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定点扶贫工作个人总结

举报
资源描述
2023年定点扶贫工作个人总结 2023年定点扶贫工作个人总结 您肯定为写一篇工作总结报告头痛过,或许对于步入职场已久的人来说是一个如家常便饭般寻常,但对于刚接触不久或者第一次接触的生手来说,工作总结是一件令人束手无策的事情。你想快速入门快速上手吗,那就赶快保藏我们网站吧,时时查看工作总结范文的内容更新。下面为大家供应的工作总结范文,盼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忙。 定点扶贫工作个人总结 20xx年,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在省市的高度重视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视支持下,仔细贯彻落实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规划和省市农业农村及扶贫开发会议精神,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注意政府主导与社会力气共同参加相结合、典型带动与整体推动相结合、增加输血功能与造血功能相结合、智力扶贫与精神扶志相结合,强化组织领导,明确扶贫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加大帮扶力度,有效改善移民乡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培育移民增收致富产业,移民乡抗御自然灾难的力量明显增加,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展,全年削减贫困人口5000人,移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20xx年移民扶贫开发工作完成状况及取得的成效 1、细心安排部署,移民乡村进展合力不断增加。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切实加强对移民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岁末年初召开的全县20xx年农业农村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今年扶贫开发工作做了全面细致的安排和部署,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项听取了扶贫工程编制和工作状况汇报,制定出台了《关于20xx年全县移民乡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安排意见》。积极推行移民扶贫开发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将各工程标任务逐级细化分解到移民乡和县直各部门,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责任书进展考核。特殊是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县上细心安排部署,各级干部积极深入联系乡村扎实推动“六大任务”的落实,并以情暖乡村的实际行动和作风,驻村进组入户开展生产帮扶指导,教给移民干、干给移民看、带着移民干,帮忙移民解决了农业机械、籽种、化肥等方面的问题,极大地调动了移民群众进展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突出整村推动,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坚持把整村推动作为移民贫困村新农村建立的好形式、好平台和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全年共争取实施省、市整村推动工程6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237万元,完成危旧住房改造450户,衬砌支渠3公里、斗渠12.6公里,铺筑村组道路2公里,改进土地1000亩,种植枸杞4600亩,修建日光温室100座,扶持贫困户修建暖棚养殖圈舍210座,调引根底母羊1450只,栽植农田防风林680亩。在充分利用好扶贫资金的同时,整合财政、发改、建立、水务、交通、林业、农牧、国土等部门资金4032万元,加大了工程村资金投入量和工程建立规模。通过各类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工程村移民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移民收入快速增加,整风光貌大为改观,示范带动作用较为明显。 3、狠抓产业扶贫,移民群众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坚持把产业进展作为带动贫困移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依托产业扶贫工程的实施,加大土地改进、产业培育力度,引导移民群众不断加大产业构造调整力度。20xx年,全县6个移民乡共落实种植面积17.2万亩,较上年增加1.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4.1万亩,经济作物13.1万亩;改进盐碱、板结土地2.5万亩,修建日光温室130座,落实养殖小区13个,示范养殖户500户;移民乡牛羊饲养量到达10.73万头(只)。各移民乡相继成立了甘草协会、枸杞协会、红花协会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户走“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化进展道路。积极鼓舞有肯定规模、能良性进展、情愿与贫困农夫结成利益共同体、诚信度高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到移民乡建立原料生产基地,通过龙头企业的引导,有力推动了移民乡产业进展。全年投入产业扶贫和贷款贴息资金80万元,建成枸杞、甘草制干加工等“农”字号企业2家。成立农夫专业合作社达2家,1.3万余户农户参加产业化经营。20xx年,疏勒河、九甸峡工程移民人均纯收入估计到达1635元,较20xx年增长30%,产业进展促进了移民增收,有效带动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4、强化科技扶贫,移民自我进展力量稳步提升。 坚持把实施农夫有用技术和劳务输转技能培训作为提高贫困农夫的整体素养和转移就业力量的有效载体,通过整合“两后生”培训、“阳光工程”、职业教育等培训资源,积极推动贫困群众参加农业有用技术培训,提升贫困农夫的劳动技能水平和致富力量。全年在移民乡村组织开展种植、养殖、特色产业等劳动技能培训和农牧业科技培训140场次,发放科技资料2.44万份,培训人数达1.4万余人次,举办劳务技能培训班46期,培训“两后生”440人,输转劳动力1.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2亿元。 5、注意改善民生,移民乡村公共效劳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注意加强社会治理,通过大力实施危房改造、乡文化培训中心、计生效劳站修建等工程建立,移民乡村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快速进展,贫困人口对公共效劳的需求得到有效保障。全年共改造危旧住房1182户,新、改建村委会9个,村(组)文化室18个,硬化通乡、通村道路67.6公里,解决了25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移民群众“住房难、饮水难、行路难”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面落实国家各类惠民政策,将移民低保资金补助水平由人均每月89元调整到97元,月均增加8元。注意对特困移民的救济,共发放救灾救济款物68万,面粉97.3吨,食用油19460斤,捐助棉被5730床,有力保障了困难移民群众的根本生活,实现了移民乡村和谐稳定。 6、抢抓政策机遇,行业帮扶工作扎实开展。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特殊是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促动下,全县上下团结一心,合力攻坚,形成了抓扶贫、真扶贫的良好工作局面。目前,参加“双联”行动的各级干部达4336人,其中市级干部23名,县级干部436名,共联系贫困户6318户。特殊是对非自愿移民区的广至藏族乡,市县两级特地确定6名市级领导、110名县级领导、270名科级干部和643名一般干部,包抓帮扶1807户特困户进展生产。全部包抓部门、领导和干部屡次走村入户、访贫问苦、驻村开展调研活动,了解联系村联系户的进展状况,分析贫困缘由,落实帮扶措施。20xx年,市、县两级联系单位共为帮扶村帮扶物资约210余万元,联系工程87个,帮扶工程资金1.17亿元,协调金融部门发放支农贷款2.1亿元,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进展生产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广阔干部还积极帮忙联系户解决求医问药、外出打工、子女就学、邻里纠纷、政策求助等实际困难问题,化解各种冲突纠纷,得到了广阔群众好评,亲密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双联”行动的深入推动奠定了坚实根底,真正开创了政府主导、各方携手、上下联动、合力扶贫的扶贫工作新局面。 7、加强资金监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工程有序推动。 我县根据省市扶贫办的总体部署和下达的年度工程资金规划额度,紧紧围绕当前移民区的急、难、特问题,突出整村推动连片开发、根底设施建立、增收产业进展、生态环境改善、移民群众力量素养提升等工作重点,仔细编制年度工程规划,争取扶贫资金,全年共争取到位国家财政扶贫资金3442万元,较上年增加325万元。为确保扶贫工程建立按规划、设计不折不扣地实施,实现预期的目标和效益,县扶贫部门严格根据《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治理方法(试行)》、《XX省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账制实施细则(试行)》等有关扶贫工程和资金治理的规定,按程序组织工程实施。目前已完成95%以上的建立任务。其中根底设施建立工程方面:1182户贫困户危房改造、39.8公里渠道及8公里村组砂石道路建立工程已全部建立完成;产业扶贫工程方面,共在6个移民乡种植枸杞10820亩,建成枸杞育苗基地100亩;修建日光温室100座;落实养殖小区18个,修建暖棚圈舍500座,已完成扶贫工程财政资金报账2600万元。 8、科(《将革命进展究竟》观后感:强军之路就是国富民强之路_将革命进展究竟观后感)学编制规划,移民区扶贫开发工作根底得到有效保障。 根据国家“区域进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进展”的根本思路和省市的安排部署,我县结合各移民乡和沿祁连山浅山区贫困乡镇自然资源、产业优势、进展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准时加强与对口部门的联系协调,仔细编制完成了《XX县河西特困移民区区域进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xx-2023年)》和《XX县沿祁连山浅山区区域进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xx-2023年)》。在两个规划形成的根底上,根据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编制完成了《XX县移民扶贫开发示范区进展规划》,为谋划好新一轮移民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根底。目前,三个规划已提交政府常务会议争论通过。 总结我县今年扶贫开发工作,我们有几点启发: 1、领导高度重视,分散合力是根底。 县委、县政府领导特别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常常讨论解决扶贫工作中的问题,把扶贫开发作为事关经济进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大事来抓,特殊是“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全县实行党政“一把手”扶贫工作责任制,明确每个县级领导联系一个扶贫重点村、每个县直单位包扶一个扶贫重点村。帮扶联系部门合力推动,财政、审计加强资金监管,形成了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 2、强化资金整合,加大投入是关键。 通过今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实践,使我们深深熟悉到专项扶贫资金单打独拼的扶贫模式,远远无法到达扶贫攻坚的根本目的,只有在发挥专项资金主渠道的根底上,大力整合各部门,各行业的资金,才能解决我县贫困乡村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3、坚持因地制宜,选好建立工程是前提。 工程是经济进展的平台和根底,有大工程就有大进展,有小工程就有小进展,没有工程就很难进展,贫困乡村根底条件差,经济进展落后,致贫缘由各不一样,必需立足村情实际,找准进展定位,科学制定规划,选准开发工程,才能彻底改善贫困村根底条件,培育长效增收产业,从根本上解决加快进展的“瓶颈”制约。 4、群众广泛参加,激发内在动力是根底。 群众是扶贫开发的源动力和受益者,只有敬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集中民智,集聚民力,才能充分调动群众参加扶贫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制造性,让农夫群众广泛参加选择进展工程,制订进展规划,参加规划的执行和工程的实施监视治理,一次性规划,分年度实施,逐村解决贫困问题,并通过“参加”充分调动农夫群众的积极性和制造性,增加群众的自我进展力量,提高工程建立的“透亮度”。 5、创新关注机制,加强监管是保证。 在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创新完善方面,我们做了不懈的探究和总结,比方在扶贫工程运行的全过程,引入了群众参加机制,组织工程区群众参加选择工程、实施工程,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加权、决策权,极大地调动了广阔群众参加扶贫开发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扶贫物资的选购上,实行扶贫工程所需物资根据政府集中选购的方法实施选购,确保了扶贫到户资金使用公开、公正、公正。在工程工程治理上,制定出台了《XX县扶贫水利工程工程治理方法》,保证了工程的建立进度和质量。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地去创新和完善机制、体制,扶贫开发工作才有活力,才会有突破。 6、强化科技培训,开发扶贫是核心。 坚持开发式扶贫工作思路,工作上逐步由重点加强根底建立转移到加强根底建立与增加农夫收入并重,通过实施农夫科技培训、“两后生”培训工程,培训移民群众,帮忙贫困乡村培育增收产业,促进了贫困群众彻底脱贫致富,稳固了贫困群众脱贫根底。 二、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