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归纳03牛顿运动定律

举报
资源描述
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 目录 第一节 牛顿第一、第三定律 1 【基本概念、规律】 1 【重要考点归纳】 2 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2 考点二 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2 【思想方法与技巧】 3 用牛顿第三定律转换研究对象 3 第二节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 3 【基本概念、规律】 3 【重要考点归纳】 4 考点一 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瞬时加速度 4 考点二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4 考点三 动力学图象问题 5 【思想方法与技巧】 5 传送带模型中的动力学问题 5 第三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6 【基本概念、规律】 6 【重要考点归纳】 7 考点一 超重和失重现象  7 考点二 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连接体问题 7 考点三 分解加速度求解受力问题 8 【思想方法与技巧】 8 “滑块——滑板”模型的分析 8 动力学中的临界条件及应用 8 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9 第一节 牛顿第一、第三定律 【基本概念、规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意义 (1)揭示了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2)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惯性 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3.量度: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本质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 三、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在一条直线上. 2.表达式:F=-F′. 特别提示:(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种性质,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各自产生的效果,不会相互抵消.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重要考点归纳】 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1.明确了惯性的概念. 2.揭示了力的本质. 3.揭示了不受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4.(1)牛顿第一定律并非实验定律.它是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而总结出来的. (2)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固有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的大小无关,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的大小也无关. 考点二 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三同、三异、三无关” (1)“三同”:①大小相同;②性质相同;③变化情况相同. (2)“三异”:①方向不同;②受力物体不同;③产生效果不同. (3)“三无关”:①与物体的种类无关;②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③与物体是否和其他物体存在相互作用无关. 2.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不同点 受力物体 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依赖关系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叠加性 两力作用效果不可抵消,不可叠加,不可求合力 两力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可叠加,可求合力,合力为零 力的性质 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性质不一定相同 相同点 大小、方向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思想方法与技巧】 用牛顿第三定律转换研究对象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者一定等大反向,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当待求的某个力不容易求时,可先求它的反作用力,再反过来求待求力.如求压力时,可先求支持力.在许多问题中,摩擦力的求解亦是如此. 第二节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 【基本概念、规律】 一、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F=ma. 3.适用范围 (1)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即相对于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 (2)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等)、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 二、两类动力学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特别提示: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利用加速度的“桥梁”作用,将运动学规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相结合,寻找加速度和未知量的关系,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考方向. 三、力学单位制 1.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2.基本单位: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基本物理量共七个,其中力学有三个,它们是长度、质量、时间,它们的单位分别是米、千克、秒. 3.导出单位:由基本物理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重要考点归纳】 考点一 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瞬时加速度 1.求解思路 求解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明确该时刻物体的受力情况或运动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 2.牛顿第二定律瞬时性的“两种”模型 (1)刚性绳(或接触面)——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剪断(或脱离)后,其弹力立即消失,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 (2)弹簧(或橡皮绳)——两端同时连接(或附着)有物体的弹簧(或橡皮绳),特点是形变量大,其形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在瞬时性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成保持不变. 3.在求解瞬时加速度时应注意的问题 (1)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是时刻对应的,当外界因素发生变化时,需要重新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 (2)加速度可以随着力的突变而突变,而速度的变化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不会发生突变. 4.解决瞬时加速度问题的关键是弄清哪些力发生了突变,哪些力瞬间不变,正确画出变化前后的受力图. 考点二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1.求解两类问题的思路,可用下面的框图来表示: 分析解决这两类问题的关键:应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联系的桥梁——加速度. 2.(1)解决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应把握的关键 ①一个桥梁——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 ②两类分析——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 (2)解决动力学基本问题时对力的两种处理方法 ①合成法: 物体受2个或3个力时,一般采用“合成法”. ②正交分解法: 物体受3个或3个以上的力时,则采用“正交分解法”. (3)解答动力学两类问题的基本程序 ①明确题目中给出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特点. ②根据问题的要求和计算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并画出示意图. ③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 考点三 动力学图象问题    1.图象类型 (1)已知物体在一过程中所受的某个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要求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在一运动过程中位移、速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要求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3)已知物体在物理图景中的运动初始条件,分析物体位移、速度、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2.问题的实质:是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理解图象的轴、点、线、截、斜、面六大功能. 3.数形结合解决动力学问题 (1)物理公式与物理图象的结合是一种重要题型.对于已知图象求解相关物理量的问题,往往是结合物理过程从分析图象的横、纵坐标轴所对应的物理量的函数入手,分析图线的斜率、截距所代表的物理意义得出所求结果. (2)解决这类问题必须把物体的实际运动过程与图象结合,相互对应起来. 【思想方法与技巧】 传送带模型中的动力学问题 1.模型特征 一个物体以速度v0(v0≥0)在另一个匀速运动的物体上开始运动的力学系统可看做“传送带”模型,如图甲、乙、丙所示. 2.建模指导 传送带模型问题包括水平传送带问题和倾斜传送带问题. (1)水平传送带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对物体所受的摩擦力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根据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速度方向判断摩擦力方向.两者速度相等是摩擦力突变的临界条件. (2)倾斜传送带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认真分析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运动情况,从而确定其是否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如果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应进一步确定其大小和方向,然后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当物体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有可能发生突变. 3.解答传送带问题应注意的事项 (1)水平传送带上物体的运动情况取决于物体的受力情况,即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情况. (2)倾斜传送带问题,一定要比较斜面倾角与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关系. (3)传送带上物体的运动情况可按下列思路判定:相对运动→摩擦力方向→加速度方向→速度变化情况→共速,并且明确摩擦力发生突变的时刻是v物=v传 第三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基本概念、规律】 一、超重和失重 1.超重 (1)定义: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2.失重 (1)定义: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零的情况称为完全失重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 二、解答连接体问题的常用方法 1.整体法 当系统中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时,我们可以把系统内的所有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质量等于各物体的质量之和,当整体受到的外力已知时,可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整体的加速度. 2.隔离法 当求解系统内物体间相互作用力时,常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3.外力和内力 (1)外力:系统外的物体对研究对象的作用力; (2)内力:系统内物体之间的作用力. 【重要考点归纳】 考点一 超重和失重现象      1.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并不是重力减小了,完全失重也不是重力完全消失了.在发生这些现象时,物体的重力依然存在,且不发生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变化(即“视重”发生变化). 2.只要物体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物体就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无关. 3.尽管物体的加速度不是在竖直方向,但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4.物体超重或失重的多少是由物体的质量和竖直加速度共同决定的,其大小等于ma. 5.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判断方法 (1)从受力的大小判断,当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2)从加速度的方向判断,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考点二 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连接体问题 1.整体法的选取原则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到的合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 2.隔离法的选取原则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要求出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3.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 4.正确地选取研究对象是解题的首要环节,弄清各物体之间哪些属于连接体,哪些物体应该单独分析,并分别确定出它们的加速度,然后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列方程求解. 考点三 分解加速度求解受力问题 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