括子女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赡养老人等在内的专项附加扣除。这一变化表明(   ) A.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 B.个税征收制度更加完善 C.国民生产总值极大增长 D.国民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9.下表反映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 1987年英、法、日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表 英国 法国 日本 第一产业 2% 2% 3% 第二产业 38% 38% 40% 第三产业 60% 60% 57% A.建立“福利国家” B.第三产业的兴起 C.“新经济”的出现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0.商鞅变法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秦汉王朝受其影响,农村不许同姓聚居,农村都是杂姓村。“乡”“里”划分的依据主要是户口数量,并随着户口的增减而不断进行调整。秦汉王朝的上述举措(   ) A.促进了中国小农经济的形成 B.有利于削弱地方的强宗大族 C.目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D.推动了血缘宗法社会的瓦解 11.开皇三年(583年), 隋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个人体貌。隋炀帝大业五年(609 年),又一次“大索貌阅”。通过这两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228万余。隋朝的“大索貌阅” (   ) A.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B.增强了社会经济的活力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打击了劳动人民积极性 12.古代户籍制度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以下①②③分别对应正确的是:(   ) A.编户齐民、大索貌阅、黄册 B.编户齐民、大索貌阅、主户客户 C.大索貌阅、编户齐民、主户客户 D.大索貌阅、编户齐民、户贴制度 13.鉴于孙中山把实施地方自治作为训政时期主要政治任务,1928年国民党决定于1934年年底前完成县自治。到1932年年底,实施情况如下表所示。这反映出,国民党(   ) 完成县自治区域划分的省份 7省:江苏、浙江、安徽、河北、贵州、察哈尔。绥远(仅占全国28省的25%) 部分完成划分的省份 12省:江西、湖南、河南等(占全国28省的43% ) 完全未举办的省份 9省:云南、广西等(占全国28省的32%) A.专制独裁的阶级本质 B.从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C.完成了孙中山训政任务 D.民主宪政进程的缓慢 14.欧洲国王与城市联盟发端与10世纪。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在市民阶级的大力支持下,1202年,借口英王约翰不履行封臣义务,宣布剥夺他在法国的全部领地。据此判断,市民阶级(   ) A.拥护王权,反对城市自治 B.逐渐成为新兴的政治力量 C.实力雄厚,享有特殊权利 D.已经成为执政的统治阶级 15.某学者认为,近代以来,法国的市镇扮演着如下角色:一方面行使治理的职能,承担了国家许多职责,如组织选举等;另一方面,市镇是法国民主和自治的象征,市镇的任何利益,居民都能够通过市镇公决进行商讨。该学者意在强调近代以来法国市镇(   ) A.利用双重身份整合基层社会 B.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C.构成对中央集权的严重威胁 D.发挥了代议制民主的优势 16.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政治家普遍认为,一个普遍贫困的社会难以产生足够的购买力来维系资本主义积累的需求。因此,国家需要拥有一群思想上没有敌意的劳动力。为此,西方国家(   ) A.开创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B.大力发展高新科技 C.发展知识经济增加社会财富 D.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17.宋朝建立财政拨款、赋税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多种财政支持机制。除了财政拨款外,社会救济的稳定经费来源既有税收性收入,又有经营性收入。王安石变法则将“平准”“赈济”常平旧模式变成了“经营”性新常平机制。这体现了(   ) A.经济运行中注重市场成分 B.财政调适对社会的能动性 C.开源节流成财政主要手段 D.封建经济保障能力的增强 18.依据周礼,国内德高望重的老者会被招入官学加以奉养,这些在官学中养老的老者被称为“三老五更”,礼制要求“天子父事(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三老,兄事五更”。这表明周代礼制(   ) A.限制了周天子权威 B.以儒学为指导思想 C.注重发扬公序良俗 D.具有社会救济功能 19.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议会先后通过了《疾病保险法》《意外事故保险法》《伤残及养老保险法》等法律,以社会保险立法的形式,建立起强制性的由国家为劳动者提供生活风险保障的制度,内容涵盖了养老、医疗、工伤等各个领域。德国此举(   ) A.提升了社会保障的能力 B.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C.利于防止社会贫富分化 D.缓和了尖锐的阶级矛盾 20.1651年,顺治帝批准了由都察院制定的“条议巡方事宜”,要求巡按官员须亲自察访,到达巡察地的3天内,需将他关于巡防工作的敕谕刊刻,并发放道府县,向城里乡绅士人公布。如不刊刻,不遍发,经都察院察究,就要以违旨论处。这一规定旨在(   ) A.规范地方政府行政行为 B.促进中央政令的畅通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避免地方政治的腐败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殷商王国在其“联邦”范围内,依据目前掌握的材料,大抵都是对别的邦国的“承认”,满足于“臣属”就可以了....因其松散,没有监督制约的机制,也就成为后来商王国众叛亲离、“孤立而亡”的一个关键。 ....许宗彦先生即说:“武王克商封国七十有一,所可限于封土之制者唯此,而其封,取之所灭国与隙地。”且每一新“诸侯国”都是该地域的次级“统治中心”,有监临督察之责,故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远较殷商统治厉害的一手,属于周的创造。但必须看到,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引自王家范《封建时代》 材料二 ——引自百度百科词条“封君封臣制”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请对“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远较殷商统治厉害的一手,属于周的创造。”作一历史解释,并分析“周的创造”带来怎样的积极效果。(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分封制相比,中古时期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显著不同。两者有什么共同的隐患。(4分) 22.中国家族制度的演变 材料一  家族制度以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订族规为特征,体现封建族权的家族(宗族)制度,完全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无论历经王朝更迭,还是遭遇异族入侵,家族制度千百年来一以贯之地存在并发挥作用,成为古代至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宗族意识、宗法思想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头脑之中,并以成规的形式得以延续。直至今天,家族思想观念仍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渗透到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层面。 材料二  进入近代社会之后,家族制度屡受政治和思想文化运动冲击,与家族有关的礼仪规范逐渐消逝。但家族制度所承载的伦理、意识形态和精神观念,并没有因为支撑它的社会体制变革而彻底消亡。在当今社会,家族制度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不容否定,但其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制约也日益凸显。现代化的发展对政治和社会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从多方面挑战着传统的家族观念,年轻人对家、家族的理解与老一辈有了很大区别,在新旧传承、对峙和冲突中,更新着社会对家的理解以及旧有的家族制度。 ——以上材料摘编自人民论坛《中国家族制度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家族制度的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以来家族制度发生变化的原因。(5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扩大了居委会职能,居委会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各种工作委员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以及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式管理”成为城市管理新的模式。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向。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 ——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等 材料二  美国是最早开展社区组织工作的西方国家之一。美国政府制定了各种关于社区的法律制度,从国家层面出发,有《住宅和社区发展法》、《社区再投资法》、《国家和社区服务合作条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