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观【知识精讲架构+备课精研精梳】高考历史二轮高频考点

举报
资源描述
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观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观【考点聚焦】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提出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提出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是在确认各民族平等和共同繁是在确认各民族平等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上对现实民族关系的准确判断,也为我们认识今天中国民族关系的历史沿革提供荣的原则上对现实民族关系的准确判断,也为我们认识今天中国民族关系的历史沿革提供了清晰的轮廓。了清晰的轮廓。“多元多元 是指中国文明、民族或文化的多样性;是指中国文明、民族或文化的多样性;一体一体 是指中国境内文明、是指中国境内文明、民族或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民族或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逐渐形成的同一性,呈现兼收并蓄,逐渐形成的同一性,呈现兼收并蓄,“中原核心中原核心”的特征;的特征;这种这种 多元一体多元一体 结构的形成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结构的形成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进入高三复习,首先要探究的一个主题就是中华文明的进入高三复习,首先要探究的一个主题就是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多元一体”格局,作为青年格局,作为青年学生首先要树立一个学生首先要树立一个“文明认同文明认同”的观念,其次是的观念,其次是“民族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国家认同”和和“文化文化认同认同”。当今俄乌冲突中乌克兰之所以出现。当今俄乌冲突中乌克兰之所以出现“东西民族撕裂东西民族撕裂”的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缺失的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缺失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这是一个沉痛的历史教训。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这是一个沉痛的历史教训。【考情分析】年份考题考点主题2022年全国乙卷24题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繁荣深化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认识2021年广东卷1题北方发现南方风格的青铜器南北文化交流;多元一体特征2020年全国卷41题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推动中华文明发展;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天津卷3题古代的地方的管理宗法制下的文化认同2019年全国卷25题孝文帝汉化政策文化认同北京卷37题孝文帝汉化政策祖先认同、文化认同【历年真题】2424(20222022全国乙卷)据下图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全国乙卷)据下图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A 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B 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C 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D 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答案答案】C C【详解详解】依据图示可知,依据图示可知,商周政治重心位于黄河流域,而重要铜矿位于长江流域,长途运输成为必要,商周政治重心位于黄河流域,而重要铜矿位于长江流域,长途运输成为必要,南北方联系由此加强,南北方联系由此加强,C C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青铜器比较珍贵且坚韧度不够好,未广泛用于农业,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青铜器比较珍贵且坚韧度不够好,未广泛用于农业,A A排除;青铜铸造由官府垄断,排除;青铜铸造由官府垄断,B B排除;地图未标示统治区域,无法得出扩大到江南,且青铜铸造的繁荣排除;地图未标示统治区域,无法得出扩大到江南,且青铜铸造的繁荣主要缘于技术进步等因素,地理因素不是主因,主要缘于技术进步等因素,地理因素不是主因,D D排除。故选排除。故选C C项。项。1 1(20212021广东卷)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广东卷)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A 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B 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各诸侯国维护周礼C 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宗法制度分崩离析D 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南北文化相互交流【答案答案】D D【详解详解】根据材料河南、陕西出土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结合史实河南、陕西属于黄河流域,根据材料河南、陕西出土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结合史实河南、陕西属于黄河流域,属于北方,北方发现南方风格的青铜器,可知南北文化相互交流,故属于北方,北方发现南方风格的青铜器,可知南北文化相互交流,故D D正确;材料的内容是中原受到南正确;材料的内容是中原受到南方的影响,故方的影响,故A A错误;材料与各诸侯国维护周礼无关,故错误;材料与各诸侯国维护周礼无关,故B B错误;材料与宗法制度无关,故错误;材料与宗法制度无关,故C C错误。错误。3 3(20202020天津卷)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天津卷)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A 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B 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C 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D 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答案答案】B B【详解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地方宗族内部注重社会教化和乡规里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地方宗族内部注重社会教化和乡规里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文化认同,因此古代乡村基本实行自治,故化认同,因此古代乡村基本实行自治,故B B正确;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不是乡村实行自治的必然原因,正确;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不是乡村实行自治的必然原因,故故A A错误;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远未达到健全完备的地步,故错误;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远未达到健全完备的地步,故C C 错误;错误;“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说明乡村依然受政府的管控,故说明乡村依然受政府的管控,故D D错误。错误。4141(20202020全国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3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答案答案】(3 3)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奠定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奠定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礼乐制度促进了儒家学说和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形成;为中国长时期政治结构的稳定发挥了重凝聚力;礼乐制度促进了儒家学说和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形成;为中国长时期政治结构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要作用。【详解详解】(3 3)根据)根据“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并结合所学可从对边远并结合所学可从对边远地区的开发、地区的开发、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礼乐制度与文明的传播、民族凝聚力的增强、社会的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礼乐制度与文明的传播、民族凝聚力的增强、社会的长久稳定等方面概括。长久稳定等方面概括。2525(20192019全国全国卷)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卷)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A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B B绘画技术进步绘画技术进步C C政治权力干预政治权力干预D D儒家思想影响儒家思想影响【答案答案】D D【详解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在服饰上比较保守。由材料中佛像的衣衫单薄到服饰整齐可知体现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在服饰上比较保守。由材料中佛像的衣衫单薄到服饰整齐可知体现佛教塑像艺术受到儒家思想影响,教塑像艺术受到儒家思想影响,D D选项符合题意。经济发展、绘画技术及政治权力不属于佛像变化的主选项符合题意。经济发展、绘画技术及政治权力不属于佛像变化的主要因素,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文化对佛像的影响,要因素,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文化对佛像的影响,ABCABC选项排除。选项排除。3737(20192019北京卷)历史北京卷)历史记忆历史记忆与祖先认同记忆历史记忆与祖先认同材料一 北魏拓跋珪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至孝文帝,又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面对关于迁都的质疑,他说:“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孝文帝主持定姓族时,汉臣薛宗起建议不应以祖先曾经的居住地为确定门第等级的主要标准,他说:“陛下黄帝之胤,受封北土,岂可亦谓之胡邪!”(1 1)概述北魏统治者追溯祖先的目的、过程与效果。)概述北魏统治者追溯祖先的目的、过程与效果。【答案答案】(1 1)目的:认同中原文化;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目的:认同中原文化;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过程:拓跋圭自称黄帝是其祖先;此后多个皇帝通过祭祀承认和延续这一祖先认同;孝文帝采取了一系过程:拓跋圭自称黄帝是其祖先;此后多个皇帝通过祭祀承认和延续这一祖先认同;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汉姓、迁都洛阳、定姓族等)加以强化。列措施(改汉姓、迁都洛阳、定姓族等)加以强化。效果:北魏统治者获得汉臣认可,通过祖先认同实现文化认同;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结束长期分效果:北魏统治者获得汉臣认可,通过祖先认同实现文化认同;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裂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详解详解】(1 1)目的: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追溯黄帝为祖先,是为其改革,实现汉化做准备以达到巩)目的: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追溯黄帝为祖先,是为其改革,实现汉化做准备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过程:据材料固统治的目的。过程:据材料“北魏拓跋珪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北魏拓跋珪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拓跋珪及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可知,自称是黄帝的后裔;据材料可知,自称是黄帝的后裔;据材料“至孝文帝,又下至孝文帝,又下诏:诏:“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可可知多个皇帝延续这一祖先认同。根据所学可得出孝文帝采取了改汉姓、迁都洛阳、定姓族等措施。知多个皇帝延续这一祖先认同。根据所学可得出孝文帝采取了改汉姓、迁都洛阳、定姓族等措施。效果:根据材料效果:根据材料“陛下黄帝之胤陛下黄帝之胤岂可亦谓之胡邪!岂可亦谓之胡邪!”并结合所学从汉族官僚的认可、实现文化认同、并结合所学从汉族官僚的认可、实现文化认同、促进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