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类文本阅读四(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一、现代文阅读(共5题) 1、 阅读下面四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新华社郑州 7月21日电(记者孙清清、刘金辉)21日,记者从河南省委宣传部获悉,近日郑州出现罕见持续强降水天气过程,全市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并引发洪灾。 由于遭遇罕见持续强降雨,郑州市常庄水库、郭家咀水库及贾鲁河等多处工程出现险情,郑州市区出现严重内涝,造成郑州市铁路、公路及民航交通受到严重影响。郑州地铁全线网车站暂停运营服务。郑州东站 160余趟列车停运,造成大量旅客滞留。 受强降水影响,郑州市多条河流水位持续上涨并出现险情,多座水库超汛限水位,市区及周边县区受灾严重。 7月20日16时30分起,郑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已将防汛II级应急响应提升至I级。 (摘编自 “ 新华网 ”2021.7.21. 有删改) 【文本二】 2021年7月20日极端连续3日降水量检测结果 站名 当年值(毫米) 历史极值(毫米) 历史极值出现时段 嵩山 512.2 296.0 1982.7.30—1982.8.1 巩义 358.9 349.7 1982.8.12—1982.8.14 新密 324.8 217.9 1982.7.31—1982.8.1 偃师 290.4 192.4 1982.7.30—1982.8.1 登封 288.3 233.1 1982.7.30—1982.8.1 (摘编自 “ 搜狐网 ”2021.7.21 ) 【文本三】 针对洪涝灾害期间的饮用水卫生热点问题, 7月21日,河南省疾控中心发布紧急提醒称,洪涝灾害对饮用水卫生可能会产生致病微生物污染、水质感官性状恶化和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三个方面的影响。河南省疾控中心提示,洪涝灾害期间,应该做到不喝生水,尽量喝烧开的水、瓶装水或经救灾指挥部认可的饮用水(净化设备现场制备或送来的桶装水);不喝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不用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漱口、洗菜等;缸、桶、盆等盛水器要经常消毒,消毒后用干净的水冲洗;自觉保护生活饮用水水源及环境,在指定地点堆放生活垃圾、倾倒生活污水等。 (摘编自 “ 光明网 ”2021.7.21 ) 【文本四】 城市应该怎样治理,才能更好地应对暴雨洪涝?一是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现源头减排。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像海绵一样,能渗、吸、蓄、吸水,被海绵吸回的水可以回用,增加铺装路面的透水性,增加绿地、自然地面等可透水地面,利用公园等建设可透水的地面。但海绵城市仅仅解决了雨水源减少和资源化利用的问题,对暴雨超限的作用有限。 二是适当提高排水除涝标准,提高排水系统建设标准。应当针对目前极端天气多发的实际情况,尽快提升标准。这类防灾减灾设施也是当地商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提高排涝河道的行洪能力,以流域思想实现河道防洪和城市排涝的良好衔接。河道行洪不畅,不仅本身在暴雨时易引发洪灾,而且影响城市内涝的排出,并易发生顶托倒灌等新增风险。所以,必须运用流域管理思想,将城市排涝、河道行洪等问题紧密联系起来考虑。 四是加强城市洪灾预警预报系统和应急预案建设。提高灾害预报和预警能力,加强超标准暴雨洪水发生时的应急管理,通过提前泄放、交通等各类公共说施、必要的停业停学、紧急转移疏散等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摘编自 “ 腾讯网 ”2021.7.22. 有删改) 1 .下列对四则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文本一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特大暴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之大。 B .郑州市多条河流水位上涨等相关灾情是受强降水影响。 C .由于河道不畅会造成很大危害,所以必须要将城市排涝与河道行洪等综合考虑。 D .河南省疾控中心在洪水爆发后针对饮用水卫生问题的紧急提醒包括四个方面。 E .文本三和文本四分别从城市和个人两方面讲应当如何更好地应对暴雨内涝的情况。 2 .从文本二的图表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3 .在本次暴雨中,你的朋友小明家遭遇了水灾,请你结合文本三内容提醒他灾后该注意些什么? 2、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北京 4月27日电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既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也关系着祖国的未来与发展。然而现实中,肥胖、近视、焦虑等健康问题困扰着许多青少年。为提升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作出最新规定。 《通知》明确了中小学各学段体育课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强调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 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明确要求小学生睡眠时间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要求确保中小学生享有充足睡眠时间。同时强调,完善中小学生睡眠状况监测机制,要求作业、校外培训都要为学生睡眠“让路”。 (摘自 2021 年 4 月 27 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悉,由该所调查并编写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 2019-2020)》近日发布。其中的“2009年和202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年际演变”专题报告显示,通过考察青少年的抑郁和睡眠状况在10余年间的演变趋势发现: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保持平稳,睡眠不足现象日趋严重。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说,青少年睡眠不足主要有两方面体现:一是上学日睡眠不足 8小时的比例升高1个百分点。分学段显示,有95.5%的小学生每天睡眠不足10小时,有90.8%的初中生每天睡眠不足9小时,有84.1%的高中生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二是上学日睡眠时长随年级升高而呈现下降趋势。相比10余年前,2020年各个学段青少年的睡眠时长均呈现下降趋势,小学和初中阶段在上学日平均睡眠时长减少约40分钟,高一、高二减少10至20分钟。 (选自 2021 年 4 月 23 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记者调查了解到,沉重的课业压力是造成学生睡眠不足的首要原因。一到周末、节假日,孩子们奔波于不同的培训点之间,应对上不完的补习班和做不完的家庭作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青少年儿童的睡眠时长还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 “孩子每天回家吃完饭就写作业,可是太磨蹭了,写完要到晚上11点多,第二天早上六点半就要起床上学。”一位小学生家长吴先生说。此外,很多父母都有“晚睡综合症”,经常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或电脑,不知不觉中,这种习惯也慢慢地影响了孩子。 医学研究显示,在青少年时期,生长激素多在深睡眠时期分泌,促进体格的生长发育,因此良好的睡眠是保障生长发育的关键。而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会对青少年儿童的记忆力、情绪等产生负面影响。长期睡眠不足会出现心慌、坐立不安和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这都会让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长期睡眠不足的孩子,会被负面情绪困扰,长此以往还可能引发抑郁倾向,甚至造成消极厌世的心理。”南京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飞说。近年来,青少年睡眠时长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抑郁的检出率也呈上升趋势。“青少年学生睡眠不足是一个复杂问题,其背后深层次的教育问题、社会心理、家长心态都要逐一对症下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共同发力。”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副校长兰登慧说。 (取材于 “新华网”,有删改) 1 . 下列表述中,用作材料一这则消息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当前,肥胖、近视、焦虑等健康问题困扰着许多青少年,亟待解决。 B . 教育部发布《通知》,明确了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新规定。 C . 《通知》规定了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对睡眠时间提出明确要求。 D . 贯彻《通知》精神,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提升青少年健康水平。 2 .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科院《报告》指出,青少年睡眠不足现象日趋严重,时长不达标者占比高。 B . 青少年长期睡眠不足不仅会对身体成长有影响,还会对学习、心理等有影响。 C . 造成青少年睡眠不足的原因有课业负担太重、不良习惯、受负面情绪困扰等。 D . 中小学生睡眠不足不仅是家庭普遍面临的问题,也是一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3 . 呵护青少年的睡眠 “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共同发力”。请结合上面材料,提出具体的呵护措施。 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11日公布,当前我国总人口14亿多,劳动年龄人口为8 . 8亿,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 . 67年提高至目前的10 . 75年……这些最新数据表明,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将长期存在,一支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军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大的优势之一。 然而也要看到,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劳动年龄人口逐年缓慢减少、人口与资源环境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等,这些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将 “ 人口红利 ” 尽快转化为 “ 人才红利 ” ,如何解决好 “ 一老一小 ” 问题,如何处理好不断增大的就业压力,都是未来需要持续关注的重点。 人口问题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辩证看待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人口结构和素质,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新华社电)(选自《算清 “人口账”下好“发展棋”》《新华日报》2021年5月12日) 材料二 11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次普查结果蕴含着哪些机遇和挑战? 普查结果显示,我国 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 . 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 . 50%。2010年至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 . 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4 . 63个百分点。 “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既是挑战也存在机遇。 ” 宁吉喆说。 宁吉喆分析,人口老龄化将减少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但也会促进 “ 银发经济 ” 发展,扩大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 (魏玉坤 /安蓓/邹多为)。选自《人口红利继续存在仍具较强活力》《解放日报》2021年5月12日) 材料三 从城乡结构看,我国人口流动活跃,城镇化率持续提高。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 90199万人,占63 . 89%,十年间,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了2 . 36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了14 . 21个百分点,比上一个十年的增幅又上升了0 . 75个百分点。 “ 我国人口流动依然活跃,人口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 ” 宁吉喆介绍,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现象已相当普遍, 2020年我国人户分离人口达到4 . 9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35%,其中流动人口3 . 76亿人,十年间增长近70%。人口持续向沿江、沿海地区和内地城区集聚,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主要城市群的人口增长迅速,集聚度加大。 “ 加快实施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了明显成效。 ” (陆娅楠)(选自《人口家底有了新变化》《人民日报》 2021年5月12日) 1 . 围绕人口变化,以上三则材料表达的中心分别是什么? 2 .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哪些挑战和机遇? 3 . 比较并分析下图内的两组数据,写出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4、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分别对少年儿童和青少年进行了 “你心目中15年后的中国什么样”的调查。下面是调查统计结果: 成长在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担负着时代的重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接受访谈时说: “国家把人民的美好生活作为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很重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少年儿童也不例外。和青少年相比,在新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