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中学学科教学整合论文范文两篇

举报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论文范文两篇 信息技术教学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范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数学课堂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学生也因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喜欢对数学知识探究与实践。数学教学中很多抽象的问题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模拟动画,显得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 一、信息技术的交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交互性让课堂展现出更多的活力,课堂已不再是单纯的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听”。课堂变成了互动的平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人机互动中,教学生动活泼。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信息技术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多边形及其内角和》时,对于“镶嵌”问题可以通过人机互动的方式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感知。如哪些单一图形可以镶嵌?学生通过计算机操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等边三角形、四边形、正六边形都可以。但这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探究运用不同的图形进行镶嵌,让学生进行单机操作并通过讨论交流得出结果。如有的学生提到可以将三个等边三角形与两个正方形拼在一起;也有同学将正六边形、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两个正方形拼在一起;还有的将两个正六边形与一个等边三角形拼在一起。这些都是学生借助计算机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的结果,出现重叠或不足就会造成失败,学生在探究中激起了学习的兴趣,人机交互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出了“镶嵌”的道理,也就是当正多边形拼在一起,角的度数是360°时才能实现镶嵌。对于不是正多边形多个图形的镶嵌则更复杂,学生可以在课下进行深层探究。 二、信息技术的刺激,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能刺激学生各项感官参与到学习感知中,辅助学生更好理解教材内容。信息技术可以使平面与立体相结合,还能使抽象与形象相联系,化无形于有形,变静止为运动,这样就能将枯燥烦琐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简明,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刺激远胜于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最大化地接受知识、理解知识。但是整节课不能只跟着信息技术走,还需要老师的点拨和指导,老师要在传统课堂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圆》时,教师要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因为这一部分知识不是可以口头直授的,单纯讲更不清楚,而通过多媒体可以让知识形象化、直观化。比如“正多边形和圆”,教师通过多媒体就可以形象地让学生认识到“化曲为直”的思想,这是传统教学达不到的效果。再如“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形象展示两圆的运动过程,使学生清晰感受到它们的位置关系,再通过加入半径和圆心距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获取概念公理,从而实现知识为我所用。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教学的呈现形象化、简便化,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发挥的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探究、发现与获得,也留出了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与巩固。 三、信息技术资源的调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信息技术中的丰富资源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素材,这些素材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促进了学生思维多角度、全方位发展。学生在丰富资源的背景下全面讨论与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探究中会得到更多的自我认识,经过教师的指导与点拨,学生在归纳与总结的基础上趋向理性化。学生在探究中不断发展与提高,潜移默化形成数学能力。如九年级下册《三视图》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基本图片,让学生概括出三视图的基本特点,但这只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可以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基。老师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一些建筑、机器零件的三视图,让学生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还原实物的形状,从而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引导,让学生在“发现”中激发探究的热情。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积累经验,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所用的目的。学生的探究无止境,对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思维能力更需要得到张扬,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进行探究,可以使知识的积累利于当时,作用于后来。总之,信息技术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载体,充分发挥其作用可以使课堂展现出更多精彩。教是为了不教,学才是根本,信息技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互动与合作中得到更多体验,从而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动性,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论文范文两篇 信息技术教学与中学化学教学整合范文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喜欢看多彩的影像,而多媒体可以播放生动、清晰的影像,因而深受学生喜爱。在化学课堂上,用多媒体播放一幅幅引导学生思维的影像,或者播放一张张物质结构的图片,都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给学生形象、具体的感知,从而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化学知识。比如,在学习碳单质的时候,由于初中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一时半会很难理解金刚石、石墨等原子的结构,更不要说理解C60的结构了。这些碳单质的结构,老师也不方便做出模型,即使向学生展示挂图,学生也是看得云里雾里,但多媒体课件,却能惟妙惟肖地向学生展现出来,甚至对碳单质的结构进行放大、旋转,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化学上有很多内容,在课堂上是不方便向学生展示的,比如,璀璨夺目的金刚石;工业上提炼氧气时,要液化空气;舞台使用的干冰营造的雾气腾腾的效果,这些都是在课堂上不好展示的内容,但利用多媒体课件能轻而易举地“展示”给学生看,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标大力倡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自主学习,因为自主学习能培养学生的终身再学习能力,是对学生未来负责的教学方式。在具体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比如,影响气候变化的温室效应,老师在课堂上费尽口舌也讲不清楚,那就布置学生自主学习,告诉他们如何在网络上进行查询,如何就各种查询的信息与同学交流。交流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可以发送电子邮件,也可以用聊天工具。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学习得更有劲,还能很快掌握什么叫温室效应,在生活中如何做到“低碳”。化学实验现象是具体的,但化学原理是很抽象的,而且很多的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着,比如,CO2气体溶解在水中的量,常常与压强有关系,这个关系需要用物理知识解释。又如,加热产生氧气的H2O2,它在医疗上常用于消毒的。这些知识,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比较好。为了方便学生在课后交流,老师可以指导他们如何建立一个QQ群,大家将学习的心得,拍到的奇闻轶事都可以在这里交流。化学上有很多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知识,比如赤潮、酸雨等,很多问题上网查询很方便,毕竟网络上有图、有资料、有解释。 3.信息技术能扩容增效课堂是师生交流、相互传递信息的场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常常用语言、小黑板、讲义等方式向学生传递信息,这些传输方式,信息量小,清晰度差,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进行各种信息的优化处理,传输的量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几何倍数,并能包含图形、声音、动画,还可以将文字做成各种效果,放大也行,闪烁也可,特别是在各章节复习的时候,可有很方便地归纳知识点的结构,有利于学生认识知识的脉络,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4.优化实验教学实验是研究化学问题的必须用到的手段,它可谓是化学教学的利器。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很多没有条件进行的实验,比如,利用空气液化分离氧气,这是无法在实验室里做的,但学生很想看看淡蓝色的“空气”,也很想看见氧气是怎么从液体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此外,分子、原子等粒子的结构及运动情况,钢铁的炼制,沼气的开放,等等,都是学生喜欢、关注的化学问题。这些在实验室里没有办法的实验可以用信息技术作处理,老师可以将此做成课件,进行逼真模拟,同样能给学生“想看看”的满足感,而且能帮助他们理解其中的化学原理。有些化学问题即使能做也无法做的,比如,CO的中毒,浓H2SO4稀释的操作错误,等等,也最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模拟,这样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运用信息技术的弊端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信息技术有利也有弊。比如,利用信息技术讲解化学题目的时候,尽管它有慢放、回放的功能,但它没有老师边写边讲引导学生的思维来得容易;用它模拟化学实验是可以的,但不能让学生亲身体验,更不能用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动手能力必须通过学生亲自操作才能逐步形成。当前,化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科学素养包含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而利用信息技术,弱化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化学教学时,我们要尽量扬其所长,避其短处。 三、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十分强大,它具有现象、生动、直观、具体的特点,也能模拟各种的化学反应及化工厂的生产流程,真可谓无所不能,但它也存在明显弊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避其所短,发挥其所长,合理运用,就会为新课程的化学教学增光添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